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活在兄長的身影之下,卻是百年難遇的治世能臣

世人皆知,宋朝蘇家出文豪

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詩詞歌賦傳千古,蛾眉共比高

唐宋八大家

中,

蘇家就佔了

三個位置。

人們對三蘇的

目光大多集中

在蘇軾一人身上

雖然

“蘇家老爹”

蘇洵

還能

靠《六國論》

在當今學子的古詩文課本里露個臉,但是

“蘇家小弟”

蘇轍

應該是很

沒存在感

了,人們大多隻想到他是蘇軾的弟弟,比如

“扶兄狂魔”或“哥哥的守護神”。

他活在兄長的身影之下,卻是百年難遇的治世能臣

從古到今,蘇軾光芒太甚,人們甚至可能誤解他是靠哥哥的光芒才躋身唐宋八大家。事實上,歷史是公正的,

入唐宋八大家

是各憑本事

並不是誰沾了誰的光

身為

“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轍

散文

聞名

,擅長政論和史論,

書法超然,揮灑

自如,

瀟灑中不乏工整。只是他的詩風格

淳樸,

可能

文采

蘇軾

但他寫下

的文章,連哥哥蘇軾都

讚不絕口,曰:

子由之文實勝僕,而世俗不知,乃以為不如。其為人深不願人知之,其文如其為人,故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

”蘇軾認為世人不知道蘇轍的文章比他好,只是他為人低調

而已

他活在兄長的身影之下,卻是百年難遇的治世能臣

事實上蘇轍文章如他本人那樣,初看平淡,實則文采如汪洋大海般深邃廣闊,再低調也不可能淹沒他的才華

也許有人會認為這是

蘇軾

愛護弟弟

謙虛託

其實,

蘇轍的

汪洋之才

並沒有逃過其他文壇大師的法眼,他們對蘇轍讚譽有加,

羨慕

不已

北宋著名文學家秦觀

曾曰

中書嘗謂

“吾不及子由”,僕以為知言

秦觀說:“蘇軾曾說他的文章不如蘇轍,我認為確實如此。”

蘇轍之才並不是長大後才被挖掘,少時已嶄露頭角。

初嶄頭角

少時,

蘇軾

帶著

年幼

的弟弟蘇轍

遊巫山。山上一老道

聽民間傳聞

蘇軾

神童,便

有意

的才學

老道

給出一個

異字同音

“無山得似巫山好。”

他活在兄長的身影之下,卻是百年難遇的治世能臣

蘇軾

才思敏捷敏捷

即刻

對出下聯:

“何葉能如荷葉圓?”老道

聽後佩服不已,稱讚叫好

此時

,蘇轍卻

冷靜分析道

哥哥

的下聯對得

不是很工整

還可以改改

”蘇軾

問如何

蘇轍

淡定回答

“何水能如河水清?”蘇軾

老道一聽,

才反應過來,

“水”對“山”

更完美

齊聲叫好。蘇轍也因

改對子聲名遠揚

才華橫溢

蘇軾

蘇轍少時即在宋朝文壇享譽盛名,兩人參加科舉

考試

時,

主考官韓琦

曾說:

“有蘇轍蘇軾,別人還來攙和什麼熱鬧。”

後蘇轍病重,

要耽誤

制科

考試

,《師友談記》

中有句

今歲召制科,諸士為蘇軾、蘇轍最有聲望,今聞蘇轍偶病,未可試。

”其實是當時的宰相

韓琦

上書

皇上

今年開考

制科,

考生中

蘇軾、蘇轍最有聲望,

現在聽說

蘇轍

突然生

病,

不可考試,建議

延後

再考

你能想象為了一個考生延期舉行高考嗎?若非天才,何至如此?

他活在兄長的身影之下,卻是百年難遇的治世能臣

更有趣的是,不同於一般

科舉

制科考試由皇帝

親自

安排

以選出金字塔頂尖

人才

而且

入試門檻很高

必須

朝中大臣推薦

才可以參試。

有人統計

三百多年宋朝歷史裡

4

萬多個進士

中舉,卻只有

41

考生入選

制科

制科堪稱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典範。然而皇上採納了這個建議,

蘇轍病

愈才

開考制科

不出意料,

兩兄弟

憑卓越才學輕鬆進入

御試

宋仁宗出題

《賢良方正極言自諫科》

翻譯過來就是,

考生以賢良端正的角度直言對朝政的看法

》。

既然

皇帝叫

考生

提意見

蘇軾

一如既往不辭多讓

作出

《應制舉上兩制書》

,直言朝廷弊病,

一點也不委婉獻媚,勇氣可嘉。

但是

蘇轍

政見突出

更加勇猛

作出

《御試製科策》

批皇帝德

不配

位,

列舉皇帝四大

問題,

議論

非常

激切。

一批皇帝庸人自擾,

古之聖人無事則深憂,有事則不懼

”,批評

陛下沒事

時杞人憂天,

有事的時候

卻不害怕,

直接

逃避。

他活在兄長的身影之下,卻是百年難遇的治世能臣

二批皇帝喜好美色

宮中貴姬至以千數,歌舞飲酒,歡樂失節,坐朝不聞諮謨,便殿無所顧問。

抨擊皇帝

後宮

美女數千,整天飲酒作樂,載歌載舞,從此君王不早朝。

三批皇帝濫用錢財,

“陛下賦斂煩重,百姓日以貧困。 。 。 。 而宮中無益之用,不為限極,所欲則給,不問無有。”皇帝收取繁重賦稅用於自己享樂

宮中花銷大方,卻不問錢財來處。

四批皇帝騙取虛名,荒廢朝政,

然臣以為陛下惑於虛名,而未知為政之綱也

皇帝博取

虛名

後讓

慶曆新政

虎頭蛇尾。

再搬出六大昏君

與皇帝比較,

宋仁宗

德不配位,實在是

“皇帝絞肉機”,將皇帝批得體無完膚,一無是處。有大臣從沉浸蘇轍之才中反應過來,痛斥蘇轍

無法無天

對仁宗不恭,堅持

落選

他活在兄長的身影之下,卻是百年難遇的治世能臣

也有像司馬光這

群珍愛

蘇轍

文采

的大臣

建議直接給三等

。值得注意的是,

制科考試一二等

皆為

虛設

,而三等是

最高等級

兩派各執己見

一邊建議給三等

一邊建議

下獄。

最終還是宋仁宗

不負

“仁”名,曰

“吾以直言求士,士以直言告我,今而黜之,天下其謂我何!”

仁宗說:

我要求用

直言

選拔人才

蘇轍直言勸誡我,現在

拋棄他,天下人會怎麼說我呢?

為平衡朝堂爭論,

最終折中讓蘇轍拿了第四等

當然,蘇轍還是穩重自持,留點退路的,文中有一句

“臣疏賤之臣,竊聞之道路”

,蘇轍自

說那些批判

道聽途說

之嫌。

虧得宋朝言論開明,

宋仁宗

這都

寬恕,

甚至

稱讚

蘇家兩兄弟都是當宰相的

之才。

他活在兄長的身影之下,卻是百年難遇的治世能臣

無巧不成書,

宋仁宗

的預言在多年後真的應驗了,

蘇轍

憑藉卓越的治世才能榮登

宰相

之位。

治世能臣

呂公曰:“只謂蘇子由儒學,不知吏事精詳如此。”

事實正如呂公所說,世人只聽說蘇轍滿腹才學,不知他對朝廷之事也如此瞭解,政見深刻。

元祐

之政,

司馬光

意識到之前

王安石

推行的

免疫法

害,想恢復差役法,卻

沒意識到

差役法

並沒有比

免疫法

好到哪去

。蘇轍

指出

廢除差役法二十

,官吏百姓都

沒有

習慣。役法

關聯很多

朝廷關係

盤根錯節

要慢慢推行

些,

才能深刻研究問題所在

馬上

推行,

很容易有

各種弊端

穩當推行,進退有度。

他活在兄長的身影之下,卻是百年難遇的治世能臣

後來

司馬光

不想延續

王安石

《詩經》、《尚書新義》

的科考試題

,想改變科舉

制度

。蘇轍

又來勸他

說:

“進士來年秋天考試,

距離現在

沒有多少

時間了

,詩賦講究聲律,用

功夫

。至於

經書

就更

不是

簡單

總之,

到明年都

不能實行。請求

科舉

考試,一切照舊,

有經書的

註釋可以讓應舉者

提出自己的見解。

還可以免去

律令釋義的考試,

應舉的

考生

一心一意做學問,

等他們考完,再

慢慢地

討論下屆

科舉的條例。但司馬光

固執

不聽

元祐九年之間,朝廷

政治開明

,忠

厚賢良的臣子守望相助

奸臣很少

邊關安寧

,百姓

安居樂業

民間傳頌蘇轍為此出

力很多。

他活在兄長的身影之下,卻是百年難遇的治世能臣

紹聖

時期

,高太后去世,宋哲宗

迫不及待

恢復新法,

蘇轍上書反對,被貶

汝州。蘇轍治

汝州

時關愛百姓,政績突出,

等到他被罷免

離開

,汝州送別他

百姓

哭的泣不成聲

送行的老幼婦孺甚至

延綿數十里

都沒有斷絕,足見這位文壇才子是個不折不扣的治世能臣

小結

在高調的

“宋朝文壇巨星”蘇軾的盛大光芒之下,

我們

仍然窺見蘇轍也是個

百年難遇的才子

試想如果

不是蘇轍為人沉穩低調,他

也許會

比肩蘇軾

當然,也可能蘇轍作為宋朝文學大家,境界超然,並不在意

世俗的得失

倘若要問

蘇軾和蘇轍誰的文學造詣更

只能說

兩者風格不同,

一個

樂觀

豁達

一個

心細沉穩

各花入各眼

罷了

參考資料:

宋史

《師友談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