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倆娃,怎樣端平這一碗水

電視劇《知否》刷了3遍,書刷了2遍,雖然人到中年記憶力下降,很多細節容易模糊,但是孫嬤嬤教導“三個蘭”的那段話真是讓人銘記於心。

家有倆娃,怎樣端平這一碗水

《知否》其實主要講的是一個偏心老爹、兩個偏心老媽和三個女兒(墨蘭、明蘭、如蘭)的宅鬥故事。老爹盛紘是個偏心的,愛小妾,愛屋及烏也偏愛小妾的女生墨蘭。

比如:“三個蘭”私闖前廳,摔出去嚇到客人,丟了盛家的臉,盛紘狠狠責罰了如蘭和明蘭,讓她們去跪祠堂,可是帶著她們去前廳的罪魁禍首墨蘭卻免於責罰,對面明蘭和如蘭的辯解,盛紘不僅不聽還偏袒,認為如蘭在誣陷,每每如此。

被愛的孩子犯了錯,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可以移花接木,委屈其他孩子。於是,被愛的人有恃無恐,更加驕縱;不被愛的人則心生怨恨,待來日有能力後再一舉反擊。現實生活中這種事情比比皆是,最終的結果就是子女反目、父母無靠,後患無窮。

其實,

同胞關係比親子關係更為持續久遠,因為親子關係對於孩子來說可能只是半生,而同胞關係卻是一輩子。

一項研究表明,多子女家庭的孩子在放學以後和自己的同胞待在一起的時間,遠多於和其他人相處的時間。他們在同樣的家庭背景下接受到同樣的教育方式,並共同延續家族傳統,因而即使成年以後他們位於不同的城市,這些童年時就被打下烙印的回憶、情感和責任等都會貫穿其一生。

父母若不能一碗水端平,輕一點地導致孩子或驕縱或自卑,嚴重一點的可能引發日後的骨肉相殘。那麼,如何一碗水端平?主要還是從三個方面出發:關注行為、良性互動、培養親情。

1.關注行為過程、不貼結論標籤

對於

父母

來說,在孩子之間要關注行為過程,而不要輕

易貼結論標籤,例如“妹妹就是比哥哥乖”、“哥哥比你聰明,讀書比你厲害”。這種言辭會讓孩子之間產生鴻溝,久而久之,被貶的孩子則慢慢地自卑,覺得事事不如人,而被褒的孩子則變得驕傲自大,驕縱妄為。

父母們在點評結果的時候要把重點放在行為和過程上。例如“哥哥最近讀了三本書,學了很多新的知識”,“最近妹妹都在堅持畫畫,每天一張,畫得越來越好了”等等,這樣孩子們才能知道,好與差不是與生俱來的,兄弟姐妹都是平等的,表揚與批評之間的鴻溝是可逾越的,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越變越好,也可以透過自己的懈怠每況日下。

2.形成良性互動、培養同舟共濟意識

引導兄弟姐妹之間形成良性互動,例如在得到獎勵的時候一起分享,讓孩子們感受到家中多一位成員是多一份愛。在批評和責罰孩子時要一起分析原因,特別涉及一些原則性的、會引發孩子們不和的底線問題要堅決

實行無差別責罰

。當孩子們發生矛盾時,要學會做個旁觀者或者緩和劑,不輕易當“裁判”,插手孩子之間的“戰爭”。建立“快樂一起分享,困難一起面對,矛盾自行解決”的家庭多孩生態體系。

家有倆娃,怎樣端平這一碗水

3.建立家庭親情、幫助樹立大孩權威

在孩子們之間建立親情關係,包括家庭親情和同胞親情關係。例如帶領他們參與家庭大事件或共同完成一項任務,讓他們體會“家人齊心,其利斷金”的道理。引導他們相互幫助,哥哥幫妹妹拎書包,妹妹幫哥哥遞鞋子等等,建立同胞親情關係。

古人說“

兄友弟恭

,在互動中也

要適當

樹立大孩子的權威,激發他內心的責任感,讓大孩子感到被家人關注和尊重,從而做出表率,這樣小一點的孩子也會懂得尊重大孩子,讓孩子們更加相親相愛。

家有倆娃,怎樣端平這一碗水

道理雖懂,但真得要做到“一碗水端平”,對父母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畢竟感情這個東西是個玄學,你認為的不一定是他認為的。所以,在孩子們的教育中,父母還是要多觀察,針對孩子們的特點,不斷引導。

做一對好父母,是一生的學問。

家有倆娃,怎樣端平這一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