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家挖掘劉羅鍋的墓地,開啟棺材後大驚失色:野史不可信啊

《五律劉羅鍋》曾言:“躬背頂山河,含胸品不阿。”清朝歷史上,劉墉之名如雷貫耳,但真實的劉墉,卻與史料中的形象大相徑庭。

在我國清朝社會發展程序中,曾經出現過許多著名的臣子,而正是基於他們的幫助,國家社會的發展才能得到一定的進步。在許多影視作品中,劉羅鍋的形象都是十分經典的,或許每當人們提到劉墉這個名字,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他的“羅鍋”缺陷,然而,當劉羅鍋的墓葬被發現併發掘後,有關專家卻對墓中景象感到十分意外。

原來,在劉羅鍋的墓室之中,大家發現真實歷史上的他,與野史所記的內容完全不同,而正是基於這一墓葬的出土,劉羅鍋的形象得到了正確的解讀。對於劉羅鍋之墓而言,在這座墓中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秘密?真正的劉羅鍋與野史上的劉羅鍋又有著怎樣的差距呢?

考古學家挖掘劉羅鍋的墓地,開啟棺材後大驚失色:野史不可信啊

作為一位清朝時期的著名官員,劉墉在乾隆十六年時考中進士,而後,他分別擔任過吏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以及太子少保等職位。在為官期間,劉墉奉公守法、清正廉潔,由於其擁有著教育出色的政治能力,因此,在為官的過程中,他同樣得到了皇帝及百姓們的高度讚賞。

相比於其他官員而言,劉墉成長在一個世代為官的家中,基於家中長輩的薰陶,劉墉在為官後所做出的一系列功績,是其他官員所難以企及的。

在很多文學影視作品中,劉墉都是一個羅鍋的形象,而且也讓許多人對劉墉的印象十分深刻。

考古學家挖掘劉羅鍋的墓地,開啟棺材後大驚失色:野史不可信啊

畢竟相比於其他的官員來說,劉墉在外貌及體態上沒有任何優勢,之所以他能夠從眾的官員中脫穎而出,與其自身能力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

畢竟在傳說中認為,

乾隆時期的和珅之所以能夠得到皇帝的重用,與其出眾的外貌離不開關係。

可以看出,在清朝官場之上,那些長相突出之人,往往能夠得到較為優厚的待遇,但劉墉卻打破了這樣的觀點,並憑藉著自身的不斷努力,爭取到了地位上的提升。

考古學家挖掘劉羅鍋的墓地,開啟棺材後大驚失色:野史不可信啊

雖然曾經的劉墉因父親犯錯而受到了相應的牽連,但儘管如此,在做地方官的過程中,劉墉同樣能夠得到百姓們的連連讚譽。作為一位長壽的官員,劉墉在85歲那年才因病離世,而他的一生則成為清朝官場上的一大傳奇。

眾所周知,在乾隆在位期間,和珅這位貪官的出現對於整個國家的發展來說,存在著極大的弊端,而在與和珅進行鬥爭的過程中,劉墉始終沒有被貪汙之風侵染,而是堅持了自己內心的清廉與正義。

考古學家挖掘劉羅鍋的墓地,開啟棺材後大驚失色:野史不可信啊

嘉慶上位之後,劉墉並參與到了有關於審理和珅不法之案的工作中,後期,在對漕運漏洞進行查驗之時,劉墉所表現出來的憂國憂民之情,同樣令嘉慶皇帝十分感動。據悉,直至劉墉去世前的兩天,他還曾來到南書房照例值班。

對於乾隆及嘉慶時期的官場政治建設而言,劉墉在其中所起到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期時,有關專家來到了山東高密運,對劉墉之墓進行保護性的清理發掘,在發掘劉墉之墓前,大家對於劉墉的普遍印象都是劉羅鍋,然而,在專家將其墓葬正式揭開後卻發現,

劉墉的遺骸並非羅鍋的形態,非但如此,劉墉本人甚至有著一米九左右的高挑身材。

考古學家挖掘劉羅鍋的墓地,開啟棺材後大驚失色:野史不可信啊

據專家們分析,之所以劉墉在民間會有著羅鍋的形象傳說,

很有可能是因為晚年時期的他基於衰老的影響,而出現了駝背的情況,

在這一駝背形象被民眾見識過後,便深深地烙印在百姓們的腦海當中。

看到這一情況後,專家們紛紛感嘆野史是萬萬不可相信的內容,如果沒有野史的記載,想必大家對於劉墉的印象也將更上一層樓。畢竟在很多人心中,身材高挑之人的形象往往是較為正面的。

結語

透過對劉墉之墓的發掘能夠感受到,在歷史研究的程序中,雖然一些野史及文學作品,能夠讓大眾對古代社會發展程序有著更加深刻的認識,但相比於真實歷史而言,這些作品在流傳的過程中會加入一定的杜撰因素,這就導致它們與真正歷史之間,必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相信在日後研究史實資料的程序中,人們將認識到真實史料與文物的重要意義,而在這些真實史料的幫助之下,許多從前被人誤解的歷史人物形象,將得到相應的平反。

參考資料:《“劉羅鍋”並非真“羅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