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鞏《越州趙公救災記》,有些方面寫得隱晦而藝術

越州,就是今天的浙江紹興市。

趙公,即趙抃(biàn),宋衢州西安人,字閱道,居官正直無私,彈劾不避權貴。

說熙寧八年夏,也就是1076年的夏天,吳越大旱。資政殿大學士、右諫議大夫趙抃任越州長官,他立即向所屬的各縣詢問災情,以及物資儲備情況,提前做好救災準備工作,並迅速出臺了一系列救災應急措施,為後來幾個月的救災工作做到了有備而戰。

曾鞏《越州趙公救災記》,有些方面寫得隱晦而藝術

緊接著1077年春,又發生大疫,他又及時安排醫者及人手進行救治,死去的及時進行殮葬。他不怕辛勞,事必親躬,特別對於下邊所要求的救災防疫物資 ,總是想辦法多籌措多撥付,甚至有的違反規定他也不在意,表示一切自己由承擔責任。

救災的結果是:“是時旱疫被吳越,民饑饉疾癘,死者殆半,災未有鉅於此也。”在旱災,加疫災的雙重影響下,吳越地區的人口減少了一半。但曾鞏的說法卻是:“天子東向憂勞,州縣推布上恩,人人盡其力。”意思是說,面對災情,皇帝也向東而望,十分關心,十分憂愁操心,下邊救災的州縣認真落實上邊的救災措施,都做到了盡心盡力。透過救災減災,為老百姓提供了很大幫助,澤被鄉里,被老百姓所感激。

曾鞏《越州趙公救災記》,有些方面寫得隱晦而藝術

趙抃這樣,能凡事提前準備,且“直道正行在於朝廷”“

著其荒政可師者

”,一定要好好看看這篇《越州趙公救災記》。

通讀全記,可以看出趙抃在救災為民方面,確實做了大量積極而有效的工作,成效也是不小的。但從當地人口損失過半來說,其“成效”顯然也有很大折扣。這一方面是當時的基本條件限制,另一方面“天子”真的也做到盡力而為了嗎?值得推敲與商榷。但曾鞏以這樣隱晦而藝術的方式來表述,是可以理解的。

我們知道,不只是在過去的封建朝代,即便是在當今的時候,要真正做到一心為民,“百分百”依然是很難的。趙抃能做到這個程度,對他自己來說,應該說是排除困難之後的理想境界了,問心無愧。

從這個意義上說,趙抃是個好官,是個有為的官,是個心中裝著百姓的官,不只百姓感恩於他。他的擔當作為精神,就連曾鞏這樣的天下名士,也表示出了極大的尊敬,願意為之一記,確實值得學習。

韓愈為圬者王承福立傳,其要義是作為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

柳宗元駁《復仇議》一文的現實意義

韓愈的《馬說》,本質上是辯證的人才說

在歐陽修眼裡,在乎虛名這東西實在是一種不必要的多慮

本人是思想販賣者,請謹慎閱讀文章。

圖片為網路所得,如有侵權告知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