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清明節要掃墓祭祖?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一年一度的清明,無論遠近、閒忙,人們都會盡量趕回鄉掃墓祭祖。

華夏大地上,春雨點點紛紛,處處匆匆行人。

為什麼清明要掃墓祭祖?難道僅僅是一種迷信風俗嗎?

並非如此。

清明節及其掃墓祭祖的風俗,有著相當豐富且重要的內涵、意義。

為什麼清明節要掃墓祭祖?

01 懷念故人

清明掃墓時,人們上山入林,除草砍樹。

這對於都市人來說,尤其是生活中早已不復的內容。

需祭拜的墳墓,有爺爺奶奶輩的,太爺爺奶奶輩的、太太爺爺奶奶輩的,甚至有已不可考世代的……

祭拜的儀式相當莊重,香火紙燭、雞黍酒水,一應俱全。修整墳頭,祭品張羅完畢,全體後代子孫,由最高輩分的人帶領,恭敬地跪拜、上香。

甚至連還不懂事的嬰孩,都由大人抓著小手,向著墳合十作揖。

自古以來,人們就極為敬重先人,重視清明掃墓祭祖之事。

唐詩有語:

“但看壟上無新土,此中白骨應無主。”

民諺也有云:

“有後人,掛清明;無後人,一光墳。”

人們祭拜的時候,心中充溢著對故人的懷念和孝敬,祈禱著先人在極樂天堂快活無倫。

尤其是家中有先人新近入土的,其兒女更是思念濃濃切切,對著墳頭絮念訴說,好似從前父母還在世、能交談一樣,以

傾訴思念

人們祭拜的時候,還會祈求先人庇佑護蔭。

這是一種虔誠願望,也彷彿是一種跟先人保持冥冥中聯絡的方式。

為什麼清明節要掃墓祭祖?

02 感恩先人

有人說,

清明節就是中國的感恩節。

清明的來源傳說之一,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感念當年逃難之際,人臣介子推割大腿肉解自己餓死之危的恩情,設立了寒食節,演化合併為後來的清明節。

對每個人來說,先人就是恩人。

先人給了我們生命。

沒有祖先,就沒有爺爺奶奶,也就沒有爸爸媽媽,最終就沒有現在的自己。

先人也給了我們生活。

我們眼下的美滿生活,是由先人歷經時代變遷、社會動盪,努力生活,不懈奮鬥,一代又一代地堆砌鋪墊起來的。

這些是先人對我們的根本功德、樸素恩情。

一個姓氏、家族的歷史

,由一輩輩人譜寫傳承,所以每家都有先人祖墳。

一個國家、民族的歷史

,由一代代人譜寫傳承。所以有黃帝陵、有烈士陵園。

這些地方,就是標記和載體式意義的存在。

清明掃墓,就是我們身體力行的感恩行為,我們對先人報答以孝敬、敬畏與感激。

這同時也在提醒著我們,生活裡不要忘卻“感恩”這一重要品質。

為什麼清明節要掃墓祭祖?

03 尋根思源

中國人的文化裡,有著濃濃的宗親血脈,故鄉根源情結,人們極為重視認祖歸宗。

回鄉祭祖,也是認祖歸宗、尋根思源的行為。

尤其是兩岸三地的同胞、海外的華人遊子,每逢清明,盼望勿斷故土祖宗根源的心意更加切切。

他們即便無法親自歸鄉祭祖,也會遙遙拜祭,默唸祈禱。

只有根源找到了,有所歸屬了,才不會是無根漂泊的浮萍,心底才會感到安定和慰藉。

我看到這樣

兩個例子

在國外漂泊多年的義大利青田總商會前會長

姜文耀

,每年清明,不遠萬里,漂洋過海,攜家眷回鄉掃墓。他說:“我們這一代華僑,對祖國和家鄉的感情最深,我們是從這裡走出去的,不能忘本!”

國學大師

季羨林

6歲離家求學,90高齡還回鄉掃墓,跪倒在父母墳墓前,不住磕頭。回京後,他寫下長達2。4萬字的《故鄉行》,說:“娘啊,這恐怕是你兒子最後一次來給您掃墓了,將來我要睡在您的身旁!”

此外

,清明時分散各地的各家各戶相聚掃墓祭祖,也能喚醒家族共同記憶,提供難得的面敘交流機會,促進家族凝聚力和認同感。

不僅是同一家,甚至同一族姓的人,都會拜祭大眾祖墳、祠堂。所謂“同姓三分親”,同姓的人們,祖上也都是一家。

一個家族,因族人的集體認同和凝聚而綿延不絕。

為什麼清明節要掃墓祭祖?

04 思考生命

清明掃墓祭祖,也是人們無形中思考生命和自我教育的過程。

這種思考往往由兩種對比而引發:

一是生與死的對比。

當我們掃墓祭祖時,先人已化作眼前

一抔黃土

,那是每個人死後的寂靜歸宿;

而我們自己站在這黃土前,卻儼然還是一個鮮活的生命。

這種生與死的鮮明對比,能讓人一下子有了自我生命存在的實感,也讓人想到一切的功名利祿、喜怒哀樂,終究只是

塵歸塵、土歸土

我們該想一想:在生老病死的迴圈裡,我們該如何看待和度過生命?

二是故鄉與他鄉的對比。

許多人安身立命、工作生活,都是離開故鄉,身處他鄉的。

而藉著清明之際,人們難得地回鄉,看到故鄉與他鄉的環境、風物、發展的對比,總會有所感慨與反思,對自己的人生生活、事業發展有更進一步的思考。

為什麼清明節要掃墓祭祖?

05 領悟死亡

死亡是每個人的最終結果,是世上最大的公平。

思考死亡,其實不是什麼忌諱話題,而是為了更好地“生”。

能夠向死而生,是一種積極的生命態度。

大衛·伊格曼在《生命的清單》寫道:

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

第一次

,當你的心跳停止,呼吸消逝,你在生物學上被宣告了死亡。

第二次

,在你的葬禮上,人們宣告,你在這個社會上不復存在,你悄然離去。

第三次

死亡,是這個世界上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把你忘記。於是,你就真正地死去,整個宇宙都將不再和你有關。

他的這段關於死亡的論述讓人印象深刻。

前兩年有一部動畫電影《尋夢環遊記》,獲得了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就像是依託這段話展開的,劇情感人至深而頗具啟發,值得一看。

為什麼清明節要掃墓祭祖?

電影《尋夢環遊記》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清明祭祖,代代傳承不絕,就是讓我們所愛戴的先人永遠不會遇到“第三種死亡”,不至於真正死去。

這也是我們的文化對於死亡的一種態度表達:

死亡是無可避免的,但人能被緬懷,能在後人心裡永生。

而長輩帶領著晚輩掃墓,也是一種榜樣示範和傳統傳承。

老人也會希望自己百年以後,後代能效仿他生前對先人的傳統,每年都緬懷他。

這種背後的邏輯,也能讓人面對死亡有所安慰,減少焦慮。

為什麼清明節要掃墓祭祖?

06 家庭教育

記得從小回家跟著掃墓時,大人就會念叨,你們要記得祖先墳墓的位置,要留心學會所需物品、所做流程……

“以後就輪到你們來做這些事啦。”

當大人年復一年帶著孩子清明回家參與掃墓祭祖時,上述的種種意義,也自然成了對孩子最好的人生教育,讓孩子在親身感受中慢慢學會孝順、感恩、飲水思源、理解生死……

一代代人的教育傳承,也在清明中被親歷、見證與守護。

為什麼清明節要掃墓祭祖?

07 親近自然

清明是傳統節氣和社會節日合一的日子,體現了

“天人合一”

的觀念。

清明也正是生氣開始旺盛、陰氣衰退的時節,是大好春日。

因此,自古以來,踏青郊遊就是與掃墓祭祖並重的清明活動。

及至現代社會,

久處都市樊籠的人們

,也會趁著清明假期回到家鄉田野,親近原生態的大自然,吸收清新的空氣、接受滿眼花紅柳綠、草長鶯飛的清爽洗禮。

這也算得是許多人無懼舟車勞頓、交通堵塞,要回鄉掃墓的另一動機。

為什麼清明節要掃墓祭祖?

懷念故人、感恩先人、尋根思源、思考生命、領悟死亡、家庭教育、親近自然……

正是因為這些豐富且重要的內涵、意義,清明才能流傳千年,成為華夏民族的民俗傳統和集體基因,成為每個家庭每年一度的鄭重節日和事務。

明日清明,

此刻你在回鄉路上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