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戰國有哪幾個階段,各個階段的強國都是如何跌落神壇的嗎?

在“平王東遷”後,周王室直屬領地不斷被蠶食,天下進一步禮崩樂壞,禮樂征伐從“自天子出”逐漸演變為“自諸侯出”,天下各國為了爭奪霸權,不斷掀起爭霸戰爭,天下戰火紛飛,進入戰國時期後,更是從爭霸戰爭演變為了兼併戰爭。

我們今天就來討論一下,在長達兩百餘年的戰國時期中,大致可以劃分為幾個階段,每個階段又有哪些強國,哪個國家又是霸主國呢?

你知道戰國有哪幾個階段,各個階段的強國都是如何跌落神壇的嗎?

01

階段一:戰國伊始——三家分晉

強國:無

對於春秋戰國的分界點,史家眾說紛紜,大致可以分為三種觀點:

第一種是從公元前475年,即周元王元年開始算起的,這是依據某個帝王即位時間作為時代或者是朝代開端的傳統劃分的。

第二種是從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晉開始算起的,這是因為戰國七雄實質形成便就是在這一年。

第三種則是以公元前481年或者是公元前468年開始算起的,這是因為在《春秋》一書終結於公元前481年,《左傳》一書終結於公元前468年。

由於第一種觀點是支援人數最多的,所以本文中所提到的戰國伊始也就是指的是這一年。

在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403年,這一時期主要是戰國七雄的形成時期,大家都在自掃門前雪,並未出現實力特別強悍的國家——雄踞中原的晉國走向分裂;富庶一方的東方大國齊國也因統治階級的內部矛盾,使得田陳氏得以有機會奪得大權;地處苦寒之地的燕國還在一如既往地“隱身”;地處西陲和南疆的秦、楚兩國也因國內政變不斷,政局動盪,進入了一個相當黑暗的時期。

你知道戰國有哪幾個階段,各個階段的強國都是如何跌落神壇的嗎?

02

階段二:三家分晉——馬陵之戰

強國:魏國

到了“三家分晉”之後,蟄伏了四十餘年的魏文侯魏斯與名臣李悝、吳起等人帶領魏國,成為了戰國七雄形成之後的第一個天下霸主,得以登上神壇。

在這一時期裡,魏文侯、魏武侯、魏惠王祖孫三代率領魏國不斷征伐天下,齊、楚、燕、趙、韓皆沒有在魏國手中討得好處,秦國更是丟掉了河西之地,只能龜縮在洛水以西、隴山以東的狹小地塊舔舐傷口。

可是,到了魏惠王統治時期,因其窮兵黷武,惹怒了周遭各國,連一向以魏國馬首是瞻的趙國、韓國都先後脫離了魏國控制,魏國陷入了四面皆敵的尷尬處境。就在此時,東方的齊國、南邊的楚國以及西陲的秦國,都趁三晉相互傾軋之時,先後在國內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改革變法,使得三國先後走向了強盛,開始挑戰魏國的霸主地位。

公元前343年,齊國誘敵深入,在馬陵全殲魏軍主力,俘殺魏太子申,逼死名將龐涓,而後,秦國大舉進攻河西,楚國進攻重鎮襄,魏國招架不住,終於在三國的聯手之下,徹底跌落神壇,淪為了一個二流國家。

接下來,那邊就是這三國的時代……

你知道戰國有哪幾個階段,各個階段的強國都是如何跌落神壇的嗎?

03

階段三:馬陵之戰——藍田之戰

強國:齊國、秦國、楚國

在馬陵之戰後,魏國霸業土崩瓦解,齊國取而代之,成為了天下霸主,但是秦、楚兩國也緊隨其後,成為了當時的一流強國,齊國縱然是一流強國,但卻也沒能擁有對這兩國壓倒性的優勢。

此時的齊國國內有稷下學宮,天下人才雲集,秦國在秦孝公、秦惠文王父子二人的治理下也欣欣向榮,楚國正值“宣威盛世”,國力達到了巔峰。而後,楚懷王又在犀首公孫衍等人的建議下,聯合三晉與燕國組成合縱聯盟,對抗西邊的秦國和齊國,甚至一度壓制住了秦、齊兩國。這一時期之中,三大強國之間相互剋制,尤其是在桑丘之戰,秦國戰敗,偃旗息鼓後,三國之間更是保持了一種微妙的平衡,儘可能地避免三國之間直接爆發戰爭。

直到公元前318年,這一僵局才被打破,在這一年裡,秦國在修魚迎戰三晉主力,因燕國內亂,楚國隔岸觀火,導致三晉被迫與秦國血戰,這一戰可謂是血流漂杵——三晉主力幾乎全軍覆沒,參戰秦軍也損失大半。這一戰徹底打醒了年少氣盛的趙武靈王,間接引發了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同時,秦軍驍勇善戰,悍不畏死的形象也使得齊楚兩國膽寒,兩國遂在修魚之戰後不久便選擇結盟對抗秦國。

此時的秦國並不是秦昭襄王在位後期的那個睥睨天下的秦國,如今的秦國對抗一個齊國尚且夠嗆,更不要說再加上一個楚國——在此後的數年時間裡,面對齊楚聯盟的攻勢,秦國屢戰屢敗,甚至一度丟掉了曲沃這個秦國東出爭霸的重要支撐點。

為了打破僵局,秦國使出了“張儀欺楚”這招千古奇計,使得楚懷王怒斥齊宣王,齊楚聯盟因而宣告破裂,而後又在丹陽之戰、藍田之戰兩度擊敗楚軍主力,重創楚國,使得楚國退出了一流強國之列。

你知道戰國有哪幾個階段,各個階段的強國都是如何跌落神壇的嗎?

04

階段四:藍田之戰——樂毅伐齊

強國:齊國、秦國、趙國

隨著楚國的退出,經歷了胡服騎射,而後又送立燕昭王,與燕國結成同盟的趙國取而代之,成為了僅次於秦齊兩國的強國。

此時的秦國因為在藍田之戰前後損失不小,再加上在不到四年的時間裡兩易國君,政局動盪,國力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暫時停下了逐鹿中原的腳步,這也就是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齊國得以獨霸天下的主要原因。

如果齊國能夠利用好這一獨霸天下的時期,百年後誰能一統天下還並未可知。可惜,那位貪婪無度、窮兵黷武的齊閔王卻在這時登上了歷史舞臺,在他的一頓操作和蘇秦的刻意引導下,齊國樹敵於天下,比起當年魏國處境,那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魏國因樹敵於天下而被齊、楚、秦三國聯手重創,那麼齊國呢?

公元前284年,在燕昭王、秦昭襄王、趙惠文王的號召下,秦、燕、趙、魏、韓五國會盟,組成聯軍討伐齊國,楚國則是選擇落井下石,在六國的打擊之下,齊國幾近滅亡,霸業被徹底摧毀……

你知道戰國有哪幾個階段,各個階段的強國都是如何跌落神壇的嗎?

05

階段四:樂毅伐齊——長平之戰

強國:秦國、趙國

在樂毅伐齊之後,齊國霸業垮臺,秦國取而代之,成為了天下霸主,而僅次於秦國的趙國也在此戰之中收益頗豐,成為了山東六國中的第一強國,得以稱霸崤山以東,接過了齊國的重擔,負責與秦國展開全面對抗。

在起初的時候,因為秦趙兩國之間矛盾並未激化,兩國還曾就勢力範圍的劃分多次交涉,那場聞名天下的“澠池之會”便就是這一時期的產物。

可是,隨著秦國不斷向東方擴張,引起了趙國的不滿,秦趙兩國關係日益激化,兩國劍拔弩張,只需要一粒火星便能點燃這場大戰,而這粒火星便就是韓國上黨郡。

公元前262年,秦國攻佔野王,韓國本土與上黨郡的聯絡被切斷,在此關頭,上黨郡郡守選擇向趙國投降,被趙孝成王欣然接受。秦昭襄王得知訊息後,怒不可遏,多次向趙孝成王討要,皆被拒絕。於是乎,在交涉無果後,秦昭襄王調集大軍,發動了那場足以改變歷史的“長平之戰”。

這場大戰的經過和結果大家都很瞭解,筆者在此就不過多敘述了。總之,在長平之戰後,趙國國力大損,主力損失殆盡,徹底退出了強國之列。

你知道戰國有哪幾個階段,各個階段的強國都是如何跌落神壇的嗎?

06

階段五:長平之戰——秦王掃六合

強國:秦國

在長平之戰後,趙國主力盡失,從此山東六國再無一國有實力獨自抗秦,雖然而後又爆發了邯鄲之戰,秦軍大敗,一代名將白起還因此而死,秦國暫緩了對山東六國的攻勢,但是秦國一統天下的趨勢已經不可逆轉。

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即位,仲父呂不韋掌控朝政大全,重新加緊了對山東六國的進攻,力行“遠交近攻”之策,在五年時間裡,五次攻魏、三次攻韓、一次攻趙,將邯鄲之戰後,秦國丟失的領土全部奪回,攻佔晉陽,對三晉形成了三面包圍的態勢,天下震動。

公元前241年,在各國多次磋商之下,趙、魏、韓、燕、楚五國最後一次結成合縱聯盟,為了阻止秦國東出,進行了最後一次努力,發動了第五次合縱攻秦之戰。一邊是如日中天的秦國,一邊是離心離德的五國,結果可想而知——五國聯軍全面潰敗,從此再無抵抗秦國的實力……

你知道戰國有哪幾個階段,各個階段的強國都是如何跌落神壇的嗎?

在文章的最後,想要再強調一點,筆者所指的強國、霸主國是指在這一時期中絕大多數時間都有著對其他二流諸侯國有著絕對優勢的國家,在某一特定時間點衰敗了一陣子的不算,如在第三個階段中,秦武王暴斃,秦國內亂,一度被趙國威脅改立新君。這時的秦國肯定不算對其他二流諸侯國有絕對優勢的國家,但是秦昭襄王即位之後,秦國國力迅速恢復,繼續維持著對其他二流諸侯國的威脅。

不知道螢幕前的你,是否認同筆者的觀點呢?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