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鹿之戰兵力懸殊如此巨大,為什麼項羽還能打贏?關鍵就在勇

秦朝末年,由於秦二世和趙高的殘暴,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項梁項羽在會稽、劉邦在沛縣起兵響應,一齊加入推翻秦朝的洪流中。項梁採納了范增的建議,在民間找一個楚國的王孫,立他為楚王,以楚王的名義號令天下滅秦,有利於起義軍的壯大。由於項梁領導有方,項羽英勇善戰,項梁項羽的隊伍很快就成為起義軍中最強的一支隊伍。

鉅鹿之戰兵力懸殊如此巨大,為什麼項羽還能打贏?關鍵就在勇

由於各地起義不斷,秦二世趕緊派大將王離、章邯,鎮壓各地起義軍。項梁由於屢戰屢勝,滋生了驕傲的情緒,對章邯輕敵,結果被章邯打敗,戰死沙場。章邯得勝後,立即攻打趙國,一舉攻破邯鄲,在鉅鹿圍困了趙王,趙王派出使者,向各路起義軍求救。楚懷王接到求救信,派宋義和項羽共同領兵來救趙王,又讓宋義為上將軍,而讓項羽為宋義的副手,並交代宋義控制項羽,不讓他立功,宋義帶著這樣的心理,按兵不動,急得項羽抓耳撓腮,幾次請戰,宋義都不同意,後來,乾脆下了一道死命令:“沒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出戰,再有要出戰的,立即斬首!”項羽一看,心想,這道命令就是衝著我來的,大怒之下,衝進中軍大帳,一劍砍死宋義,自號上將軍,立即率兵前去救援趙國。

鉅鹿之戰兵力懸殊如此巨大,為什麼項羽還能打贏?關鍵就在勇

當時, 項羽的部隊只有五萬人,要面對四十萬人的秦兵,要想取勝,只有拼命。在渡過漳水時,項羽命令士兵鑿沉了船,砸破了鍋,每人只帶三天干糧,輕裝上陣,表示要與秦兵決一死戰。將士們一看沒有了退路,在與秦兵的戰鬥中,個個奮勇當先,殺得秦兵血流成河,王離、章邯首尾不能相顧,大敗而逃,最終取得了鉅鹿之戰的勝利。趕來解救的各路起義軍,起初按兵不動,看到項羽的軍隊如此神勇,個個魂魄震驚,這些起義軍的首領,前來向項羽祝賀,一個個跪在地上,用膝蓋走路,連頭也不敢抬,一齊表示願意接受項羽的領導,這一仗以後,項羽實際上成了全國起義軍的總首領。

鉅鹿之戰兵力懸殊如此巨大,為什麼項羽還能打贏?關鍵就在勇

這就歷史上有名的鉅鹿之戰,是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之一,這也是成語破釜沉舟的由來。俗話說,兵不在多,而在勇。項羽之所以能取勝,關鍵就在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