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托園斜俯檢視出自布里奇曼之手,顯示他出了對直線造型的喜愛

科巴姆子爵在 1710 年代前期產生了重新規劃和建造斯托園的想法,他在軍事、婚姻以及私人社交上的成功,為重建園林提供了多個層面的支援和保障。建築師約翰·範布勒和園林設計師查爾斯·布里奇曼廣泛參與了斯托園的“西進”階段(1710 年代前期—1730 年代前期)。

斯托園斜俯檢視出自布里奇曼之手,顯示他出了對直線造型的喜愛

1719/20 年斯托園斜俯檢視出自布里奇曼之手,該設計顯示出了強烈的軸線意識和對直線造型的喜愛,它之所以會產生“不規則”佈局的效果,只是因為銀白楊步道東側的土地尚未納入園中。哈哈牆的重要意義在於它以邊界和圍牆的形式,打破了圍合的園林空間,從而改變了園林的佈局和欣賞園內外風景的方式。

斯托園斜俯檢視出自布里奇曼之手,顯示他出了對直線造型的喜愛

哈哈牆的靈感來源和造型來源分別是法式園林和軍事防禦工事,達爾根維爾在《園藝理論與實踐》中明確提出了一種擴大視野、製造通透景色的設施,從穆勒的《論防禦工事的基本組成部分》裡能夠發現,哈哈牆同壕溝分享了一些相同的製作方法和外在特徵。斯托園哈哈牆的來源是複雜的,它極有可能是由布里奇曼提出初步設想、科巴姆子爵和範布勒完善構造、跟隨莊園主多年的工匠負責施工。雅克·裡戈的斯托園版畫是反映斯托園“西進”階段重要的影象材料。

斯托園斜俯檢視出自布里奇曼之手,顯示他出了對直線造型的喜愛

這些版畫在出版時依據尺寸大小而非內容、閱讀邏輯編號,作品的內在關聯被遮蔽掉了,並且混亂的排序方式延續至今。雅克·裡戈的斯托園版畫之順序應為:《從騎馬像看向房子的景色》《從房子的門廊看向林園的景色》《從納爾遜宅第(看到的)景色》《在女王雕像(看到的)景色》《從圓形建築看向女王劇場的景色》《在小方尖碑(看到的)景色》《從磚廟(看到的)景色》《從金字塔腳下(看到的)景色》《從吉布斯的建築(看到的)景色》《從湖盡頭(看到的)景色》《從湖盡頭建築物上可以看到的這類景色》《在入口亭子中間(看到的)景色》《從通向房子的大步道之入口看向大水池的景色》《從花壇望向房子的景色》《從房子的門廊看向花壇的景色》。

斯托園斜俯檢視出自布里奇曼之手,顯示他出了對直線造型的喜愛

透過重新整理作品的順序,一個可視可遊的斯托園就此誕生,將版畫作品與 1739 年斯托園總平面圖相結合,還能夠還原出一條遊覽斯托園(西部)的路徑。不能忽視的是,雅克·裡戈在版畫中時常改變物象的比例或距離,描繪眾多戲劇人物般的遊園男女,同時採用打破“第四堵牆”、塑造圓形建築為全園另一個“中心”等方式,來凸顯斯托園佈局之開闊、景觀設計之精妙。

斯托園斜俯檢視出自布里奇曼之手,顯示他出了對直線造型的喜愛

1739 年斯托園總平面圖融合了兩種設計思路。如果以森林中延伸出來的道路為總平面圖的“中軸線”,則部分園路和圍牆、眾多建築物和拐角的連線,能與“中軸線”平行或相交,一個隱匿在總平面圖中的宏大且規則的佈局浮現了出來;如果以府邸建築的長邊為基本長度單位,還可以在總片面圖的下半部分,構造出邊長為三個基本長度單位的正方形,其邊長能夠被三等分、四等分和十等分(或五等分),等分線和等分點與園中重要的景物都有聯絡,或與之重合,或與之平行。總之,幾何規則被隱匿在了布里奇曼的“未竟之作”中。

斯托園斜俯檢視出自布里奇曼之手,顯示他出了對直線造型的喜愛

1739 年斯托園總平面圖是第二章使用最頻繁的影象材料之一,斯托園東部的部分割槽域也在總平面圖中得到了清晰的展示,其中最早完成的部分就是“極樂世界”(Elysian Fields)。從“極樂世界”開始,斯托園進入了“東擴”的階段。什麼是“極樂世界”?

斯托園斜俯檢視出自布里奇曼之手,顯示他出了對直線造型的喜愛

“極樂世界”(“Elysian Fields”,又稱“Elysium”)最早在文學中被使用,它極易使人聯想到天堂、人間天堂或伊甸園(The Garden of Eden)等概念,時至今日,西方人談及天堂或樂園也還是會想到伊甸園。《舊約創世紀》有記載,伊甸園是上帝的花園,園中的四條河流——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基訓河以及比遜河——從中流出並滋潤了伊甸園,亞當和夏娃起初就居住於此。

斯托園斜俯檢視出自布里奇曼之手,顯示他出了對直線造型的喜愛

英國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 年)的《論花園》(Of Gardens)開篇第一句就說:“全能的上帝首先種植了一個花園,它也是人類最為純粹的快樂。”66在荷馬(Homer,公元前約 800—公元前約 701 年)的《奧德賽》(Odyssey)和維吉爾(Vigil,公元前 70—公元前 19 年)的《埃涅阿斯記》(Aeneid)對“Elysium”(或“Elysian”)也有提及,那是一個是悠閒、寧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