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瓷當紙 · 中國瓷板畫藝術

瓷板畫是什麼?和一般瓶瓶罐罐上的畫有什麼區別?同陶瓷瓶、罐一樣,瓷板畫也要

經歷繪畫、上釉、高溫燒製等工序。不同的是,它是一種平面的陶瓷工藝品。瓷板畫的起源可以追溯至明代中期,明宣德年,景德鎮御窯廠專門燒瓷板畫來裝修房子,隨著制瓷工藝與成型工藝的提高,瓷板畫也廣泛用在傢俱和文房用器上。

瓷板畫品種多樣,有青花、青花釉裡紅、五彩、素三彩、鬥彩、粉彩、墨彩、淺絳彩等,圖案內容涉及面廣,包括人物、山水、花卉、蟲鳥、魚藻及吉祥圖案等,形制則有長方、圓形、橢圓、多方、多角、扇面等多種。

以瓷當紙 · 中國瓷板畫藝術

瓷板畫出現在明代中期,幾百年來,它在陶瓷藝術與繪畫藝術的邊緣獲得了發展空間。特別是民國初期的“珠山八友”,他們以瓷入畫,用胎作紙在瓷板上彩繪,創造了秀美而大氣、寧淡而悠遠的新粉彩。粉彩瓷板畫汲取了中國畫的營養,所繪形象無不栩栩如生,精美絕倫,將中國的陶瓷藝術推向了更高的境界形制。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來,瓷板畫的市場價格屢屢走高,是因為這種藝術品不僅需要繪製,還要兩次入火燒製,加之是瓷的質地,易發生變形、窯裂,成功率極低,所以精品很難得。其次,以本身就具平整光潔美感的瓷板作為畫作載體,能顯出畫幅色彩鮮明、靚麗、濃烈的審美意境及獨特高雅的細膩感來,上面的構圖、線條、色彩等都不會走樣。再者,瓷板遠比紙、絹等具有更穩定的物理和化學效能,不怕潮、黴,不易變質。一旦作品完成,色彩將經久不褪,常年如新。

以瓷當紙 · 中國瓷板畫藝術

南昌瓷板畫作為承載南昌的歷史和文化的一門獨特的手工技藝,在漫長的美術史上,人物畫是中國繪畫創始最早的畫科,古籍上所載早在古代黃帝之時就有關於人物肖像畫最早的紀事。

【五彩仕女圓瓷板】

以瓷當紙 · 中國瓷板畫藝術

五彩仕女圓瓷板,清康熙,直徑21。8cm。

瓷板中空,為六邊形,板面為圓形,側面均有大小不等的插孔。正反兩面均以幾何三角紋和三道弦紋作邊飾,正面以五彩繪仕女嬰戲圖,一女坐於庭院之中,面前及身後各有一小童在嬉戲玩耍。背景為欄杆、山石、小草等,景色寫實入微,生活氣息濃郁,充滿祥和美好的意境。瓷板另一面飾以紅、綠、赭彩繪洞石花卉圖,畫面簡潔,色彩凝厚。

瓷板所繪仕女形體優雅端莊,佔據畫面很大空間,具有康熙五彩仕女繪畫的典型特徵。

該瓷板畫面佈局疏朗,其受當時版畫藝術的影響,採用單線平塗技法,頗具特色。

小編找了幾幅精緻、精美、考究的瓷板畫大家欣賞一下。

【青花人物圖長方瓷板】

以瓷當紙 · 中國瓷板畫藝術

青花人物圖長方瓷板,清康熙,長27。2cm,寬17cm,高4。2cm。

瓷板四面均有長方形插孔。瓷板一面以青花雙線為四周邊框,框內以青花飾漁家樂圖,一輪紅日掛在天空,寶塔、青山清晰可見,遠山近水之間,漁民們有的撒網,有的用魚簍,一片繁忙景象。瓷板另一面,以四面錦紋為邊框,內繪戰爭場面:山間小路上,兩員大將騎於戰馬之上,一人拿槍,一人持雙劍廝殺在一起。

青花瓷器自元代以來一直作為彩瓷的主要品種,發展迅速,到清康熙朝達到頂峰。康熙青花用雲南珠明料燒製出翠毛藍色調,其繪畫採用分水皴技法,直接繪在瓷坯上,畫面具有濃淡深淺的層次感,猶如水墨畫一般。

【五彩狩獵圖長方瓷板】

以瓷當紙 · 中國瓷板畫藝術

五彩狩獵圖長方瓷板,清康熙,長25cm,寬16。2cm,高3。5cm。

瓷板長方形,中空,四側面有長方或圓形插孔。兩面以綠錦地上飾朵花為邊飾,一面以五彩繪博古圖;一面繪狩獵圖,群山之間,一隻小鹿驚慌失措,一邊向前疾奔,一邊回頭張望,後面馬上騎一射獵之人,手拿弓箭射殺小鹿。山後一官人騎在紅馬之上,身後跟一侍童,肩扛大傘,向這邊觀望。

瓷板畫是第一批南昌市非物質文化遺產,2008年入選省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