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中國古代木雕裝飾那些事

我們中國古人對建築很看重,把它看作是一門藝術。今天我們卻沒有這個概念了。我們一般的人都把建築只看作是蓋房子。沒有多少人關注到建築這門藝術了。而實際上我們的古人都把建築當作是一門藝術

01

總說

我們今天去看任何一座古建築,都會有很多的裝飾。他們要把自己的生活環境裝飾得很美。所以我們就會說它們金碧輝煌,雕樑畫棟。中國古建築有不同的手法。一般常用的有

木雕、磚雕、石雕

。這被稱為三雕。除此之外,還有

琉璃、泥塑、彩塑

,還有

彩畫、壁畫

等等。這些都是裝飾的手法。其中最常用的是木雕。

02

木雕

我們中國是木結構,所以

木雕

就很常見了。比如

門窗、欄杆

等建築的構件,都可以做雕刻。就是大結構的構件,

柱樑枋

也都可以做裝飾的。經常在建築的結合部位,如

柱和梁

的結合部位,

柱子和枋

的結合部位,斗拱等其他部位都可以做裝飾。

在中國古建築中,有

大木作、小木作

之分。這在《營造法式》中提到過。

大木作

是建築的結構,柱、梁、枋這些大結構的。小木作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裝修。如

門窗、欄杆、天花、藻井

等。小木作有更多的裝飾。像門窗的

雕刻

,有時雕刻得非常的精細。不管是大木作還是小木作,

木雕

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門類。

說說中國古代木雕裝飾那些事

太和殿藻井

03

例說

民居中的,1.

這是

安徽績溪胡氏宗祠

,雕刻得非常華美。這是古代雕刻得最豪華的祠堂之一。

說說中國古代木雕裝飾那些事

安徽績溪胡氏宗祠

這裡出過很多的名人,比如有北宋名臣胡舜陟、南宋文學家胡仔、明朝戶部尚書胡富和兵部尚書胡宗憲、清代徽墨名家胡開文和紅頂商人胡雪巖、近現代著名學者胡鐵花和胡適等都出自績溪的胡氏家族。所以這個祠堂就雕刻得非常不一般。我們可以看到柱樑的結合部位及其他細小的部位,都做得極其華麗。

說說中國古代木雕裝飾那些事

河南開封山陝甘會館

2.

這是

山陝甘會館

,都是一些透雕。立體的。不光復雜,而且還上了彩色。一般來說,木雕是不上色的。就是靠的立體感。體現的線條的美。如果上了色,反而會影響這種立體感。而這個會館這樣做,就是為了顯示豪華。

說說中國古代木雕裝飾那些事

河南開封山陝甘會館的木雕

其實,它是由居住在開封的

山西、陝西、甘肅

的富商在明代徐達府的遺址上聚資修建而成。這裡的木雕磚雕和石雕,都雕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有佛教故事、傳奇人物,很精緻和罕見,是難得的古蹟。

說說中國古代木雕裝飾那些事

瀏陽錦綬堂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三年,即1897年。是瀏陽市民塗業松的祖奶奶塗劉氏為紀念早逝的丈夫塗儒玫(字文綬)而建立的。

3.

我們再看湖南瀏陽,這是

錦綬堂

。這是一個建築的構件。一個枋。把牆壁和柱子聯結起來。它把枋做成了一本書的形式。像開啟的一個畫卷。

4.

這也是湖南的,雙牌縣,坦田村民居,這是一個

挑枋

,挑出上面的一根柱子。雕刻得非常精美。上面還坐著一個小猴子。猴子背上找著一根柱子。這也是把實用的構件做成一種裝飾。

說說中國古代木雕裝飾那些事

湖南雙牌坦田挑坊木雕

5.

我們再看河南周口關帝廟。也是一個會館—山陝會館。梁枋上的、斗拱上的雕刻也是極其華麗。

說說中國古代木雕裝飾那些事

周口關帝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旅遊景區。號稱“周口八景之冠”。

6.

湖南汝城是祠堂之鄉,現在儲存著幾百座祠堂。這是盧氏家廟,農村裡的一個祠堂。

說說中國古代木雕裝飾那些事

河南汝城盧氏家廟

7.

這是葉氏家廟。橫樑上面,整個的透雕。這是李氏家廟,也是透雕,整個鏤空了。像汝城這樣多的祠堂,在全國都少有了。這是這個地方的一個傳統。家家戶戶建祠堂。傾其所有,把祠堂建的無比豪華。這祠堂是中國的一種傳統文化。

說說中國古代木雕裝飾那些事

河南汝城葉氏家廟

8.

這個也是在河南,河南社旗山陝會館。是全國會館中唯一得到慈禧御筆之寶的民間商會建築。後人贊其“藝術輝煌,絕無僅有”、“輝煌壯麗,天下第一”,被譽為“中國第一會館”。圖片中兩根柱子之間,橫枋下面的部分,叫掛落。

說說中國古代木雕裝飾那些事

河南社旗山陝會館

9.

下面這個是

這是

北京禮士衚衕民居

的木雕和磚雕,那兩個石頭是門墩石,我們叫它抱鼓石。還有幾

木雕門簪

,門楣上圓的或方的東西。也是非常華美。

說說中國古代木雕裝飾那些事

北京禮士衚衕

這裡大家注意,有的人說這是門檔,而那下面讓兩邊的鼓石叫戶對,那是不對的。中國古建築中,沒有門當戶對一說。上面的兩個叫門簪,就像古代女子頭上的簪子。它是放那個門匾的。古代的匾經常又大又重的一個大木頭。就不能再用兩個釘子了。一定要兩個很大的構件來託著它。下面這個是民居中的,也雕刻得非常精美。

說說中國古代木雕裝飾那些事

04

小結

我喜歡去探尋那些古建築,著迷於其中的古樸之美,設計之妙。經常為之沉醉。但我知道,我知道的還很少,有很多的東西還需要我去學習。

我感覺,就像這門簪,這掛落,這挑坊,東西雖小,卻閃耀著光輝。它們又像一粒粒的小石子,一粒粒珍珠,等待著我們去發現,去撿起。而您呢,願意和我一道,在古建築中去找尋,玩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