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曾製造隱形戰鬥機,雄心勃勃的計劃,卻因時勢而難產

蘇聯曾製造隱形戰鬥機,雄心勃勃的計劃,卻因時勢而難產

回首過去的十年中,俄國涉足五代噴氣式戰鬥飛機的發展,而蘇-57已變成俄五代戰機的象徵,可是蘇-57是俄國第2次開發設計的五代戰機,以往很多年開展著根本不一樣的產品。

蘇聯曾製造隱形戰鬥機,雄心勃勃的計劃,卻因時勢而難產

1979年,蘇聯最高指揮部確定需要新一代戰鬥機,以確保蘇聯空軍的競爭力,時機再合適不過了;僅僅幾年後,美國空軍研究和開發出高效能F-22戰鬥機。

蘇聯曾製造隱形戰鬥機,雄心勃勃的計劃,卻因時勢而難產

前蘇聯初期對五代戰鬥飛機的理解是超操控性、超巡航工作能力、低雷達探測橫截面、整合化的航天電子控制系統。

於1983年交給蘇聯飛機制造商米高揚公司,進行設計研發,在對多種空氣動力學方案進行了長時間的試驗之後,米高揚最後挑選了鴨狀的三角翼飛機設計方案,以將其戰鬥飛機與競爭者飛機品牌蘇霍伊的前掠式飛機翼計劃方案區別開。

蘇聯曾製造隱形戰鬥機,雄心勃勃的計劃,卻因時勢而難產

與1980時代很多雄心勃勃的前蘇聯軍事計劃相同,然而前蘇聯的崩潰,也給米高揚原本已短缺的成本預算造成了沒法接受的壓力,新成立的俄羅斯政府在1994年經過短暫的測試期後擱置了MFI計劃,理由是成本問題,並在1997年徹底取消了該計劃。

米高揚尚未準備好承認失敗,因此在2000年設法生產並試飛了能 正常執行的原型機,試飛發現了一系列未披露的效能缺陷和工程問題,俄羅斯的第五代戰鬥機計劃必須透過蘇霍伊的T-50(現在稱為蘇-57)專案從頭重新啟動,導致沉沒了15年的研發費用。

蘇聯曾製造隱形戰鬥機,雄心勃勃的計劃,卻因時勢而難產

原型機的失敗,這充分說明了軍事硬體開發固有的危險性,數十年來昂貴的研發工作常常無濟於事,但這也可以看作是一個未實現而存在的潛力。

蘇聯曾製造隱形戰鬥機,雄心勃勃的計劃,卻因時勢而難產

如果蘇聯軍工聯合體在較早的階段重新加入MFI計劃,那麼原型機的故障也許可以更早地發現或完全避免。前蘇聯如此雄心勃勃的計劃,卻因時勢而難產,真是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