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文裡的豬︱東漢人公沙穆賣豬的誠信和誠信的自覺

東漢人公沙穆在做官之前,曾經是養豬戶,一豬有病,吩咐僕人拉去賣了,但是叮囑要如實告訴買家豬有病,便宜賣。僕人隱瞞實情,賣了高價,回來稟報,卻遭公沙穆斥責,公沙穆立即追回去,向買家道歉,說明緣由,硬退了一半錢給買家。這便是史書記載公沙穆賣豬的故事。

一、原文

范曄《後漢書》八十二下·方術列傳第七十二下(唐·章懷太子賢注)載:

公沙穆,字文乂,北海膠東人也……(注)謝承書曰:穆嘗養豬,豬有病,使人賣之於市。語之言:“如售,當告買者,言病,賤取其直。不可言無病,欺人取貴价也。”賣豬者,到市即售,亦不言病,其直過價。穆怪之,問其故,齎半直追,以還買豬人,告語言:“豬實病,欲賤賣,不圖賣者人相欺,乃取貴直。”買者言:買賣私約,亦復辭錢,不取。穆終不受錢而去。

古詩文裡的豬︱東漢人公沙穆賣豬的誠信和誠信的自覺

二、註釋

公沙穆:公沙,複姓。公沙穆,字文乂,東漢北海國膠東侯國人,曾做弘農縣令,後升遼東屬國都尉,卒於任上。

謝承書曰:謝承撰寫的《後漢書》記載說。謝承,著名史學家,著有《後漢書》,以東吳為正朔,對孫吳多有歌頌,不為其他史官認可,大多已佚。

當告買者,言病,賤取其直:如實告訴賣家,豬有病,便宜賣。直,通值。

其直過價:賣得太貴,收取的錢超過價值了。直,通值。

齎半直追,以還買豬人:拿了一半的錢,去追買豬的人,要還給買豬人。齎jī,懷著,把東西送給別人;半直,即賣豬錢的一半。直,通值。

不圖賣者人相欺,乃取貴直:沒料到賣豬的人,未告訴你實情,矇騙了你,收了你的高價。圖,料想;直,通值,此指高價錢。

古詩文裡的豬︱東漢人公沙穆賣豬的誠信和誠信的自覺

三、心得

不欺人,不自欺,是公沙穆的買賣信仰,最難能可貴的是他的誠信自覺,一旦發生非誠信事件,即對內追責,對外糾錯。他發現僕人隱瞞病豬實情,賣了高價,當即申斥僕人;對外立即糾錯,馬上自己帶著錢,追去找到買家,道歉,說明情況,退錢。這種誠信是自覺的,有信仰的,是我輩榜樣!

如能穿越時空,則與公沙穆曾經是同行,都是養豬人,對賣豬誠信格外親切。土裡巴吉人牧養莽山黑豚凡十餘年,未曾動過做假念頭,有人說用散養豬代替莽山黑豚,有人說用珶之豬代替莽山黑豚,始終堅持做地域品牌原則,為大莽山做地方特產,為瑤鄉做產業亮點,莽山黑豚能能為當地美食代表,乃是十年誠信回報。

公沙穆賣豬的誠信,不是由外而來,而是由內升起。賣豬之始,即給僕人交待要說實話,告訴買家豬有病;僕人回來交賬時,又從賣價倒問,知道僕人隱瞞實情後,立即去退款。而買家始終沒發豬有病,推辭不肯收退款;公沙穆急了,把錢扔給買家就走了。如此堅定自覺的誠信,只能來源於道德信仰。

古詩文裡的豬︱東漢人公沙穆賣豬的誠信和誠信的自覺

文/牧豬人何勇

圖/土裡巴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