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襄王:我以“禮”服人,一句話讓晉文公低下高傲的頭

歷史上,王權皇位的鬥爭基本上都是上一任在繼承人選擇上猶豫不決或者有失公允,這種當斷不斷、當立不立往往給繼任者造成很大的困擾,最終導致親情在權力面前不堪一擊。

周襄王在位三十二年,花費了十年來處理他爹周惠王的遺留問題。正是因為這個問題,造成了周王朝一蹶不振,國不像國。天子,只存在於禮儀制度了。

周惠王有個最喜歡的小兒子

周襄王:我以“禮”服人,一句話讓晉文公低下高傲的頭

周襄王

周襄王姬鄭是周惠王的嫡長子,按照周王朝的繼承人制度,理應由姬鄭繼承周天子位。

但姬鄭的母親很早就去世了,去世之後,周惠王又冊封陳媯為王后,不幾年生下一個兒子,取名姬帶。

這個周惠王怎麼看姬帶怎麼喜歡,就一直謀算著要廢掉姬鄭的太子之位。

聽上去和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劇本很雷同。也有一種可能,就是這個姬帶著實也討人喜歡,長得帥氣不說,還懂得阿諛奉承之道,把老爹哄得那叫一個開心。

不過這個廢立計劃最終在時任霸主齊桓公的干涉下流產了。

周惠王兩腿一蹬,哪管什麼身後事。但這個計劃卻讓兄弟倆各懷心思,都千方百計想登上尊位。老大是憂心忡忡,老小是野心勃勃。這場王位爭奪戰,哥倆那是各盡其能,都去請外援,找幫手。

大哥姬鄭那是嫡長子,名正言順啊,天下諸侯按禮制辦事,自然將手中的選票投給了姬鄭。尤其是齊桓公,一馬當先,對姬鄭鼎力相助。

老么姬帶一看不是那麼一回事兒,自己這個身份順序很尷尬,按禮法輪不到自己。那就不走尋常路,找那些野蠻的外援,比如曾經幹掉周幽王的戎人。

戎,是當時對居住在西邊的少數民族一個籠統的稱呼。以前,殺掉周幽王的叫犬戎,後來護衛洛陽的是陸渾戎,都是一些遊牧民族。

周襄王死後,姬鄭封鎖訊息,秘不發喪,立刻派人去找齊桓公抱大腿。齊桓公作為霸主,必須維護禮制、匡扶正義,得到訊息後馬上召集宋、衛、許、魯等等諸侯國開會,把姬鄭扶上週天子位。

姬帶這個周惠王最喜歡的兒子就這麼錯失王位了。

王子帶之亂

周襄王:我以“禮”服人,一句話讓晉文公低下高傲的頭

姬帶假想圖

如果他們的爹周惠王一開始就教導姬帶本本分分老老實實地輔佐哥哥姬鄭,可能就不會有奪權的事情,大家也就相安無事。

偏偏這周惠王忘了自己下野避難的糗事,臨死還掙扎著換太子。這樣,當王的種子打小就在姬帶心裡種下了。

姬鄭即位,姬帶肯定不服氣啊。於是,他就串通戎人要奪取王位,攻打洛陽。

周襄王姬鄭一開始就防備著這個弟弟呢,所以很快就把這次叛亂給平息了。姬帶失敗後逃到齊國去了。

十多年後,周襄王也就不那麼生氣了,想起這個逃亡的弟弟竟然還有那麼一絲想念。再加上身邊大臣的勸說,畢竟一家人嘛,周襄王這才赦免了姬帶,允許他回到成周洛陽來。

可能姬帶真的是一表人才吧,回來不久就和周襄王的媳婦兒王后隗後串通上了。周襄王得知後這個氣啊,但沒辦法啊,他又不能到處聲張,只能找個機會把隗後給廢了,不要了。

這個隗後正是戎狄部落首領的女兒。戎狄這時候正在和鄭國在戰場上掰手腕呢。

因為鄭文公不服從周襄王,還把周襄王的使者扣押了。周襄王就指使戎狄打鄭國。人家戎狄正在幫你周天子討伐不服的諸侯,你在後面把王后廢了,肯定不樂意了。

戎狄轉身和姬帶一起打成周來了。

這一次,周襄王措手不及,只得逃往鄭國的汜地。這就是《史記》記載的王子帶之亂事件。“王怒,與翟人伐鄭”和“翟攻伐襄王,襄王出奔鄭”都是公元前636年的事情。

這個時候的周國和鄭國就像兩個小朋友玩過家家一樣,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完事了大家不計前嫌一起玩。

給晉文公創造了好機會

周襄王:我以“禮”服人,一句話讓晉文公低下高傲的頭

晉文公

公元前636年,晉文公重耳那可是剛即位,剛即位就遇上這麼一件好事。

重耳的手下趙衰說:爭奪天下霸權最好的手段就是擁護周天子,我們晉國和周王室都姓姬啊,有著刻進骨頭裡的親近,所以這事情啊千萬不能讓秦國搶了先,這事情要幹成了,就是以後稱霸的資本。

什麼事呢?就是王子帶叛亂,周襄王姬鄭逃跑這個事件。

於是,晉國就派兵保衛周襄王,把他護衛到了洛陽,然後就是打王子帶,把這個反覆叛亂勾結大嫂的小弟殺掉了。

幫助天子復位,這是非常大的功績,夠吹牛吹一輩子的了。周襄王也打算好好獎賞這個遠方的叔叔,但環顧四周沒有拿得出手的禮物,於是就想割給他幾塊地。

晉文公重耳可是年近古稀了,老了,在外面流浪了大半輩子才回到晉國奪取國君之位,對周襄王的獎賞不屑一顧。

晉文公重耳想的是什麼,他想要霸權和天子之禮。

周襄王和晉文公的舌戰

周襄王獎賞晉文公土地,晉文公還不要。

周襄王這個氣啊,周王室本就沒有多大地方了,咬咬牙狠狠心給你一小半,結果你還看不上,這整得多沒面子。

周襄王就問,你到底想要啥,直接說吧,看上啥了直接拿,不用客氣。

晉文公說那我可就說了哈。於是,《國語》記載如下:

晉文公既定襄王於郟(jiá),王勞之以地,辭,請隧焉。王弗許。

什麼意思呢?

晉文公說:我死之後呢,請天子允許我用隧葬之禮。重耳在外面奔波大半輩子,現在雖然剛剛即位,但也是風燭之年了,不得不考慮身前身後事。隧葬是天子死後埋葬的規格,就是那種帶長長墓道的墓。周禮明確規定諸侯不能用,用了就是僭越。

周襄王怎麼想,他雖然是落魄天子,寧肯不要土地也得要禮法,禮法在,他的地位就在。你要天子葬禮,那我是啥?肯定不行。

周襄王連連擺手,開始教導這位遠親的老頭,你不要得寸進尺。

他說:從前我的先王管理天下,規劃出方圓千里的土地作為甸服,用來供奉上天和山川百神,用來供應百姓兆民的用度,用來防備諸你們這樣的諸侯不服朝廷或意外的患難。其它的土地都平均分配給你們了,大家和平共處,百姓安居樂業。先王還有什麼私利呢?只有在死之後和在世時,大家的穿衣用具上色彩花紋有所區別,以便君臨天下、區分尊卑罷了。除了這些,天子還有什麼不一樣?

最後說,“若不然,叔父有地而隧焉,餘安能知之?”就是你晉文公有的是土地,你偷偷搞個帶墓道的陵墓誰能知道呢?我又能怎樣呢?

周襄王洋洋灑灑說了很長。

聽完之後,晉文公老臉那個羞愧。晉文公明白了自己的身份,霸主可以,天子不行!

“文公遂不敢請,受地而還。”不敢再有非分之想了,要地爭霸就行了。

編者按語

周襄王在位三十二年,以周國的實力和天下大勢,已經不允許他再有什麼建樹了,能保持著王位在手對他來說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作為沒落的周天子,在維護天子尊嚴上倒是從不讓步,可以稱之為最後的倔強。即使是面對晉文公這樣的霸主,也是從容應對,以“禮”服人。

歷史小知識

周襄王,

姬姓,名鄭,周惠王之子,東周君主,公元前651年―公元前619年在位,是東周第六位周天子。在位期間,晉國晉文公稱霸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