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創始人不只是“摳門富豪”,還有堅持70多年生意致勝“寶典”

宜家,世人耳熟能詳的名字。許多國家的大城市邊上都有它高聳醒目的英文標識IKEA,人們即便沒打算買家居用品,也會進去逛逛。

去感受一下當地賣場中家的氛圍,欣賞一下家居物品簡潔優美的造型,想象一下自己家裡也要佈置成何種喜愛的風格,再吃一頓北歐風情的食物,讓人舒適而滿足。

宜家創始人不只是“摳門富豪”,還有堅持70多年生意致勝“寶典”

而這一切都來自於一個17歲就創立了這家公司的天才,英格瓦·坎普拉德(Ingvar Kamprad)一說到這位富翁,大家最愛談及的就是他的‘’摳門‘’ ,據相關統計,坎普拉德的資產約為 587 億美元,在世界富豪榜上排名第八。

他的個人助手Brodin 在採訪中說道,我剛開始做他的助理時,也在想那個傳說是真的嗎?

一位如此富有的企業家,永遠都只坐經濟艙。但是真的

。對他來說,這是一個很早就已經做下的決定——他得為所有人帶個好頭。

如此‘’吝嗇‘’的企業家,卻是在全球五大洲的29個國家和地區開了329家大型連鎖店,是世界上最大的家居用品商的金主。

宜家創始人不只是“摳門富豪”,還有堅持70多年生意致勝“寶典”

坎普拉德會假裝普通顧客和店員交流,同時也會裝作退休宜家員工來和顧客聊天。

2000 年,坎普拉德曾在接受《福布斯》的採訪中說道:

我認為我的責任是為大多數人服務。但問題是,你要怎樣才知道他們需要什麼,要怎樣去服務他們呢?我的答案是,永遠都貼近普通人,

因為打心底來說,我也是他們中的一員。

自1953年,坎普拉德開始決定專門從事低價位傢俱的經營,宜家家居時代由此開始,並開創了集製造商和零售商於一體的經營模式。

在20世紀60年代初,許多人心中還沒有全球化概念的時候,他已經帶著公司的設計圖,跑到波蘭尋找低成本傢俱生產廠家。他的商業哲學和企業文化也是哈佛商學院經典的核心範例。

這位

退休的瑞典首富最喜歡獨自一人在全世界的宜家家居店裡轉來轉去

。2001年一位74歲的瑞典老人第一次來到北京,坐的是經濟艙,揹著一個不起眼的布口袋,走的很快,沒有人陪同,他就是坎普拉德。

宜家創始人不只是“摳門富豪”,還有堅持70多年生意致勝“寶典”

1999年北京“宜家”開張時盛況空前,離宜家一站多遠的街邊停滿了小車,驚奇的顧客擠在賣場的商品前嘖嘖稱讚。在兩個星期內,熱情的北京人把宜家貨架上的商品搶購一空。有外刊稱,這是‘’北京中產階層”的一次集體出動。可以說,它在中國的許多城市開業時都引起了巨大轟動,也是許多年輕人、中年人首選傢俱的地方。當然,這種情況並不只發生在中國。

很多人說,設計的時候宜家是在設計一個人或者一個家庭的生活方式:宜家透過它的產品目錄,透過它每一個樣板間,每一種家居情景展示一個真正的家的真實的狀態。

宜家的經典,肉丸和平板包裝。他們的名言是,我們不想花錢運空氣

。自1956年推出自行組裝傢俱以來,平板包裝就成為了核心理念。

宜家不生產“用過就丟”的東西。不管購買任何產品,都要讓消費者能夠長期擁有,產品必須好用且耐用,卻不失品味。

大多數人的財富都是有限的。而我們希望服務的,正是大多數人。為了給員工強調與顧客結盟的民主理念,1976年,坎普拉德寫下了《一個傢俱商的信仰》,由此成為宜家聖經。

他一再重申:為大多數人創造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包含著打破地位和傳統的侷限而成為更自由的人。要做到這一點,我們不得不與眾不同。

除了把簡潔、美觀而平價的產品帶到全球市場,宜家也把北歐式的平等自由精神傳播到各地。對年輕人而言,相對於產品的實用,宜家這種精神力量更具殺傷力,誰也不能忽視這種大趨勢:人人都渴望成為生活主角和支配者。

它真正核心是讓顧客成為品牌傳播者,而非硬性的廣告宣傳。就像英國一家媒體評價宜家的:

它不僅僅是一個店,它不是在賣傢俱,它在為你搭起一個夢想。

這位創始人掌舵宜家超過了70年,1月27日在睡夢中安詳離世,也許他太勞累了。人們說他不僅是一位偉大的企業家,也是瑞典最勤奮最節約的人。

宜家創始人不只是“摳門富豪”,還有堅持70多年生意致勝“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