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要處死大兒子胤褆,生母惠妃卻向康熙告狀:請你處死他

觸龍說趙太后:“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試問人世間哪個父母不愛子女,又有哪個父母會眼睜睜地看著,讓自己的孩子去死呢?

康熙年間九子奪嫡,父子之間上演了一出人倫慘劇。誰都想爬上那個至尊之位,可至尊之位只有一個,誰來坐那個位置,成了令康熙帝頭疼的問題。

長子胤褆因皇儲之爭,惹怒了康熙帝。康熙帝想處死他,沒想到胤褆的親生母親惠妃不為他求情,反而跪到康熙帝面前哭著告狀,請求康熙帝賜死胤褆。

康熙要處死大兒子胤褆,生母惠妃卻向康熙告狀:請你處死他

胤褆究竟犯了什麼大錯,父母都想置他於死地呢?

【1】

胤褆按出生年月,本不是皇長子,而是五皇子。但是,他前面幾個哥哥早夭,只有他存活,因此就成了長子。

胤褆的母妃是那拉氏,出生成謎。有的說她是明珠的表妹;有的說是明珠的堂侄女;這兩種說法,都將她歸入葉赫那拉氏家族。但還有一種說法,說她是五品郎中烏拉那拉·索爾和的女兒,和明珠家族葉赫那拉氏沒有半毛錢關係。

如果她是葉赫那拉氏,按理位份不應太低。可是,她一開始,是以格格的身份侍奉康熙帝的,直到她生了皇三子承慶,才將她升為小福晉。而且,根據皇家玉牒,索爾和在她生了皇子後,才從七品官升至五品。

從這點來看,惠妃出身烏拉那拉家族可信度比較高。也正因為出身不高,在宮內的歲月,她才懂得察顏觀色,能防微杜漸,變為智慧的化身,保住自己和親人的命。

惠妃正是靠著著不爭寵、不搶風頭,默默無聞的脾性,一路從格格、小福晉晉升到惠嬪,再到“惠宜德榮”四妃之首的惠妃。不說她在後宮要風得風要雨得雨,至少在嬪妃中也是坐頭幾把交椅的人物。

康熙要處死大兒子胤褆,生母惠妃卻向康熙告狀:請你處死他

其實,惠妃要是位份再低一些,胤褆也不會對至尊之位有所期待。偏偏她是四妃之首,胤褆又是皇長子,這就由不得人不去想了。

康熙帝最初所立下的太子,是排行老二的赫舍裡皇后之子-胤礽。胤礽雖不是皇帝長子,可他是皇后嫡長子,且皇后誕下他不久便離世了。因此,康熙帝將對赫舍里氏的愛,全部傾注於這個沒有母親的孩子身上。

康熙要處死大兒子胤褆,生母惠妃卻向康熙告狀:請你處死他

在清朝所有的皇帝裡,康熙帝是最喜歡和孩子們親近的。尤其是長子胤褆和太子胤礽,由於老三胤祉比兩人分別小7歲、5歲。因此,胤褆和胤礽童年時,都由康熙帝親自教育。只不過,一個是以輔臣來教,一個是以君主來培養。

最初幾年,胤褆確實沒多想,因為他離那個位置太遠了,遠到根本不可能觸及。可隨著胤礽無數次作死,胤褆發現,推倒太子這座大山似乎也不難,就差那麼一點契機。太子一旦被廢,按無嫡立長的規矩,不就輪到他了嗎?

這個想法像團烈焰,燒得胤褆幾乎失去理智。很快,胤礽為這團烈焰,親自添了一把乾柴。

1708年5月,康熙帝與諸皇子大臣在外巡幸。胤礽對兄弟們十分殘暴,動輒打罵,還縱僕行兇、截留貢品、打擊大臣,做出諸多愈矩之事。胤褆將這些添油加醋地報告給了康熙帝,康熙帝雷霆震怒,他說:“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

啥意思?也就是說,打人罵人是小事,但不能仗著太子的身份來分皇帝的權。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隨後,康熙帝以“太子不善,所行不善”為由,廢了胤礽。康熙帝對胤礽是真失望,但失望歸失望,他還是希望胤礽能改正缺點。

畢竟,這是他一手帶大的孩子。

那個時候,連皇四子胤禎都看得出來,皇帝對胤礽不是真失望,可長期養在康熙帝身邊的胤褆卻看不出。

康熙要處死大兒子胤褆,生母惠妃卻向康熙告狀:請你處死他

【2】

胤礽被康熙帝圈禁後,胤褆本著為父分憂的“好意”,向皇帝提出,由他去殺了胤礽,以絕後患。

要知道,皇家子嗣享受著常人難以企及的資源。那麼,他們勢必要承擔著常人無法接受的壓力。比如說,親人間的疏離;比如說,兄弟間的傾軋。而康熙帝最痛恨的是手足相殘,胤褆居然當著他的面要去殺太子!

從胤褆提出這個建議的那一刻,康熙帝便已經將他從皇位備選名單上剔除了。果然,他遭受到父親嚴厲的訓斥。這個時候,如果胤褆能適時閉嘴,恐怕將來也不會太差。很可惜,他感受到自己上位無望,即時地推出了八皇子胤禩。

推胤禩上位的原因有兩個,一是胤禩母親位份低,從小養在胤褆生母惠妃身邊,與自己稍顯親厚;二是胤禩賢名在外,萬一有幸承繼大統,他舉薦有功,能在胤禩處得到許多好處。只不過,胤褆自認為天衣無縫的招數,卻是個無比昏的昏招。

康熙要處死大兒子胤褆,生母惠妃卻向康熙告狀:請你處死他

所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胤褆在被踢出繼承人名單的同時,把胤禩也拉下水了。導致支援胤禩的幾位阿哥,都沒落得個好下場,此是後話。

胤褆做這些事的時候,忘了他有好多個兄弟,也忘了這麼多個兄弟的想法和他一樣。很快,老三胤祉查出是胤褆對太子施了魘鎮,才讓胤礽神智錯亂。

魘鎮是啥?大概就是一種巫術,類似於做個小人,寫上要詛咒之人的生辰八字,用針扎小人的幾大穴位,能使被施咒者做出反常行為。以現在的科學來看,這事根本不可能發生。但是在古代,就有好些人因此喪命。

康熙帝聽到後,極為憤怒,便下令殺掉胤褆。

康熙要處死大兒子胤褆,生母惠妃卻向康熙告狀:請你處死他

【3】

惠妃聽到這個訊息,一路小跑哭著跪在康熙帝腳邊。康熙帝以為她是來求情的,哪想到惠妃是來補刀的。她張口便說:“陛下,求您殺了他吧!”

原來,胤褆性格暴戾,不服管教。他常仗著自己是皇長子,為所欲為,不僅目無尊長,不進良言。還在1690年出征烏蘭布通時,受敵人挑唆與主將鬧不和。戰事在即,主帥與將士離心,影響極大,康熙帝不得不陣前將他召回。

種種往事,種種行為,讓惠妃頭頂懸著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覺察出胤褆的“宏偉志向”後,一方面覺得他不能勝任,另一方面又怕事情敗露影響全族。因此,她思量在三,一聽到康熙帝要殺胤褆時,才會去求皇帝殺了他。

說到了解康熙帝的為人,惠妃絕對算一個。她深知越是主動請殺,皇帝越會多惦量幾分。結局果然如此,礙於惠妃此前已夭折了個孩子,康熙帝便將對胤褆的懲罰,改判為終身監禁。這個結局對於母親來說,已經算是最好的結局了。

惠妃只是低調行事,為人處事並不蠢笨。她心無惡念,且善洞察人心。比如說在後宮,除了皇后和貴妃,就她位份最高。可她從不恃強凌弱,在無皇后、貴妃,她統領六宮之時,也不拜高踩低,看人下菜。

她常在德妃面前稱讚胤禎,希望母子倆冰釋前嫌。可德妃心裡只記掛小兒子胤禵,根本不管胤禎死活。胤禎繼位,他感念惠妃曾經的幫助,仍然對其尊敬有加。

由於胤褆已被圈禁,胤禎還允許惠妃到養子胤禩府上養老。後來,胤禎為了排除異已,削了胤禩的爵位,又讓惠妃搬回後宮居住。

惠妃於1732年逝於寧壽宮,葬於景陵妃園寢。

康熙要處死大兒子胤褆,生母惠妃卻向康熙告狀:請你處死他

惠妃的和後宮大多數女性一樣,既苦且悲。沒有屬於自己的家,兒子也不甚成器。一旦踏上了奪嫡之路,便沒有回頭之日。成王敗寇,向來如此。

救不了兒的心,就救下兒的命,惠妃靠著她的智慧力挽狂瀾。家族沒有因她獲利,也沒因她獲罪。榮華且平淡,卻也是普通心智的女子所不能企及的一生。

惠妃,當得上康熙年間後宮第一“慧”妃,有智慧,有才情。如此,才能在爾虞我詐、爭風吃醋的後宮,立於不敗之地。

-END-

參考資料:紀錄片《清宮秘檔》

作者:夕照

編輯:洛子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