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見過最好的世面,就是父母的“格局”,別以為見世面就要錢

在民間有過一句俗語叫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其實換言之便是,

你的父母是個怎樣的人,他們所教育出來的子女便是怎樣的人。

如果想要孩子長有所成,家庭教育和學校的教育缺一不可。

孩子見過最好的世面,就是父母的“格局”,別以為見世面就要錢

隨著現代社會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理念與傳統思想發生了極大碰撞。孩子們過早的接觸電子產品,以網路作為載體快速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觀。

然而,他們

在手機裡看的世界卻不都是積極正面的,甚至還附帶著某些"負能量"。

孩子見過最好的世面,就是父母的“格局”,別以為見世面就要錢

那麼如何讓孩子見世面呢?

其實說簡單也簡單。因為

孩子見過最好的世面,就是父母的"格局"。

作為父母來說,你的格局越大,你孩子以後走的路就會越寬廣。

有一個在深圳奮鬥多年的叔叔,年過四十後才生了一個兒子。除了喜悅之外,他和天下所有父親一樣,希望孩子成材。

於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耗費了比普通父親多十倍百倍的心力放在兒子身上。

孩子見過最好的世面,就是父母的“格局”,別以為見世面就要錢

他既不是虎爸,也不是貓爸。非得要一種標籤去形容,那大概是

犬系父親

。學習上嚴厲,生活中給予孩子最大自由。

有一年春節,他帶著孩子回農村老家。半天時間不到,三歲小娃卻很快適應了。

不僅如此,還成了當地孩子王。玩泥巴、逗小狗、追老母雞等等,各種接地氣的遊戲玩得不亦樂乎。但孩子們的區別也顯而易見,

叔叔的兒子更愛乾淨,更懂禮貌。

孩子見過最好的世面,就是父母的“格局”,別以為見世面就要錢

長者給的零食水果,他是唯一一個道謝的,並且不會爭著去拿最大的。鄉下時常是大門敞開,孩子們會串門去到熟悉的伯伯家,然後直接進主人家臥室。

可是,這孩子不會進去。因為叔叔曾跟他說過,去別人家只能在客廳活動,不可以在別人沒允許的情況下闖到房間裡。還有,親朋好友聚會時,讓表演節目就落落大方的表演節目,絲毫不扭捏。

孩子見過最好的世面,就是父母的“格局”,別以為見世面就要錢

這種大方得體的表現很得大人們喜歡,不小家子氣,很有教養,見過世面的樣子。

無論,長輩們丟擲什麼話題,只要你跟他說話,他便會立刻停下正在做的事情,認真回答你。

三歲小寶寶知道的東西有限,可他卻能出乎意料地冒出許多成語和詩詞。這種日積月累的知識,全靠父母有意識的教育。

耳濡目染的成果十分有效

,這也是叔叔時刻在注意的方面。

孩子見過最好的世面,就是父母的“格局”,別以為見世面就要錢

叔叔非常喜歡帶著孩子到處旅行,只要有假期,就天南地北的走。高山,大川,海洋等等,他認為孩子在親近大自然的過程中,能得到非常好的學習。

各地風俗文化十分有意思,多彩的世面不正是由此組成麼。看過的書,走過的路都將成為我們一生的財富。

孩子見過最好的世面,就是父母的“格局”,別以為見世面就要錢

當然有人肯定會說,一般的工薪族怎會有錢到處旅行?不可否認,旅行的背後意味著巨大的消費支出。

可是,

若誠心想要孩子見世面,錢絕不是第一因素

。學校和書籍之外,就是廣闊天地。

你並不需要去到遠方,在有限的資源裡,帶著孩子也能見到世面。

孩子見過最好的世面,就是父母的“格局”,別以為見世面就要錢

姐姐是90後,目前從事自媒體行業。她不要坐班,每天就帶著孩子玩。和普通媽媽的教育理念不一樣,她把孩子當成同等的個體。

丈夫出差後,家裡只剩她和女兒。像是掃地拖地,洗碗擦桌子等家務,全部推給五歲的女兒。姐姐講究aa制,哪怕對方比她小太多太多。

她沒有特意的去傳輸這種觀念給女兒,但在日常相處中,女兒慢慢就學習到了。

孩子見過最好的世面,就是父母的“格局”,別以為見世面就要錢

五歲的孩子知道天下沒有白費的早中餐,也知道不能因為自己小就可以用哭鬧去獲得玩具和零食。姐姐養了只二哈,平時帶狗狗散步的事情,就交給了小孩。

因為某天小孩從幼兒園回家,突然說想養一隻泰迪。姐姐沒反對,但也沒有立刻答應。她說寵物也是條活生生的命,不能一時興起說養就養。

小孩的喜歡來得快也去得快,壓根不知道“負責”二字怎麼寫。於是,姐姐先讓女兒拿二哈練手。

如果能成功照顧二哈一個月,那麼她就答應領養泰迪。

孩子見過最好的世面,就是父母的“格局”,別以為見世面就要錢

一個月的時間,小孩沒有不耐煩,沒有消磨領養泰迪的想法。姐姐在第三十天後,說到做到立刻帶了只泰迪回家。

一千對父母,養育出來的孩子便會有一千種性格。所謂讓孩子見世面,無外乎父母平時的行為和舉止。

你不能照顧他們一輩子,但可以在他們最關鍵的成長歲月裡,用心、用腦去陪伴。

一年最少旅行一次,帶領他們暢遊書籍的海洋。

交往各種有趣的朋友,豐富孩子的人生經歷,幫助他們找到最喜歡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