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從古典時代走來的現代之“城”—中鐵建·花語城設計風格解讀

從城市自創立伊始,歷經無數千秋,薪火相傳中始終堅守和傳承的初心,是一座城市的門風。一座城市的外在形象從不會一成不變,不變的是中國文化的影響,植入城市血脈的門風與傳承,天然的文化追求。城市門風的靈魂來源於建城初期的建設者,先行者留下的底線是後來人的寶貴財富。中國鐵建地產在石家莊建立了這樣一座“城”。

大中式格局的現代城市

什麼樣的城市選址稱得上絕佳的中式格局呢?山水環抱,交通便利;大河支流的主要分支依城而過,水旱不侵;陽光充足、土壤肥沃。於是一座古城依天時,就地利拔地而起。正定古城,位於滹沱河畔,古時與北京、保定並稱“北方三雄鎮”,這裡名人輩出,“三山不見,九橋不流”,“九樓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文化底蘊濃厚。到近代,歷史和正定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石家莊憑鐵路崛起,正定的區域地位下降,被動的保留了歷史的古樸。

如果一座城市的格局足夠好,那麼即便一時的落後也不會不代表傳承的斷絕。絕佳的中式格局賦予這片熱土長久的生機,機場,自貿區先後落址於此,傳承至今的民間藝術在新的時代下百花齊放。正定新區在此基礎上已初現崢嶸,不可阻擋。

2019年開始,中國鐵建在此落子,建設者們開始著手建立一座“城”。中國鐵建·花語城,坐落在正定新區門戶位置,南面就是綿延幾十公里的滹沱河景觀帶,北面是高聳如山的城市商業區,這座“城”享有一切中式格局的天然優勢,又帶給城市居民現代的城市體驗。

一座從古典時代走來的現代之“城”—中鐵建·花語城設計風格解讀

中國鐵建·花語城區位

城市的街道佈局比建築更早出現,更難改變,中國鐵建專案橫跨四個街道,形成了小的方城十字街格局,卻賦予了街道肌理另一個未來。“窄馬路,密路網”的公共交通導向,是近年來城市規劃的新鮮話題,相關規劃建設如火如荼,而規劃效果卻要在多年以後才能看到。中國鐵建地產對此早已有了深刻認知,在保持常規街道佈局的基礎上,以大氣魄規劃裡坊式佈局,借鑑中國傳統城市街坊佈局,將四大地塊分成尺度合理的組團;借鑑古城東市、西市佈局手法;各地塊中間打造一條開放的活力慢行商街以內斂空間和中心景觀組團的概念作為思想主軸,採用中軸對稱、圍合式佈局,演繹經典秩序,創造一個佈局合理、配套齊全、環境優美的新型居住小區。

一座從古典時代走來的現代之“城”—中鐵建·花語城設計風格解讀

中國鐵建·花語城售樓處

花語城售樓處,坐落在中國鐵建專案正北,立面以起伏的山作為構圖,象徵“群山”,與專案南項滹沱河結合,形成了背山面水的傳統中式格局。高低錯落的佈局,帶來了優美的天際線,有保證了城市介面的開放,在城市熱島效應的背景下帶來滹沱河的涼風。

中國的建築從來沒有放棄對新中式的風格追求。在整體造型上,中式建築常常分作三段:自下而上,下設臺基,擁抱大地,中間屋身以框架結構為主,內部空間富有變化,上部屋頂橫向展開,與臺基相呼應,形式多樣,等級分明。中式元素,接受了現代材料和建造技術的洗禮,經受住來自蘇聯和西方的反覆碰撞,靈魂從未被外物左右。包容並蓄,始終堅守著三段式的基本佈局。

一座從古典時代走來的現代之“城”—中鐵建·花語城設計風格解讀

花語城的規劃理想

傳統建築是多種建築風格的綜合,北方的建築受冬季氣候影響,院落規整、立面厚重;南方建築多依水而建,形態靈巧、佈局多變。花語城有北方的建築內涵,又有水的優勢,立面挺拔,屋簷輕輕挑起,建築穩重而不失靈動,形成獨特的新中式建築風格。

一座從古典時代走來的現代之“城”—中鐵建·花語城設計風格解讀

中國鐵建·花語城南人行入口效果圖

自新中國成立,中國建築隨中國經歷了快速現代化的歷史階段,各類思潮風格迭起。改革開放後,伴隨著全國性的房產大開發,各國建築師進入中國,現代主義、歐美、日式風格迭起,建築風格趨向多樣化。伴隨著經濟發展,國人對傳統文化的自信開始增長,在現代城市和建築的營造過程中,逐漸迴歸中國文化的核心,繼承和創新的基礎上,融合各類思想,形成了具有獨具特色的“新中式”建築風格。花語城的建築構圖,兼具傳統的三段式構圖,以傳統中式構圖壓陣,透過中國元素的重新組合,形成“城”內極具現代化的十字街。

傳承不變的核心

觴隨流波

昔周公卜城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詩》雲“羽觴隨流波”。上古時代祓禊之習,演變出文人墨客詩酒唱酬,曲水流觴。

一座從古典時代走來的現代之“城”—中鐵建·花語城設計風格解讀

明·文徵明《蘭亭修禊圖》(節選)

曲水的形象和文化內涵演變為現代新中式的設計風格,由自然曲水抽象化,映象為新的形象。

一座從古典時代走來的現代之“城”—中鐵建·花語城設計風格解讀

石家莊·中國鐵建·花語城營銷中心

山水仙境

《列子·湯問》:“其山高下週旋三萬裡,其頂平處九千里,山之中間相去七萬裡,以為鄰居焉。其上臺觀皆金玉,其上禽獸皆純縞。珠之樹節叢生,華實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

先秦名士認為海上有五山:岱嶼、員嶠、方壺、瀛洲、蓬萊,五山隨波往返,兩山飄去,剩下三山。到漢武帝時代,建章宮挖開太液池,堆成池中三座山峰,取名為“蓬萊”“方丈”“瀛洲”,意為人間仙境。“碧苑西連闕,瑤池北映空。象垂河漢表,氣與鬥牛通。鯨躍如翻石,鰲行不斷虹。蒼茫觀海日,朝會百川同。” 此後千年以來,一水三山傳承不斷。

一座從古典時代走來的現代之“城”—中鐵建·花語城設計風格解讀

清《五園三山及外三營地圖》節選

歷經千年風雨,霓裳舞倦,不堪重記。改變的是外在的山水,不變的是中國人對山水仙境,一水三山的追求,歷久彌新。我們在美麗的滹沱河畔打造了一座城,賦予這個城市現代的生活,這樣的生活裡有我們對仙境的不懈追求。一片園林塑造的美好,大概很難流傳千年,但把上一個一千年流傳下來的美好內涵重新展現給了當代。

一座從古典時代走來的現代之“城”—中鐵建·花語城設計風格解讀

石家莊·中國鐵建·花語城營銷中心

先行者為城市留下的底線

擁抱陽光的權利

陽光、是最樸素而簡單的人居權利,能在多大程度上體現對居民享有陽光權利的尊重,滿足居民避免擁擠的期待,決定了一個城市的下限。受早期城市佈局影響,穿城而過的鐵路線,不上不下的高架系統,和原本就不寬的主幹道,無一不在衝擊著石家莊的下限。為和過去告別,重塑門風,擁抱陽光,這座城市將破局的希望留給了河北正定新區,綿延無際的滹沱河景觀帶,高標準的綜合管廊,賦予了這篇新區改變的契機。而正定新區把握住了這個機會,透過中國鐵建把這樣的期待變成了現實。超大的樓間距給了後來者一個更高的標準,更高的“底線”。

一座從古典時代走來的現代之“城”—中鐵建·花語城設計風格解讀

石家莊·中國鐵建·花語城·洋房的35米樓間距與高層的65米樓間距

美好家庭的期許

中國鐵建在這座城市留下的底線就是陽光、自然、尊重,端正的城市門風。筆挺的立面背後,是中國鐵建·花語城所有出售的住宅戶型保證南北通透,大規模配置開敞的雙面寬陽臺,以營建一座城市和樹立城市門風的責任感前進。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建築設計應當有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的立場。老人更需要一個溫暖潔淨又便捷的臥室,明衛與陽光缺一不可;孩子的居住空間與書房相鄰,相互之間可分可合,適應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花語城的戶型設計,在壓榨每一點多餘空間以外,也期待著每一名業主,家庭和睦,每一個孩子茁壯成長。(李景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