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對待前朝亡國之君算是最仁義的,對柴家在面子上仁至義盡了!

歷代亡國之君裡面,宋朝對待前任算是最仁義的了,柴家後人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不然分分鐘被滅族。說句實話,歷史上對待亡國之君最好的是司馬昭和司馬炎。的確,應該說是曹家人開了個好頭,曹丕將漢獻帝改封為陳留王,世襲罔替,一直到五胡之亂才終結。

宋朝對待前朝亡國之君算是最仁義的,對柴家在面子上仁至義盡了!

漢獻帝情況特殊吧。一來漢獻帝確確實實是曹丕的姐夫(妹夫?)而且夫妻關係還不錯,還有兒子;二來獻帝之前就當了好多年傀儡了,大部分時間都很聽話,降位稱臣只會更聽話;三來就是獻帝活著就可以噁心劉備,拆穿劉皇叔“匡扶漢室”的畫皮(雖然劉備睜眼說瞎話還是硬說獻帝死了)。獻帝一退位其實就變成劉備想他趕緊死,曹丕並不想他死了。不過無論是獻帝和曹丕的關係還是他發揮餘熱的利用價值恭帝都沒有啊。更何況獻帝背後畢竟是兩漢的榮光,曹魏之中也不少漢室舊臣,終究有殺不得的原因。恭帝后頭有啥?建國十年靠殺了隱帝上位的後周?(我個人相當懷疑後周的美好一半還是靠宋代史官吹出來的,週末宋初那會兒評價還未必那麼高)恭帝活著最多的價值就是安撫後周舊臣吧?所以他得這個結果也算應該,趙家可以算良心了。

宋朝對待前朝亡國之君算是最仁義的,對柴家在面子上仁至義盡了!

既然說到柴宗訓,閒扯幾句。對柴家,趙宋大面上已經仁至義盡了。雖然房州那鬼地方實在偏僻,但講真武則天連親兒子都能扔過去沒道理趙家就不能把柴宗訓扔過去。至於後來柴宗訓早亡、絕後,倒未必有什麼非自然原因。畢竟就連後來的趙家,金枝玉葉,早亡的無子的也一大把(真宗仁宗哭暈)何況後來趙家還大費周章地給柴家過繼後人、到神宗朝都還把柴家的事拿到御前來吵呢(當然主要大概是因為王安石和司馬光就是看對方不順眼,不管對方說啥都要駁倒吧)。弄得後世民間演義都動不動搞出雲南王、柴郡主、柴進這種角色出來,連現在拍個楊家將包青天都似乎沒有姓柴的角色就少一塊似的(楊家將就罷了,包拯到底和柴家有什麼關係啊!他入朝那會兒柴宗訓都絕後了啊)。

宋朝對待前朝亡國之君算是最仁義的,對柴家在面子上仁至義盡了!

所以面子上的事趙家確實是做夠了、甚至做過了。包括柴守禮,那個真正該死卻怎麼都不死的貨,也是趙家出面治的喪。另外陳橋兵變的時候柴榮一個兒子失蹤了,也就是失蹤了就失蹤了,趙家也沒再找。僅此而已吧。對當年的趙匡胤而言,柴宗訓,柴家,他有殺的道理,也有不殺的原因。所以生也好死也罷,失蹤也罷,也就順其自然不了了之了,感覺太祖對後周很多舊臣也就是這個態度,順其自然,等其老死,或有隱痛,但至少緩解了直接衝突。而柴家,既沒有獻帝那樣的利用價值,也沒有朱三太子那樣的號召力和破壞力,也無非置之不理就是了。

宋朝對待前朝亡國之君算是最仁義的,對柴家在面子上仁至義盡了!

歷代亡國之君,下場慘的也未必就是後代的君主不仁,更多的是時事為之不得不殺。而至於說後世君子仁德的,就連滿清,都曾經想拿明末的長平公主做文章。仁義殘忍,也不過都是政治上的權衡罷了。王莽沒有滅劉家,曹丕也沒有滅劉家,司馬炎沒有滅曹家,等等等等。“禪讓”得來的皇位,不可能對前朝皇族大開殺戒,這不是動搖自己的執政根基嘛。最多暗殺最大的威脅,比如柴宗訓就死得很離奇,而且鄭王封號也就此斷了。你大概忘了北周北齊滅北魏宗室,劉裕滅東晉宗室,蕭道成滅劉宋宗室,蕭衍滅蕭齊宗室,陳霸先滅梁齊宗室,楊堅滅北周宗室的故事吧。南朝更替都是武力滅國的,不是“禪讓”,楊堅殺光北周宇文宗室確實被廣為詬病。最後還是不明不白的死了,周世宗也沒後代了。這個實際存疑。

宋朝對待前朝亡國之君算是最仁義的,對柴家在面子上仁至義盡了!

至於柴柔柴揆,我個人傾向於可能是柴熙謹的後人。野史傳聞柴熙謹被潘美收為養子(侄子),真假難以考證。但宋史上柴熙謹確實在陳橋兵變之後還活著。雖然他死時未成年,但未必就不能有子嗣。至於史書上失蹤的柴熙讓柴熙誨自然也有可能有子嗣存世(盧家潘家後人都在爭著認領世宗子嗣的名號)。絕嗣倒真未必。

宋朝對待前朝亡國之君算是最仁義的,對柴家在面子上仁至義盡了!

“禪讓”背後的潛臺詞是高官世族不換血,延續前朝。要保證這一點,前朝皇族肯定是不能殺——至少不能明著殺的。這裡面親戚關係錯綜複雜,真把前朝皇室殺光了不定逼反了誰。就比如說宋太祖當年真要殺了恭帝,他後來還敢那麼放心用曹彬?就算他敢,曹彬都不敢。更別說張永德符彥卿當時還都看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