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不等於季華鄉

很多人宣傳:”佛山古稱季華鄉“,其實並不合適。對於古代的佛山鎮而言,它並非季華鄉改過來的;對於今天的佛山市而言,季華鄉根本不等於佛山市。

清朝,佛山鎮與北京、蘇州、漢口並稱是天下四大聚之一,這可相當於現在的一線城市。“佛山鎮”的正式名稱是佛山堡。在南海縣與佛山堡之間,還有巡檢司的區劃。佛山堡隸屬五斗口巡檢司。

清朝時期南海縣下分劃是“司—堡—村”:

巡檢司設於明朝,負責維護縣級以下社會空間的治安和秩序(聽起來類似現在的派出所)。司署一般駐在縣內除縣城有城牆的外並離縣城較遠的一些重要墟鎮。巡檢司還有明確的轄區,管轄多個堡。不過巡檢司還協助縣履行其它職能,如調解民事糾紛、司法和社會救濟等(難怪現在的派出所好像什麼都有份兒管……)。巡檢司雖然是縣令的屬官,其官署是縣衙的派出機構,到清朝時實際上已形成一個有明確轄境的行政單位。所以不同於縣的上一級“府”,在民間基本不會有自稱某府某縣人的現象,但有以巡檢司為區域單位的概念,如某人會自稱某縣某巡檢司某鄉村人。《晚清縣以下基層行政官署與鄉村社會控制》

堡是巡檢司的下一級分劃單位,又是築圍自保的攻防設施、糾奸稽宄的治安組織。《清代縣以下行政區劃的策略(鄉都圖村系列)》

五斗口司管轄有十堡,除了佛山堡,還有疊滘堡、夏滘堡、雷崗堡、平洲堡、季華堡、林嶽堡前六堡範圍大約是桂城街道、深村堡、魁岡堡前兩堡範圍大約是石灣街道,石灣城區在魁岡、溶洲堡該堡在南莊鎮。

“佛山”不等於季華鄉

五斗口司簡圖(石肯(堡)當時屬於順德縣,看下文) 來源:《佛山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原圖應出自《忠義鄉志》

五斗口巡檢署在景泰三年(1452年)置設於平洲堡。嘉靖五年(1526),移置於磨石刀,後又移至佛山鎮,尋復移治平州堡,改為平洲巡司。清順治七年(1650)複名五斗口巡司。乾隆五十年(1785年)前後因平洲署衙荒廢遷來佛山,暫駐仁壽寺,後在紀綱街(原福山書院舊址)設巡檢署。(此段資訊來源網路)

現在有條五斗大橋,大橋以五斗村命名。五斗口司的司名應該與五斗村有關。

“佛山”不等於季華鄉

《佛山市地名志》對五斗村的介紹

巡檢司設定以前 堡由都管轄

五斗口十堡原來屬於西淋都的。明朝開始,南海縣下的行政單位實際依次為都、堡、圖。關於都的資訊不詳。但可知西淋都與五斗口司經歷“西淋都—某堡—某圖”到“五斗口司—西淋都—某堡—某村”,再到“五斗口司—某堡—某村”的階段。清朝,“西淋都”這個行政單位才被“五斗口巡檢司”完全替代,管轄佛山等十堡。

而且,西淋都管轄的範圍側比五斗口司更大。除了佛山等十堡原隸屬西淋都,它還管轄著今天的順德的北部。

據《順德縣誌》,明朝時期南海縣分地置順德縣,其中從西淋都劃給順德有十一堡,分別是都粘堡、桂林堡、龍津堡、甘溪堡、石肯堡、登洲堡、平步堡、葛岸堡、新良堡、鷺洲堡、龍頭堡。其中甘溪堡有西淋山(西淋山現在還可以在百度搜索到,不過山崗已被挖平三分之二作工業區了)。《順德地名志》載有”西淋村約五代時開村,因在山的西南面,面對河涌,故取名西淋“。西淋都的得名應該就是與西淋村有關。

明朝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南海縣衝鶴堡人黃蕭養故鄉位於今順德勒流起義,連東莞、中山等縣都有記載其縣出現有人追隨黃蕭養起義的狀況。他建大東國,自稱“順民天王”,改年號為“東陽”,但起義以失敗告終。之後因抵抗起義有功的佛山堡被封為“忠義鄉”。

而今順德一帶可是黃蕭養起義的根據地,加上當時南海縣治還駐在由其管轄的廣州城,順德區域在當時遠離縣治。朝廷為加強統治,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設立巡檢司也是這個時候)將南海的東湧、馬寧、鼎安(分出部分,就在南海縣的即丹灶、西樵、九江一帶)、西淋四都和新會的白藤堡(1958年10月復歸新會縣劃出)設定順德縣。(設立巡檢司也是這個時候,可見當時社會很不安定,社會很多盜賊。)

這些從南海縣劃出的都,從今天順德的地理環境可知,佔據舊時南海縣的大量衝擊平原,河涌比現在的南海更密佈、寬闊,為起義農民或搶奪盜賊提供便利。盜賊上船搶劫現象在民國的南海還有。同時在依賴水運的農業社會,土地肥沃的衝擊平原可是最富裕的地區。

“佛山”不等於季華鄉

“佛山”不等於季華鄉

這十一堡是現在順德北部陳村、北滘、樂從三鎮的最主要組成部分,除了現時楊滘、羅沙、水藤、沙邊、大閘行政村範圍舊為江村司馬寧都水藤堡,不屬原來的西淋都。還有,葛岸堡賀豐、理滘現屬南莊鎮;石肯堡在50年代正式劃歸南海,現屬桂城石肯。

巡檢司取代都制度後,在順德的西淋都也被都寧、紫坭兩個巡檢司代替,並分管其堡。

都寧巡檢司內的都粘堡有都寧崗。都寧崗因蘇劉義事蹟而稱“都寧”,“言趙王所都,冀安則寧也”。巡檢司也得名於此。司署原設於都粘村,清初移入陳村民房間駐紮。

紫泥巡檢司原駐在紫泥村,後移入順德縣的黎村堡大洲村,可見巡檢司與紫坭村有關。該司的飛地龍頭堡與番禺縣接壤,並且司內黎村堡內的鳥洲村有處番禺飛地,村一部分(區姓)長期歸番禺縣管轄。

都設定以前 由鄉劃分

《萬曆南海縣誌》對“都”記載:南海縣下分為西上、豐湖、金紫、興賢、儒林、梯雲、季華七鄉,設金利(屬西上鄉)、三江(屬豐湖鄉、金紫鄉)、黃鼎(屬儒林鄉)、泌衝(屬梯雲鄉)、西淋(屬季華鄉)六都。

《順德縣誌》也對“都”的記載:(明朝)縣初置鄉四:忠義指黃連堡在今黃連村,“元季寇起,關敏募義兵衛其裡。為賊害。明徵南將軍廖永忠名其鄉忠義(佛山不是唯一的忠義鄉啊,不過絕對最出名了),光華,儒林、季華。鄉為一都。……季華之都為西淋。

南海、順德兩縣的志書都記載關於季華鄉的資訊和鄉被都代替的過程。可見,西淋都原來就是季華鄉。季華鄉的範圍大概就是順德區陳村鎮、北滘鎮、樂從鎮,禪城區祖廟街道、石灣街道、南莊鎮溶洲,南海區桂城街道。直至民國,順德的陳村還有季華鄉;南海現在桂城的三山從以前到解放後先後叫季華堡、季華鄉。也證明這些地方以前屬於季華鄉的一部分。

季華鄉的範圍確實很大,《順德縣誌》也記載縣的鄉皆為”巨區“。

至於,為什麼叫季華,季華的含義是什麼?已無法知道。《南海縣誌》沒有記載。《順德縣誌》只介紹的初建縣時忠義、光華、儒林鄉的起源,對於季華鄉是“惟季華鄉源起則莫可考耳”。

“佛山”不等於季華鄉

在地圖顯示季華鄉的範圍

“佛山”不等於季華鄉

《順德縣誌》對季華鄉的記載

“佛山”不等於季華鄉

“佛山”不等於季華鄉

2004年,佛山市首次提出將陳村鎮、樂從鎮、北滘鎮、禪城區、桂城街道、羅村街道納入市中心組圖,中心組團新城區建在樂從鎮。佛山市中心組團的範圍跟季華鄉的差不多,讓這片區域再次緊密聯絡。時至今日,“季華鄉”作為佛山市的“強中心”,已是翻天覆地的變化,城市化越來越高。

“佛山”不等於季華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