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到底有沒有識破諸葛亮的空城計?不撤會是什麼結果呢

《三國演義》中有許多為讀者津津樂道的情節,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因該就是“諸葛亮巧施

空城計

”了。也是因為這一計謀巧妙地利用了對手

多疑

的性格,被寫進了三十六計中。

同樣的,作為諸葛亮的

智慧

的最好的體現,空城計同樣被改編成了戲曲

廣為流傳

。然而,最近流傳的一些說法,卻

顛覆

了許多人對空城計的認識。

司馬懿到底有沒有識破諸葛亮的空城計?不撤會是什麼結果呢

空城計發生在諸葛亮

第一次北伐

戰爭期間。這次北伐戰爭中的另一個“亮點”是

馬謖失街亭

,同樣是一個大家比較熟悉的歷史事件。諸葛亮親率大軍進攻祁山,而派年輕將領馬謖駐守地理位置

十分重要

的要塞街亭。

諸葛亮給馬謖的計謀是要求他在山口紮營,以遏制魏將張郃的進攻,但馬謖不聽,執意要在

山頂

紮營。結果被張郃斷了水源,包圍在山頂。馬謖的部隊很快就

潰不成軍

。而諸葛亮也失去了戰略要點,前線的攻擊也

不順利

,只得率領大軍

撤退

司馬懿到底有沒有識破諸葛亮的空城計?不撤會是什麼結果呢

此時的諸葛亮在西城安排大軍撤退,但司馬懿已經率軍

十五萬

趕到西城。西城只有

數百名

守軍,其他都是些

老弱殘兵

,想要據守顯然是

無稽之談

。於是這裡就發生了了“諸葛亮巧施空城計”。

司馬懿到底有沒有識破諸葛亮的空城計?不撤會是什麼結果呢

司馬懿率軍趕到城前,看到的卻是這樣一番景象:城門大開,有幾個老人在悠閒地掃著地。城門樓上諸葛亮

閉目撫琴

,甚是

悠哉

,他身邊的兩個童子一個手執寶劍,一個手持羽扇。

司馬懿見狀,卻不敢發起進攻。他思索了良久,最終決定還是

撤軍

。對此諸葛亮給出瞭解釋:“司馬懿

生性多疑

,看到我在城樓上自在的

撫琴

,必然以為城內有伏兵,所以撤軍。”

司馬懿到底有沒有識破諸葛亮的空城計?不撤會是什麼結果呢

然而,對於這件事,許多人卻給出了

不同的解讀

。他們認為司馬懿其實看破了諸葛亮的空城計,但卻順水推舟

沒有戳破

,則是出於更深層的政治考慮。這是出於一種“

養寇自保

”的心理,如果把諸葛亮剿滅了那麼自己的

地位必然不

。在此筆者認為這樣的說法

有失偏頗

。大概可以分為以下幾點原因。

司馬懿到底有沒有識破諸葛亮的空城計?不撤會是什麼結果呢

01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曹操早已去世

這時魏國的皇帝是曹丕,司馬懿的身份則是

顧命大臣

,地位極高。而且曹丕坐上皇位司馬懿

功不可沒

。更重要的是,直到最後一次北伐途中,諸葛亮在五丈原前線去世,司馬懿順理成章的

班師回朝

。迎接他的並不是“飛鳥盡,良弓藏”的冷遇,反而是更優厚的待遇。

《三國志》記載司馬懿在回朝後,“遷為

太尉

,總督軍馬”,可以認為是獲得了比之前更大的權力。

司馬懿到底有沒有識破諸葛亮的空城計?不撤會是什麼結果呢

02

司馬懿同樣也被曹丕選為託孤大臣,輔佐後來的魏明帝曹睿

其次,請各位看官思考一下,即使將諸葛亮除掉了,那麼曹魏政權就

天下無敵

了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且不說蜀漢大將姜維繼承了諸葛亮的

遺志

,繼續北伐,東南方向還有

孫吳政權

在蠢蠢欲動。因此,曹魏政權還需要司馬懿的才能去

平定天下

而且更重要的是,“天下未定,先斬功臣,必失人心”。這個道理作為一國之君的曹丕不可能不明白。因此綜合

多種考慮

,司馬懿即使將諸葛亮剿滅,回朝後也必定不會被迫害。

根據司馬懿在後來“高平陵之變”的表現,可以看出司馬懿

蓄謀已久

,即早就有

竊國的野心

。因此司馬懿在圍困諸葛亮的時候完全可以考慮將諸葛亮殺死,並乘勝追擊直接

攻入益州

。此時的蜀國理應沒有什麼抵抗能力。這樣的情況下,雖然有一定的

風險

,但司馬懿完全可以

擁兵自立

,與曹魏政權抗衡。

司馬懿到底有沒有識破諸葛亮的空城計?不撤會是什麼結果呢

總結:

縱觀整個“空城計”事件,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認知是“

不打沒有把握的仗

”。而他的認知也是正確的,諸葛亮也曾為了

求穩

而放棄了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謀”。在此司馬懿

多疑

的性格也

展露無遺

,同樣不會鋌而走險。

只要諸葛亮敢於這麼做,那麼他一定

留有後手

。他甚至可能以為諸葛亮在下一盤大棋,而失街亭也是

必要的一步

,只是為了引他

上鉤

。所以,筆者認為司馬懿其實並沒有看出諸葛亮的計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