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來了,插秧勞作,讀首詩

春天來了,插秧勞作,讀首詩

看見一個問題問,講到田園詩人最先想到的是誰?其他回答裡的許多人想到了陶元亮,王摩詰,孟浩然。並沒有講到這個詩人,我覺得正常也不正常,講到田園詩人,大家很容易想到他們!我第一時間也是想到這些人。

但今天要講的這個詩人,熟悉但也陌生。他一生作詩兩萬餘首,存世有四千餘首,常人知曉他只有一首《小池》,因為入選了教材課文。他是寫景的高手,《小池》的一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已成千古名句。姜白石評價他“處處山川怕見君”,可見他的功力。

講到田園詩人時,我正望著窗外。大爺大媽正在平整土地,這春天果然是來了,該插秧了,我自然的想到了這首《插秧歌》!

田夫拋秧田婦接,小兒拔秧大兒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從頭上溼到胛。

喚渠朝餐歇半霎,低頭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蒔未匝,照管鵝兒與雛鴨。

這首詩為什麼好?在我看來就因為在於真實描寫的勞動場景。在這裡我借用王國維先生的一個概念“隔”,相比於其他的田園詩,它少了一層“隔”的味道,站在詩人的角度,離勞作者是更近的,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我並不是說其他詩人的田園詩不好,而是想說,其他的田園詩都比較偏向於文人田園詩。儘管陶淵明也有親自勞作,但是他也比較偏向於抒發自己內心的感受,而沒有對於田園勞作有著具象的描寫,往往會讓人有一種“隔”的感覺,無法讓人真切體會到田園勞作的辛苦。

誠齋先生的寫首詩,詞句簡單,理解也很容易,描繪了一幅辛勤插秧的場景。首句丈夫把秧苗拋到田裡妻子接住,小兒拔開秧苗,大兒負責插秧,一副全家齊動員的勞作畫面。首句是互文見義,並不是說一定是如此分工!次一句,他們頭戴斗笠身穿蓑衣,像全副武裝的戰士一樣,但是雨水太大了,還是把它們全身淋溼。再一句,田婦讓大家停下來一會吃飯,可是丈夫孩子都沒應答,低頭折腰仍舊忙著插秧!末一句,像是丈夫正在後退著插秧,正轉頭向田婦囑咐著,秧苗剛插的還沒穩,你要照看好鵝和鴨子,不要讓它們來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