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斤斤計較和難得糊塗,你懂得多少?

斤斤計較是一種心態,萬事都想找出個理、揪出個原因。其實,在變化無常的大千世界裡,分清是非對錯又豈是那麼容易的事兒?既然不容易做到,為何不糊塗對之。這才是做人的大智慧。

關於斤斤計較和難得糊塗,你懂得多少?

糊塗是一種心態、一種做人的智慧。既然世上許多事,分清對錯都不容易,或者說根本沒有搞清楚的必要,那麼還是得過且過,難得糊塗比較明智。

盤古開天闢地,人們就認為世界的本源就是混混沌沌。所以便有夸父身化萬物之說,說明世界原本就是混沌一片,天地混淆、真假難分。

為了驗證以上說法的對錯,現代科學也做了很大的努力。最初,地球上不存在任何生物,因為那時沒有空氣。最原始的生命體的產生,是雷電作用,它生於雷電長於海洋。後來,隨著地球的逐漸發展,才產生了人類社會。換種說法,就是豐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因此而產生了。 由此可見,人類社會的發展也是從混沌空間逐漸走向明朗和精確的。

關於斤斤計較和難得糊塗,你懂得多少?

隨著時代的進步,數字邏輯逐漸嚴密,物理化學實驗和論證日趨準確,儀器儀表日漸完美。這些高科技的日趨精確,與人們處理事情的方法形成了強烈的反差,人們在這些先進理論與儀器的面前,顯得越來越蒼白無力。

久而久之,人類的思維被這些固定的理論與科技所束縛,形成了一部精確的機器,凡事斤斤計較,一定要查出個真理。可是,有些事情一旦清楚明瞭卻又會顯得黯淡。 這就說明,有些事情還是霧裡看花比較好。遇到這類事情,還是裝“糊塗”更好。

在藝術審美中,所謂的“神秘”和所謂的“一切盡在不言中”,正是闡明瞭這種糊塗的朦朧效果。

關於斤斤計較和難得糊塗,你懂得多少?

要想獲得精確的結果,是永無止境的。就拿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做個例子:科研人員費盡千辛萬苦發現了分子的組成,繼而又發現了原子、電子和原子核,毫無疑問他們依然會繼續研究下去,但是研究能否取得成功還是個未知數。可以預知的是,每前進一步都將更艱難,需要付出的代價就更大。此時,人們尋求的不是新發現,是為了準確而工作。可什麼是“準確”,本身就是一個相當模糊的概念。當人們意識到這一點時,又轉而研究模糊,這說明人們的思維也發生了轉變,思維也有了巨大的飛躍。

綜觀人類發展的全過程,可以用“返璞歸真”一詞來形容。從糊塗開始,又歸於糊塗,只是中間經歷了數字和精確。總之,從最終的意義上而言,人類還是處於模糊之中。

關於斤斤計較和難得糊塗,你懂得多少?

自從清朝的書畫家鄭板橋寫下“難得糊塗”這一至理名言後,“難得糊塗”就成了人們做人處事的準則和行動指南。

做人悟語 斤斤計較累人,難得糊塗才是真。如此才能豁然開朗,領悟到難得糊塗的真諦!把這種體會作為為人處事的準則,相信活得更瀟灑、更率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