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它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先來看一看兩千多年前的雞蛋再說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話題一直很熱,到底先有哪個吃瓜群眾無從判斷,但古時的雞蛋卻完整地儲存了下來!

管它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先來看一看兩千多年前的雞蛋再說

這個罐子內放著的,是西周時期的幾十個雞蛋。1974年11月,考古工作者在江蘇句容縣發掘一座西周土墩墓時發現了它們。由於埋藏時間太久,蛋殼的性狀已經改變,而雞蛋的內容物也不知所蹤,只能留給現代的吃貨們想象了。

管它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先來看一看兩千多年前的雞蛋再說

出於文物保護的考慮,南京博物院沒有將雞蛋從它們原先所在的容器中全部取出,還保留了一些雞蛋在罐子裡,展現它們出土時的原貌。

雞蛋,在古籍中常被稱為“雞卵”、“雞子”或“雞彈”。與現代的雞蛋相比,西周的雞蛋要小巧玲瓏一些。現代的普通雞蛋,長度大約在5-6釐米,寬度3。5-4釐米。而西周的單個雞蛋,長度在4。2釐米,寬度在3。1釐米左右。看來,隨著家雞飼養條件的改善和品種的改良,母雞們下的蛋也是越來越大呀。

除了西周雞蛋,在長沙馬王堆漢墓中,還有漢代的雞蛋出土。

管它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先來看一看兩千多年前的雞蛋再說

馬王堆一號墓中出土了大批食品和藥品,其中一個竹笥(音“四”,意為竹編的小箱子)內裝有100枚雞蛋。出土時蛋殼還比較完整,但由於環境變化比較劇烈,不久之後便碎了一地。

研究人員測量了其中較為完整的碎蛋殼,得出這些漢代雞蛋的長度有

5.6-6釐米

,寬度大約

4釐米

,大小與湖南省的現代雞蛋相差不多,應該是經過漢代人精挑細選的優質大雞蛋。

既然能夠挑選出個頭與現代差不多的雞蛋,那麼可以推測,當時的雞蛋產量乃至養雞業,已經達到了相當規模。而這種想法也得到了文獻資料的驗證。

據考證,漢代已經有了養雞專業戶。劉向《列仙傳》記載了一個叫

祝雞翁

的人,他家祖孫數代,“養雞百餘年。雞有千餘頭,皆立名字。暮棲樹上,晝放散之。欲引,呼名,即依呼而至”。老祝家是百年養雞老字號,家裡養了一千多隻雞。

而祝雞翁養雞也確實有一套:給每隻雞都起了名字,晚上讓雞們在樹上睡覺,白天再讓它們下地活動。想抓哪隻雞,只要叫它的名字,雞就屁顛屁顛地過來了。

後來,祝雞翁可能厭倦了天天養雞的生活,想去看看更大的世界,便“賣雞及子,得千餘萬錢,輒置錢去”,把雞和雞蛋都賣掉了,得了一千多萬錢,離開了家鄉。

其實,雞蛋和雞營養價值都極高,是人們餐桌上最常見和不可或缺的食材,為人類的生存做出了巨大貢獻!

所以作為吃貨的我們,管它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呢?好吃就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