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國》:高光背後的無名英雄

《我和我的祖國》:高光背後的無名英雄

作為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獻禮片,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再現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七個重要的歷史瞬間。7位導演,執導7個故事,演繹7個瞬間:《前夜》回憶新中國第一次升起五星紅旗,《相遇》致敬國防科研戰線上的無名英雄,《奪冠》回顧女排奪冠時刻,《迴歸》再現香港迴歸一秒不差的堅持,《北京你好》品味一場“開在家門口”的奧運會,《白晝流星》演示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護航》述說巾幗飛行員藍天故事。電影由號稱“中國電影夢之隊”的七位導演陳凱歌、黃建新、管虎、薛曉路、徐崢、甯浩、文牧野分別擔任七個部分的導演,影片以大時代下的小人物為切入視角,回溯新中國成立70週年來普通人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故事,聚焦祖國高光時刻背後最平凡的你我他,最終為我們呈現了一部笑淚縱橫,有溫度、有細節,同時具有歷史厚度的電影。

《我和我的祖國》:高光背後的無名英雄

七段故事中最令我感動的,是張一白導演的《相遇》。《相遇》的事件背景是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而導演卻選擇將目光聚焦於一對被命運捉弄的戀人,張譯飾演的高遠,是參與原子彈研發專案的科研人員。在一場實驗室意外中,他不幸因核輻射而身染重病,漸漸發展為不治之症,隨時都有去世的可能。10月16日當天,他偷溜出醫院,坐上一輛公交車,卻偶遇了自己三年來都未曾聯絡的女友。在一個長鏡頭中,全程只有任素汐飾演的方敏開口訴說往事,從初見到情深的點點滴滴;而一旁戴著口罩的張譯只能用眼神演戲,卻演出了“死生契闊,與子成說”的悲情。張譯隱忍而富有層次的演繹著實讓我為之動容,影片中他幾乎沒有臺詞但表演細節之豐富令人讚歎。

《相遇》中有兩幕令人印象深刻:一幕在開頭,高遠被高壓水槍沖洗,血緩緩地從他的口罩中暈染而出;另一幕在結尾,兩人在洶湧的人潮中被衝散,高遠摘下口罩,對視的一笑成為了他們的最後一面。高遠放下了手,他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不能帶給方敏幸福,所以他選擇放棄。《相遇》是本片中我最喜歡的一個故事,既是相遇,又是永別。若干年後當方敏在電視上看到他永遠定格的年輕面龐,情緒終於爆發出來,故事透過一點一滴的情緒積累,慢慢地走進觀眾的內心。

《我和我的祖國》:高光背後的無名英雄

我們的感動,並不來自於集體的光輝成就,而是來自於高光背後無名者的默默隱忍,是所要經受的身不由己的痛苦,是不得不錯過的遺憾。張一白導演透過以小見大的方式,致敬了那些背後默默無聞、隱姓埋名為國家奉獻的人,不禁讓人唏噓動容。

本部獻禮片最讓我驚喜的是,影片中的7個故事都是從小人物視角切入,聚焦祖國高光時刻背後最平凡的人,這7個高光時刻,記錄的正是新中國怎樣一步一步,從弱到強,從苦難走向了輝煌。

《我和我的祖國》:高光背後的無名英雄

不得不說,我們這一代是時代的寵兒。我們從沒有經歷過父輩的父輩在這片土地上浴血奮戰,用“28年奮戰,兩千萬人的犧牲”換來家國平安。我們也沒有經歷過父輩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如何為溫飽竭力工作。他們至今仍是以一種感恩的生活態度,教導我們:不經歷昔日艱辛,焉知今日之美滿。正是父輩們揮灑汗水、默默耕耘,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的歷史時刻,把這樣美好的現在,交到了我們手中。

《我和我的祖國》:高光背後的無名英雄

感謝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在熱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之際,用光影描繪出一幕幕最動人的瞬間。這些如此樸實無華,卻又感人肺腑的影像,讓我們的父輩能回顧歷史,我們這一代應該更加自強,把父輩們“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精神傳承下去。

一起加油吧,下一個高光時刻,我們不僅是見證者,更是參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