廣州“最不像”古村的古村落,曾經有熱鬧“古墟市”,是華僑之鄉

關於“墟”與“市”

墟市,

是商品交換過程中最原始的市場。

“趁墟”

,意為趕集。每逢墟日,農戶趁著墟日進行物物交換,用糧食換糧食或生活生產用品,發展起來後,非農戶也會來買賣、交換,讓墟的效用和內涵得到擴充套件。

古村鎮墟市作為貨物集散的中心地,是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構成了現代城鎮空間體系演變的歷史基礎。墟市也有商埠、集市等稱謂。

墟市中的墟、市在早期時是各有所指,

“粵俗以旬日為期,

謂之墟

;以早晚為期,

謂之市

。墟有廓,廓有區,貨以區聚,概猶有城遺制。市則隨地可設,隨便買賣而已。故墟重於市,其利亦較市為大……”,

後來,隨著商品交易的發展,墟與市已經沒有明顯的界線,墟內設市,可以互稱。

而圍繞著墟市慢慢出現了墟肆、商店、酒鋪、客棧等商貿服務設施,

逐漸發展成以商品交易為主的小鎮。

廣州“最不像”古村的古村落,曾經有熱鬧“古墟市”,是華僑之鄉

廣州“墟市”的發展

據不完全統計,明永樂年間廣州地區約有墟市30多個,至嘉靖年間發展到90多個,萬曆年間達170多個。清代墟市數量更是急劇增加。

流溪河邊的“墟市”發展

流溪河發源於

於從化區呂田鎮與新豐縣交界處,是由眾多溪流彙集而成。從北到南縱貫從化區,從白雲區東北部鍾落潭鎮湖村入境,流經黎家塘、長沙埔、鍾落潭、龍崗、竹料寮寀、米崗、龍塘、虎塘、人和鎮高增、鴉湖、秀水、蚌湖南方村、清河、新市石馬、石井唐閣、龍湖、滘心、南崗等村,至鴉崗村附近三江口與白匯合流入珠江西航道,經珠江三角洲河網而注入南中國海。

廣州“最不像”古村的古村落,曾經有熱鬧“古墟市”,是華僑之鄉

流溪河流經的這些鄉村,農業生產要靠渡船下田,農產品也要透過水路運到墟市上交易,墟市成為村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白雲舊墟市多依傍流溪河而生,有史料記載,從前流溪河可通行四五十噸的大船,河面船隻最多時超過500艘,可見當時流溪河的通航條件很好。如今,白雲區很多地名中還保留著“墟”字,可見墟市在鄉村生產生活中的分量。

廣州“最不像”古村的古村落,曾經有熱鬧“古墟市”,是華僑之鄉

白雲區在流溪兩岸形成了大小墟市,大概有10多個墟市。這些舊墟市絕大多數地處流溪河岸邊,只有個別相對疏遠河流主幹,處於支湧水網中。

這些墟市中,較

為知名的有位於鍾落潭鎮竹料墟、西湖墟,位於人和鎮的高增墟、人和墟、蚌湖墟,位於江高鎮的江村墟、高塘墟、神山墟,位於均禾街的均禾墟等。

除了墟市,還有一些相對商貿聚集能力較弱的鄉村市集存在,如人和鎮還分佈著太安市、兔崗新市等鄉村小市場。

流溪河畔的大小墟市會互相錯開日子來開

,這樣避免重疊,例如江高墟是陰曆一、六,人和墟是二、七,太和墟是四、九,蚌湖墟是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