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鐘全面瞭解車內空氣質量那些事兒

近年來,車內空氣質量的話題熱度不斷攀升。汽車異味的源頭是什麼?車內異味是否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傷害?室內空氣質量檢測的流程方法是否適用於汽車?諸如此類的問題觸動著消費者的敏感神經,也讓消費者在選購汽車產品的時候,存在相應的疑慮。因此,破解消費者的一些認知誤區,同時,深入瞭解國內代表性車企在車內空氣質量方面的管控狀態,就顯得勢在必行了。

05:05

對於車內空氣質量問題,五大誤區“不可不知”!

事實上,消費者普遍缺乏汽車專業知識,談及車內空氣質量問題時,往往因過於恐懼而聽信謠言。記者經過深入調查,發現消費者對於車內空氣質量主要存在如下五大誤區。相應地,無論是媒體還是車企本身,都需要付諸紮實行動,透過深入淺出的講解,一五一十地還原真相,釐清誤區,讓消費者不再“談異味而色變”。

1. 車內空氣質量等於車內氣味:

事實上,車內空氣質量和車內氣味之間不能簡單畫上等號,車內空氣質量是由氣味和VOC共同組成。

2. 車內異味來源於內飾材料:

汽車作為高度整合的工業產品,使用的材料多種多樣,日常的使用場景、消費者的使用習慣也千差萬別。車內異味除了來源於內飾材料的揮發,還包括不合格的裝飾品,如劣質腳墊、劣質香氛系統等,同時,車主為及時清理存放於車內的食品等物品,也會導致車內產生異味;

3. 車內有味就等於有害:

氣味有時只是人的一種主觀感覺,有味不等於有害。相應地,車內無味也不等於車內空氣質量就是合格的。

4. 採用室內空氣質量評測方法,去檢測車內空氣質量:

室內空氣質量檢測和車內空氣質量評測是兩碼事,兩者遵循的標準不同、檢測的方法和流程不同、對揮發物控制的濃度要求不同,顯然不能混為一談。

5. 使用手持檢測儀去檢測車內空氣質量:

手持檢測儀不可信!不可信!不可信!在這裡,記者要著重強調三遍。不少商家看準了消費者對車內空氣質量的焦慮情緒,聲稱其售賣的手持式檢測儀能夠快速準確檢測車內甲醛等物質含量。事實上,此類儀器檢測結果誤差極大,此前央視針對該問題有過深入調查,其結果也印證了這一結論。消費者對此應謹慎看待,避免上當受騙。

5分鐘全面瞭解車內空氣質量那些事兒

(手持裝置無法精準分析VOC含量,也無法滿足通風6小時,密閉16小時等取樣要求,導致其測試結果往往有著很大的誤差)

正本清源,國內代表車企如何從源頭掌控車內空氣質量?

針對車內空氣質量的管控,事實上,大部分國內車企在該領域的投入和取得的成果都比較令人滿意。以國內車企領頭羊一汽-大眾為例,其是國內最早對車內空氣質量進行控制的企業之一,擁有覆蓋產品開發、車型生產、售後監測的全生命週期車內空氣質量保證體系。一汽-大眾不僅擁有國內最高水準的整車氣味艙,國內最先進的分析裝置——液相色譜儀和氣質聯用儀,還擁有與德國奧迪同一標準的“金鼻子團隊”主觀評價體系,透過對所有零件材料、零件整體和車輛整體的氣味和散發效能的多項實驗,確保每一輛國產奧迪車型,其車內空氣質量都符合國家標準和德國奧迪的標準要求。

5分鐘全面瞭解車內空氣質量那些事兒

(一汽-大眾是國內最早建立專業氣味實驗室的汽車企業,依託頂尖裝置,對材料和零件進行嚴苛測試,確保符合國家標準和德國大眾的要求)

主觀評價方面,一汽-大眾擁有15人規模的“金鼻子”評價團隊,其挑選和培訓均遵循著嚴苛的標準和流程;以培訓為例,成員每年需接受200多次氣味評價培訓、77種方向評價培訓,評分誤差需小於0。5,混合氣體辨別能力要大於5種;所有成員均經過德國奧迪認證,並且每年會接受德國奧迪的對標稽核,以確保評價的準確性。

針對VOC的管控方面,目前,一汽-大眾五大生產基地在氣味管控方面的裝置達到270臺左右,總投資7300萬,其中99%為進口裝置;一汽-大眾在五大基地均擁有專業的整車氣味實驗艙,可同時進行8臺整車的氣味實驗。2018年,一汽-大眾整車實驗艙獲得CNAS認證,是目前豪華車品牌中唯一獲得該項權威認證的企業。

5分鐘全面瞭解車內空氣質量那些事兒

(一汽-大眾擁有國內最高水準的整車氣味倉,並於2018年獲得CNAS認證,是目前豪華車品牌中唯一獲得該認證的企業)

不久前,國內領先的汽車技術研究機構——中汽中心釋出了中國生態汽車評價(C-ECAP)2019年度第一批評價結果。一汽-大眾奧迪A4L以95。11分的優異成績,成為唯一獲得白金認證的豪華車型,並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維度表現出眾,八項揮發性有機物(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測量值均在國標限值之內,其中甲醛、苯測量值僅為國標限值五分之一。奧迪A4L車內空氣質量測量指標不僅優於豪華品牌平均表現,甚至優於擬修訂國家標準中更嚴苛的限值。

可見,正是基於全員全過程的質保標準,一汽-大眾在車內空氣質量管理方面不僅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果,也得到了權威機構的積極肯定。一汽-大眾的示範效應,無疑將推動消費者對車內空氣質量的焦慮情緒得到相應釋放,並帶動國內車企在該領域的管控方面持續精進,為消費者帶來更多高品質的汽車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