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背盟,處死關羽,並沒有表面那麼簡單

東漢建安二十四年,時任漢前將軍,劉備集團荊州大都督的關羽在樊城水淹七軍,生擒曹魏五子良將之首于禁,並且俘虜了他的數萬大軍。曹魏大將龐德也因拒不投降而被關羽處死,一時之間,天下風起雲湧,關羽之名威震華夏。

孫權背盟,處死關羽,並沒有表面那麼簡單

關羽威震華夏

身處於許昌的曹操心中是無比的焦急,要知道樊城的位置距離曹操的統治中心許昌相當的近,若是關羽突破襄樊防線,僅需數日便可以兵臨許昌城下。而且關羽擊敗魏軍,也使曹操的鐵腕統治出現了漏洞,原本在曹操壓制下的許昌周邊的盜賊土匪義軍也開始蠢蠢欲動。

對於此時的曹操集團來說,許昌已經是一個不安全的地方,也許前線的軍報還沒有到,關羽的軍隊就兵臨城下了。所以諸多臣子對曹操提出了一個相對安全的建議——遷都。將曹操集團的都城遷至大後方的鄴城,以避開關羽的鋒芒。

曹操對此很是猶豫,因為一旦遷都,就代表曹操將要放棄許昌和宛城等地區,這些地區為曹操統治多年,有著深刻的政治基礎,如果放棄,原本處於曹操集團內部已經沒有聲音的“保漢派”肯定又會猖獗。

孫權背盟,處死關羽,並沒有表面那麼簡單

曹操

同時在戰略地位上,許昌是劉備集團進入中原地區的最後一道門檻,一旦放棄許昌,劉備集團就將進入中原地區。這片人口眾多土地肥沃的膏腴之地,曹操是絕對不想放棄的。

但不遷都又如何對敵,先前派去的于禁成為了關羽的階下之囚,龐德更是已經變成了這位荊州大都督的刀下亡魂,數萬大軍傾覆於洪水之中。關羽刀鋒直逼許昌,看似已經無招可出了。

在最後,曹操的軍司馬司馬懿站了出來,給了曹操一線生機。司馬懿闡明於禁等人的失敗並非因為他們不如關羽,而是因為天時不利,以至於水淹七軍之禍。

孫權背盟,處死關羽,並沒有表面那麼簡單

司馬懿

而且劉備和孫權的同盟看似牢不可破,但是赤壁之戰已經過去多年,劉備也從當年那個寄人籬下只有數萬軍隊的敗者成為今天佔據兩州之地的龐然大物,孫權多年以來還是隻佔據著揚州一州之地,他肯定不滿足。孫劉聯盟如今已經疏遠了,只要答應將江南之地封給孫權,那麼孫權就一定會從後方偷襲關羽。

而此時的孫權正如司馬懿所料,多年的孫劉聯盟並沒有讓孫權獲得足夠的領土,僅僅只有荊州東部幾郡。而孫權多次派兵甚至親征合肥,都是大敗而歸,讓其很是不滿,關羽在襄樊的水淹七軍更是嚴重刺激了孫權。

孫權背盟,處死關羽,並沒有表面那麼簡單

孫權

而且孫權極其厭惡關羽,因為關羽曾經拒絕了孫權想要其子娶關羽之女的請求,並且還侮辱道:“虎女安能嫁犬子”。而且關羽的荊州軍團和孫權多有摩擦,甚至曾在缺糧之時未經孫權同意擅自取用江東的糧食,這是關羽和孫權關係惡化的原因。

此時東吳的大都督也不是從前那個主持孫劉聯盟的“老好人”魯肅魯子敬了,而是好戰派呂蒙,呂蒙對於劉備集團的態度和魯肅截然不同。

孫權背盟,處死關羽,並沒有表面那麼簡單

呂蒙

他認為劉備集團並沒有給予孫權集團作為盟友足夠的利益,而且劉備集團佔據了荊州和益州,在長江上游,對江東具有天然的進攻優勢,所以拿下荊州很重要。

於是孫權便寫書信給曹操,說願意為他討伐關羽。曹操大喜,於是將孫權的書信發往襄樊前線,鎮守樊城的曹仁軍收到書信後士氣倍增,而關羽知道之後也猶豫要不要繼續進攻,可謂解決了襄樊前線的問題。

而孫權在得到曹操的許可之後,迅速將偷襲荊州的大任交給了已經躍躍欲試的呂蒙。呂蒙早就已經準備好了對荊州的攻略事宜。

在呂蒙擔任江東大都督時期,派遣了大量江東的細作進入荊州,並且聯絡了留守荊州的糜芳和傅士仁兩員荊州官員,他們二人對關羽都極為不滿,而且關羽在戰前曾揚言回來之後會懲二人之罪,所以願意獻出荊州來投奔江東。

孫權背盟,處死關羽,並沒有表面那麼簡單

糜芳和傅士仁

於是呂蒙便將讓軍士穿上白衣,以當時的習俗,商人經商多穿白衣,所以這些軍士便裝成了商人的樣子,讓百姓幫忙划船,就這樣偷偷的進入了荊州。

在進入荊州之後,以雷霆之勢迅速擒拿擊殺了關羽留在荊州的諸多哨兵,荊州多郡以及遠在前線的關羽都不知道江東軍以及進入了荊州,在糜芳和傅士仁的幫助之下將荊州南郡全部拿下。

關羽在得知南郡失守之後,連忙撤退。與此同時,陸遜率領軍隊進攻益州與荊州邊界的宜都,拿下宜都之後駐紮軍隊留在夷陵,卡住了益州向荊州支援的路,將關羽徹底包圍在荊州。

關羽無奈只能被迫困守麥城,然後在大軍逼迫下帶領十幾名士兵逃走,最後被早已經埋伏好的潘璋和馬忠擒獲。在孫權的威脅下,關羽父子誓死不降,最後被孫權下令殺害,一代英雄就此隕落。

孫權背盟,處死關羽,並沒有表面那麼簡單

襄樊之戰結束後,劉備集團失去了荊州南郡,實力大減,曹操集團解除了遷都之危,而孫權集團獲得了荊州南郡,實力大大增強。

關羽之死,天下的目光重新聚集在了荊州這塊四戰之地,孫劉從聯盟變為死敵,接下來將要面對的,則是更為慘烈的夷陵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