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消寒歌,你的家鄉是怎麼唱的

數九又稱冬九九,是一種中國民間節氣。數九從每年陽曆12月下旬初冬至逢壬日開始。數九習俗起源於何時,現在還沒有確切的資料。不過,至少在南北朝時已經流行。梁代宗懍《荊楚歲時記》中就寫道:“俗用冬至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為寒盡。”數九寒天,就是從冬至逢壬日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數到“九九”八十一天,“九盡桃花開”,天氣就暖和了。實際上,是“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整整90天,數九計日。

九九消寒歌,你的家鄉是怎麼唱的

九九消寒歌的產生是農業生產需要之舉,是寓教於樂之舉,是娛樂消遣之舉,是熬寒無奈之舉。不僅有九九消寒歌,同事便隨的還有九九消寒圖,這個稱之為畫九。畫九就是從冬至這天起,畫一枝素梅,枝上畫梅花九朵,每朵梅花九個花瓣,共八十一瓣,代表“數九天”的八十一天,每朵花代表一個“九”,每瓣代表一天,每過一天就用顏色染上一瓣,染完九瓣,就過了一個“九”,九朵染完,就出了“九”,九盡春深,也有不用顏色染而直接在花瓣上用文字和符號註明陰晴雨雪的。 寫九,是清代開始出現的,首先是在宮廷內實行。就是選每字九畫的九個字,每代表一天,每字代表一個九,九個字代表九九八十天。用雙鉤空心字型畫到一張紙上,每過一天,用色筆填實一畫,然後用筆蘸白色在這一畫上填寫當日陰晴雨雪。填完一個字就過了一個九,填完九個字,也九數完了九。如常用的九個字是“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風),連成一句話,還能表現出人們熬冬盼春的急切心情呢。

九九消寒歌,你的家鄉是怎麼唱的

到了現在廣為流傳還是數九歌,最廣泛流傳的數九歌說:“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沿河看楊柳,七九河凍開,八九燕子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當然不同的地方也有著不同的唱法,下面給大家介紹幾個不同地方的唱法:

九九消寒歌,你的家鄉是怎麼唱的

最常見的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沿河看楊柳,七九河凍開,八九燕子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山西大同版

“一九二九不算九,三九四九押門叫狗。五九六九開門大走,七九八九河開看柳,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四川版

“一九二九,懷中插手; 三九四九,凍死豬狗;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擔; 八九七十二,貓狗臥陰地,九九八十一,莊稼老漢田中立”。

河南版

“一九二九,不能伸手;三九四九,冰冰上走;五九六九,抬頭看楊柳;七九河凍開,八九燕子來;九九楊落地,十九杏花開;九盡花不開,果子擺滿街”。

湖北版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大甩手;七九八九抬頭看柳;九九楊落地;十九杏花開”。

湖南版

“一九二九,懷胸抱手;三九二十七,簷前雨不滴;四九三十六,茅草吊蠟燭;五九四十五,咬牙像打鼓; 六九五十四,風吹如炸刺;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擔;八九七十二,娃兒玩泥捏; 九九八十一,安排蓑衣和斗笠”。

黃河流域版

敦煌文獻伯4017《詠九九詩》:

“一九,萬葉枯萎,鴻雁南飛; 二九,單衣覺寒,群鳥夜投高宿,鯉魚遊入深潭;三九,朔風凜冽,荒原地凍,水面結冰猶如冰橋; 四九,參星半夜落下,辰星早上升起;五九,白日漸長,太陽未時之後可照進堂屋;六九,春風拂面,百草萌動,單衣即可出門;七九,黃河冰水各半,鯉魚遊向灘頭,喜鵲築巢,鴻雁歸來; 八九,草木生長,陽氣遍地,正是種穀深耕之時; 九九,耬車播種,玉苗叢生,正是農家歡樂之時”。

七里河版

“頭九二九,凍破碴口。 三九四九,關門閉守。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八九,精溝子(光屁股)娃娃拍手。 九九盡,莊稼人收拾打牛棍。 九九加一九,耬鏵遍地走”。

安寧地區

“頭九二九,關門死守。三九四九,凍破碴口。 瞎五九,凍死狗。六九七九,精溝子(光屁股)娃娃拍手。七九八九,沿河看柳。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從明天就要開始數九了,不知道你們家鄉的數九歌是怎麼唱的,又有著怎樣的習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