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自耕農,在危機四伏的自然環境中,形成了應對風險的體制

古希臘的自耕農正是透過這些宗教儀式來乞求物產豐饒,在危機時向神祈禱來鼓起戰勝危機的勇氣和信心,從而獲取解決的方法、尋求心理的慰藉。陳超在分析了古希臘宗教的社會影響時得出這樣的結論:古希臘人藉助宗教儀式來保證其物產豐饒、經商安全和戰爭的勝利,藉助宗教來調節自己的焦慮心理,樹立起堅強的生活信心,可見,宗教是古希臘人抗拒恐懼的避難所,危難時賴以支撐的精神支柱。

在雅典城邦典雅壯麗的建築與藝術作品的背後隱藏的是雅典廣大的勞動人民

—自耕農惡劣的生活圖景。勤勞、智慧的雅典自耕農在危機四伏的自然和社會環境中形成了一系列嚴密周全的應對風險的體制,從而能夠成功地克服重重風險,頑強的生活下來,並創造了輝煌的雅典文明。

雅典自耕農,在危機四伏的自然環境中,形成了應對風險的體制

最初大多數解決風險的策略來源於古希臘的家庭。自耕農家庭是抵禦經濟風險的第一道防線,自耕農在生產實踐和生活中總結出來的一系列抵禦風險的措施。針對阿提卡地形多變、土地貧瘩、自然氣候惡劣的獨特自然地理環境自耕農採取土地分散化、多種農作物混合種植的種植方式。

在具體生產方面,採取精耕細作的農業生產方式,不求最大限度地提高產量而是最大程度的減輕生產風險。於是他們周密合理安排生產的每一步驟

犁田、播種率、間種、除草、施肥、灌溉、收割和儲備糧食等方方面面。畜牧、家畜飼養和採集漁獵也是自耕農家庭必要的輔助性應急策略。

當第一道風險防禦線崩潰時,自耕農就要求助於他們在城邦共同體範圍內精心營造的人際關係援助網路。這個人際關係網路類似一個同心圓,親屬位於圓心,接下來依次是鄰居、朋友和恩主。自耕農往往會根據危機的大小,向他們求助以走出困境。

然而,有時會由於饑荒、戰爭等因素造成整個城邦陷入生死存亡的邊緣。這時雅典城邦就會出面,透過進口糧食、向外殖民和藉助宗教的方式幫助廣大的自耕農擺脫生存危機,以鞏固城邦的基礎。

雅典自耕農,在危機四伏的自然環境中,形成了應對風險的體制

古希臘的自耕農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存在於不同型別的一些城邦和同一城邦的不同歷史時期之中。自耕農是雅典社會重要的社會力量,從法律地位上說,自耕農是擁有一定數量土地且具有雅典公民身份的農民。在這一點上他們有別於甚至優越於其他從事農業生產的依附農、被釋農、奴隸和外邦人。

古典時期的雅典公民在社會地位方面有著巨大的流動性,由於戰爭、饑荒、經營不善等原因,許多古希臘傳統的貴族都可能淪為自耕農。而有的大土地所有者出於個人好惡也情願當自耕農,所以自耕農的社會地位不一定就是低下的或在經濟上都是貧窮的。同時,最為重要的是自耕農階層不但是雅典社會政治、經濟和軍事力量的支柱,而且他們還是其民族文化、道德倫理的典範。

自耕農經濟作為雅典社會經濟的基礎,弄清楚它的特徵有利於我們更好地判斷雅典社會和經濟的性質。佔雅典經濟主體的自耕農經濟,其最主要的特徵是在土地經營方面的

“親自耕作”,集土地所有者、生產者與一身

勞動力的使用以家庭內的勞動力為主,但不排除使用少量的奴隸和僱工的可能性

自耕農經濟生產的目的是以最大程度的實現自給自足為主,商品經濟只是作為必要的補充。

雅典自耕農,在危機四伏的自然環境中,形成了應對風險的體制

從而我們可以看出雅典城邦是以自耕農經濟為主體的農業文明,生產的勞動者主要是自耕農,出於土地財產的大小、家庭內所需勞動力的變化以及個人思想意識等因素的影響與制約,雅典自耕農根據家庭的實際情況購買和使用奴隸,但絕沒有出現像羅馬社會那樣大規模奴隸勞動的社會現象,因而雅典社會不能稱之為典型的奴隸社會。

自耕農的生存環境是惡劣的,大自然並沒有給睿智的希臘人太多的厚愛。這些經濟風險表現在

土地兼併、勞動力間歇性的缺乏、農作物歉收、饑荒橫行、瘟疫肆虐等等,其中影響最為深遠且後果最為嚴重的是饑荒。自然因素或人為因素只是饑荒發生的必要條件,但不一定必然產生饑荒。

饑荒是多重因果關係的共同產物,我們必須要重視政治、經濟和社會制度與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古希臘境內多山,岩石眾多,大部分是貧瘩的不毛之地,幾乎沒有廣闊的平原,山地和丘陵佔總面積的四分之三,富饒的谷地僅佔四分之一。境內河流短促,沒有大的河流,因而不利於農業灌溉。

雅典自耕農,在危機四伏的自然環境中,形成了應對風險的體制

在氣候方面,希臘總體上屬於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乾燥,冬季寒冷潮溼。降雨量地區、年際變化大,乾旱、洪澇、冰雹等自然災害頻繁。有時自然因素與人為因素相結合,“比如一場大旱伴隨著戰爭的爆發。這兩者可以說是希臘地道的風土病,很容易同步發生。”除此之外,古典時期雅典社會特殊的政治經濟體制弊端也是導致自耕農經濟風險重重的重要因素之一。

“古希臘的許多特點—城區居住、個人之間的交換網路和保護關係,城市間的聯盟、海外聯絡與貿易、殖民—都可能與害怕糧食短缺、災荒與飢謹有關,儘管不是惟一的原因。”充滿智慧的古希臘的自耕農充分利用自然規律、社會資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地降低生產風險和生存危機的應對措施。從性質上可劃分為兩大類

適應性策略和應對性策略,從適用的範圍來說可分為家庭內的、共同體內和城邦範圍之外的。

自耕農家庭所採取的一系列應對措施,是抵禦經濟風險的第一道防線。土地的分散化和農作物的多樣化相結合,靈活多變的生產策略,是為了抵禦生產風險而採取的措施。直接儲存食物、畜牧業和採集漁獵是為了防止食物短缺或應對食物短缺的方法。當這些措施都失效時,自耕農就要藉助人際關係援助網路獲得幫助,走出困境。

雅典自耕農,在危機四伏的自然環境中,形成了應對風險的體制

按照親疏關係可以將這種人際關係網路看做一個同心圓,親屬居於圓心,然後是鄰居與朋友,最後是恩主。很顯然作為直系親屬,他們有義務無條件的幫助自己的親戚度過難關,如果親屬也無能為力,自耕農只能依次求助於鄰居、朋友和恩主。然而,有時一場戰爭、瘟疫、食物短缺造成的經濟危機會席捲整個城邦,自耕農依靠個人的人際關係援助無法解決時,便會救助與城邦。

這時作為城邦統治階層的社會精英,有責任採取一系列的應對措施挽救城邦危機,他們往往透過進口糧食和海外殖民的方式解決城邦危機。此外,凌駕於城邦之上的宗教,在緩解雅典社會重大經濟風險和災難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一方面,宗教活動本身就是一種經濟活動,

“宗教節日慶典是對自耕農經濟的一種補充”

另一方面,宗教活動對處於生存危機中自耕農起到精神上的慰藉、支援和調節的作用,給予他們戰勝災害的勇氣與信心

雅典自耕農,在危機四伏的自然環境中,形成了應對風險的體制

結語

綜上所述,自耕農家庭的應對措施與雅典社會應對策略相結合,形成了完善的解決生存危機的體制,保障了脆弱的自耕農經濟,創造了輝煌燦爛的古希臘文明。這些生存策略,同時也揭示了自然地理環境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並影響著古希臘社會的某些方面。古希臘雅典社會的某些特徵,如城鄉互動、互惠互利的人際關係原則、恩蔭關係、海外貿易和殖民運動,都與對經濟風險與生存危機有一定的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