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當痛苦無法自愈時,這四大方法,助你走出泥沼,改變人生

每個人都有可塑性,都有變好的可能。

只是有時候,你需要藉助一點外力而已。

同事的孩子是個調皮鬼,成績全年級倒數第一,從來不做回家作業,學校老師拿他無計可施。回到家,處處跟父母對著幹,如何惹父母不快,他就做什麼事情。

同事和老婆嘗試了很多方法,跟孩子講了很多道理,也做了很多溝通,甚至是犧牲和妥協,然而孩子依然如此,讓他們兩口子一籌莫展,深感絕望。

我聽完同事的吐槽,就推薦他帶著孩子去看看心理醫生,說不定能找到問題的癥結。

結果,同事一句話就把我噎住了:“看什麼心理醫生?就聽那些人說幾句話還要付錢呢!”

可能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顧慮,有問題要看心理醫生嗎?他們不就是和我們說幾句嘛,還要天價收費呢。

心理學:當痛苦無法自愈時,這四大方法,助你走出泥沼,改變人生

這應該是很多人對心理醫生和心理治療的誤解和偏見了吧?

當我們身體上遭遇病痛,比如頭疼腦熱時,我們會自發去醫院看醫生,那麼,為什麼心理上有困擾,或者可能是心理方面的問題時,我們如此排斥心理治療呢?

加拿大心理學博士莫妮卡。布里永,有長達40年的心理治療的臨床經驗,她在《心理治療如何改變人》這本書中說過一個觀點:“成長的挑戰之一就是要承認現實,接受無力感,同時意識到我們自己沒有能力在心理層面上處理某些事件帶來的傷害和影響。”

所以,必要時,我們真的需要心理治療。

心理學:當痛苦無法自愈時,這四大方法,助你走出泥沼,改變人生

01 心理治療存在的意義

人這一生,路太漫長,長到我們有大機率把所有悲歡離合都經歷一遍。

所以,我們不得不承認,在某個時刻,我們會被現實打敗,會有深深的挫敗感和無力感。

有些事情,真的會傷害我們很深,很久。

當我們不被其他人理解和支援時,我們就是孤軍奮戰。

當苦難折磨壓倒我們時,我們無法賦予苦難相應的意義。

當我們的內心痛苦到如何轉化和自愈的時候,心理治療就有了存在的意義。

這也是莫妮卡創作《心理治療如何改變人》的初衷。

她希望大家明白,有些困苦不必一人承受,我們尋求專業人士的專業輔助,輕鬆走出困境,擁抱美好的生活。

為什麼有些困惑和痛苦,我們無法僅憑一己之力解決它呢?

因為我們並不是完美無缺的,也不是強大無敵的。

心理學:當痛苦無法自愈時,這四大方法,助你走出泥沼,改變人生

每個人獨特的成長環境,獨特的認知能力,以及潛意識中的想法,都決定了有些問題,註定超過我們的能力範疇。

有人會說,我不一定要看心理醫生的,我可以跟親友傾訴,他們會安慰幫助我。

誠然,這不失為一種方法。

但是,當我們遭遇到真正的人生危機時,這種傾訴的方法,並不能高效發揮作用。

比如,那些遭遇原生家庭重大創傷的人,年幼時被父母虐待,遺棄,他心理上的問題,壓根不是傾訴出來就能被解決的。

再比如,一些遭受嚴重傷害,像是被人當街刺殺,或是性侵,或是長期的慢性折磨的人,這種陰影也不是朋友三言兩語的勸慰可以抹去的。

人類的精神世界是非常複雜的,心理學家更擅長從本質誘因上,幫我們正視問題,撫平傷害,讓我們早日迴歸正常的生活狀態。

這就是心理治療的意義所在。

我們可以簡單認為,心理醫生也是醫生,一旦我們的心理生病了,我們就需要及時就醫。

心理學:當痛苦無法自愈時,這四大方法,助你走出泥沼,改變人生

02 心理治療如何改變人?

法國的《職業法則》中是如此定義心理治療的:“針對精神障礙,行為障礙或任何其他引起心理痛苦或困擾的問題的治療。旨在促進來訪者的認知、情感或行為功能、人際關係體系,人格或健康狀況發生重大改變。”

一言蔽之,心理治療就是幫我們改變。

為什麼要改變,因為我們遇到困境了,改變才能突破,不改變,就會一如既往被困擾折磨。

心理治療任何改變我們的呢?

心理學:當痛苦無法自愈時,這四大方法,助你走出泥沼,改變人生

武漢大學心理學碩士張沛超說過:“心理治療的改變有三種類型。一是透過系統的詮釋,讓來訪者達到領悟,修通內在而改變。二是鼓勵建立關係,讓來訪者和一位嶄新的客體形成嶄新的人際關係。三是在來訪者不斷傾訴的過程中,讓他發現自己的無意識慾望,進而做到在慾望面前不止步的生活方式和態度。”

這段話如何解讀呢?

莫妮卡在書中,給出了很好的答覆。

在她看來,每個需要得到心理治療的來訪者,會跟心理醫生,建立一個全新的人際關係。

在這個關係中,兩人就像在跳雙人舞。

透過來訪者講述自己的經歷和遭遇,治療師會有針對性地給出迴應。

心理學:當痛苦無法自愈時,這四大方法,助你走出泥沼,改變人生

在這個迴應中,常用方法有四種:

第一種,人本主義療法。

治療師會以來訪者為中心,對其展現溫暖和真實的關懷,以及無條件支援的態度。

這個療法的本質目的是,治療師幫助來訪者減少戒備心和羞恥感,解決問題的同時,讓來訪者學會應對自身情緒的方法,根據自己的本性做出決策。

第二種,認知行為療法。

這個方法側重於讓來訪者的症狀消失,矯正他們的不良行為和錯誤的想法。比如大家在很多影視劇中經常看到的情景,心理醫生對來訪者進行催眠,或是讓他們冥想,從而緩解症狀,或是根治它。

第三種,系統療法。

每個人都是不同系統的組成部分,比如一位來訪者,他可能是夫妻關係中的丈夫,是某個公司的部門負責人,某個社會機構的一員,他身處多個系統,扮演多種角色,他就會有很多系統賦予的價值觀和潛意識。

所以,心理治療師在幫助他時,不僅考慮他本身的個體問題,還要考慮他的人際關係可能帶來的問題。

第四種,精神分析療法。

這個方法不是針對某個特定症狀,而是廣泛涉及各種問題,針對人格功能的整體療法。

心理治療師和來訪者建立的有意識和無意識層面的關係,幫助來訪者集中精力,關注他們潛意識裡的想法和情緒,然後整合治療方法。

不論是哪種方法,共同的目標就是幫助我們走出心靈泥沼,洗滌心靈,收穫發自內心的力量。

心理學:當痛苦無法自愈時,這四大方法,助你走出泥沼,改變人生

03 心理治療中的情感傾聽

我們都知道,人是有社交屬性的,這就意味著我們需要和他人打交道,而表達自我和傾聽他人就是這個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在心理治療中,傾聽顯得尤為重要。

對來訪者和治療師而言,彼此都是陌生人。

從見面開始,兩人就要展開一種雙向交流。

來訪者可能不擅長竹筒倒豆子一般,把問題和感受全盤講出來,他們也不會很好地傾聽自己的聲音,他養成了用各種方式來低於干擾情緒的習慣。

這個時,治療師的情感傾聽,就有助於支援來訪者開啟心門,甚至觸發他們的改變。

所謂情感傾聽,它不同於普通的聆聽,心理治療師需要全神貫注,敏銳捕捉來訪者的潛意識,甚至是他自己都沒有察覺的情緒。

心理學:當痛苦無法自愈時,這四大方法,助你走出泥沼,改變人生

在採取技術手段和理論治療之前,情感傾聽是第一步。

當來訪者沉默不語時,情感傾聽可以幫治療師評估他的沉默是因為什麼:是害怕出口傷人?還是不確定自己的想法,從而無從開口?

比如,當來訪者焦慮、攻擊性極強,從而讓氣氛緊張時,治療師也會感受到一種緊迫感,因此要先調節自己的情緒,讓自己恢復內心的舒適,保持清醒的思考力。

否則,治療師就會把自己的負面情緒和不適感,傳達給來訪者,這對來訪者而言不僅無用,可能還會適得其反。

因此,心理治療師需要在必要時,和自己的情緒反應保持聯絡,做到情感傾聽。

心理學:當痛苦無法自愈時,這四大方法,助你走出泥沼,改變人生

04 結語:心理學並非遙不可及

《心理治療如何改變人》是莫妮卡多年的經驗所得,作為心理學博士,她一直為兒童和成人進行心理治療,還從事心理諮詢師的培訓和督導。

在多年的臨床經驗中,莫妮卡深刻體會到,所有的心理治療中,不論採取什麼方法,什麼理論,心理治療師都會根據自己的經驗,結合來訪者的經驗,採取特定的措施。

這個措施有效與否,最後只有來訪者可以親自證明。

另一方面,在心理治療中,來訪者和治療師是其中的兩個主體,他們都有各自的人格、成長背景、隱性知識、無意識的內心衝突等,這些因素,都會對治療過程帶來影響,並改變治療的結果。

這本書在很多人看來,太過專業,似乎只適合心理學人士閱讀。

其實,不必這麼想。

書中詳細介紹了心理治療中的主流技術和理論,結合了大量諮詢案例,分析了心理諮詢師對來訪者的心理干預和結果。

這些案例中,或許就有你的故事和經歷,透過他人的做法,我們也可以洞見自己的考量。

無論是心理諮詢師,還是普通讀者,我們都能從這本書中收穫心理學的知識,得到解決問題的啟發。

————End——————

文/魚白

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