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農民吃什麼?假如你穿越,能堅持嗎?別被舌尖上的中國誤導了

關於中國古代農民的主食情況,記載的可以查到的資料檔案非常少,但是還是有部分可查,

唐朝詩人

皮日休《橡媼嘆》中說,大米有沒有?有。老百姓手裡還剩下大米沒有?沒有。

老人只能看著滿眼的水稻,然後撿拾橡子充飢

古代農民吃什麼?假如你穿越,能堅持嗎?別被舌尖上的中國誤導了

橡子

歐陽修在

《原弊》

說,農民辛苦耕種一年收穫的只可以吃幾個月,更有甚者

農民剛剛打完場,就要“簸糠麩”而“食秕稗”了

或者“採橡實畜菜根”以過冬度春。

而這種豬狗食的東西,有的窮人

過年

還要吃它呢!

古代農民吃什麼?假如你穿越,能堅持嗎?別被舌尖上的中國誤導了

糠麩,現在多用於養殖業

以上是正常年份,假如

不幸遭遇到水旱災害,到處餓殍枕藉。那時候就是什麼都可以吃。

在如《資治通鑑》、

《明史

》、等史學典籍中,“歲大飢,人相食”這句話十分貼切的形容當時農民的悲慘遭遇!短短6個字,卻是中華民族最黑暗之時。

清代

·

屈大均有一首

菜人哀

講述了

一個真實的故事,妻子不願夫妻一同餓死,主動去菜市場賣掉自己,把三千文賣身錢留給丈夫。丈夫去尋找時,只找到她的手臂懸掛在市場。

菜人並不是做菜的人,而是當菜的人。

古代農民吃什麼?假如你穿越,能堅持嗎?別被舌尖上的中國誤導了

上圖為民國時期一個人在啃食樹皮

沒有肥料,小麥播種時只能用上一點農家基肥,加上部分地區土地條件不好並且種子質量較差。導致有的小麥畝產僅僅只有三十斤!

聽舊時的老人講,前人祖上,吃是不能儘量放開肚子吃,是有計劃的吃,用最節約的方法過生活,都是用菜蔬,番薯,玉米,粟米之類,有計劃的吃。但是就算如此也會有十天半月沒有吃的,導致飢餓!

這還是番薯傳到中國以後,使得中華民族食物產量大大提升之後。在沒有番薯的清朝之前,那就可想而知了!假如你穿越成農民,你可以堅持下去嗎?

註釋

唐朝皮日休的《橡媼嘆》:

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蕪岡。傴僂黃髮媼,拾之踐晨霜。移時始盈掬,盡日方滿筐。幾曝復幾蒸,用作三冬糧。山前有熟稻,紫穗襲人香。細獲又精舂,粒粒如玉璫。持之納於官,私室無倉箱。如何一石餘,只作五斗量!狡吏不畏刑,貪官不避贓。農時作私債,農畢歸官倉。自冬及於春,橡實誑飢腸。吾聞田成子,詐仁猶自王。吁嗟逢橡媼,不覺淚沾裳。

清朝屈大均的《菜人哀》:

序言:歲大飢,人自賣身為肉於市曰菜人。有贅某家者,其婦忽持錢三千與夫,使速歸。已含淚而去,夫跡之,已斷手臂,懸市中矣。

夫婦年飢同餓死,不如妾向菜人市。

得錢三千資夫歸,一臠可以行一里。

芙蓉肌理烹生香,乳作餛飩人爭嘗。

兩肱先斷掛屠店,徐割股腴持作湯。

不令命絕要鮮肉,片片看入飢人腹。

男肉腥臊不可餐,女膚脂凝少汗粟。

三日肉盡餘一魂,求夫何處斜陽昏。

天生婦作菜人好,能使夫歸得終老。

生葬腸中飽幾人,卻幸烏鳶啄不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