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一座馬可波羅筆下的光明之城

泉州:一座馬可波羅筆下的光明之城

泉州文藝街區小西埕

初識泉州,是在《舌尖上的中國》,節目提到泉州特色小吃石花膏,而我卻被畫面中安靜祥和,一眼望去整片低矮的紅屋頂吸引到了,給人的感覺很古樸、安靜的城市,萌生了想去看一看的想法。五一假期的時候,一時興起說走就走,終於去了這座期待已久的城市。到的那天下午,便花了半天時間騎了一輛單車把老城區轉了個遍。

泉州:一座馬可波羅筆下的光明之城

南洋建築風格的騎樓街

泉州市區人不多,遊客更少,街道整潔,空氣溼潤,給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閩南風格的建築極具特色,給人一種陽光明麗小富即安的安逸和舒適。南洋風格的騎樓街、基督教堂、佛教寺廟、天主教堂等,多元的文化在這裡彙集。曾經的東方第一大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被馬可波羅譽為光明之城的泉州,深厚的文化底蘊與現代的氣息兼而有之,這是一座慢節奏的海濱城市,既有古樸的氣息又有現代的時尚,充滿了生活氣息又不失優雅。

泉州:一座馬可波羅筆下的光明之城

泉州著名景點洛陽橋

九百多年曆史的洛陽橋是人類智慧的象徵,古有洛陽橋,今有港珠澳。大自然的威力自不待言,仍要保持敬畏之心。洛陽橋下都是當地人養殖的海蠣,去洛陽橋那天看到當地人正在橋下采摘海蠣,站在橋上看了好久,那個村子的人幾乎家家戶戶都有養海蠣,路邊清洗海蠣的阿婆每家都有,他們以此為生,每天去海邊採摘海蠣,清洗後剝掉外殼把肉賣給小商販,海蠣煎是閩南地區有名的風味小吃,市場需求大。想起洛陽橋的修建,想起橋頭的觀音像,想起橋頭不遠處用海蠣殼建的小花壇及花園小路,他們利用海水的漲落建造了洛陽橋,為了祈求豐收建造了觀音像,吃完海蠣煎還能廢物利用把海蠣殼用來建房子、鋪路、建花壇,勞動人民的智慧讓人歎服,這種樸素的生活方式讓人羨慕。

泉州:一座馬可波羅筆下的光明之城

最美海岸線之一的崇武海岸

崇武海岸,被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譽為中國最美海岸線之一。這裡民風淳樸,美景渾然天成。位於泉州市惠安縣崇武鎮,距市區一個小時車程。在這裡見到了惠安女,她們頭戴花紋布的頭巾,那一刻忽然就明白了勞動人民多有智慧了。頭巾包裹著頭一直延伸到脖子下方,在沿海地區既可以防風又可以遮陽又能起到裝飾的作用。惠安女是一種妝扮,更是一種精神的象徵,她們勤勞樸實肯吃苦,是女性的驕傲。走在沙灘上就想起了金敏喜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