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家族專政,楊堅面對這種情況採取了什麼行動?

中古歷史正是和這些士門豪強的興衰發展共同演進的,透過對這些家族歷史的考察和研究,有助於我們剖析推動國家歷史演進發展的動力來源,並從中窺探國家政權與個體家族之間的聯動關係,從而進一步深化、甚至重塑對士族政治的認識。其外,需要認知到的是,中國中古歷史的出口始終在北不在南,南方雖為國之正朔所在,但其對中古歷史的推動力卻並不如北方,中古時代的北方儘管少數民族政權林立,卻也因此加速了胡漢之間的交融,並逐漸消除了北方各族人民在國家認同和民族認同上的隔閡。

宇文家族專政,楊堅面對這種情況採取了什麼行動?

北方的少數民族接受吸收漢人的優秀文明成果

漢人同樣地獲得了新生的文化力量以及強悍的武力支援,同時胡漢文化的交融取代了種族對立,也促進了北朝部落家族化、士族化的進一步發展。從這個層面來講,中古士族的研究不應僅就近於漢家大族,對其時北方的少數民族及其部落群體的發展演變也需要予以重視和探討。周武帝重掌政權後順勢對朝堂進行了一番清洗,一方面對其時親附宇文護的齊王憲明升暗降,以之為大冢宰,同時排除宇文護的中樞力量,將宇文護掌握軍權的核心機構中外府撤銷,改置宿衛官,設左右司武上大夫、左右司衛上大夫、左右武侯上大夫、左右司武中錄等官職,管理番上宿衛的府兵,以衛統府,將府兵改為侍官,使府兵由皇帝直轄禁衛軍化。

宇文家族專政,楊堅面對這種情況採取了什麼行動?

另一方面,周武帝逐漸開始改變宇文護執政時期任人唯親的政策,對元老重臣予以優遇,尤其注重吸收其第二代子孫掌權者,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聯姻楊氏家族,時楊忠新亡不久,其子楊堅嗣位。早在天和年間,楊堅父楊忠便對宇文護表示了抗拒⑤,周武帝甚至將妹妹嫁給了楊忠子楊瓚,於是在消滅宇文護勢力之後,武帝欲重整綱紀,重新均衡朝堂各種力量,而楊氏家族成為武帝制衡的重點,之所以選擇楊堅家族,按王光照先生的說法:“弘農楊氏終能聯姻皇室是和獨孤伽羅的作用分不開的。易言之,獨孤信死而諸子不顯,代北獨孤家族勢力遂以外族混合於弘農楊氏,這無疑給弘農楊氏脫穎於關隴集團諸家族創造了條件;家族集團混合後引起的氏族勢力變化,無疑亦正是皇室究心關注而試圖以婚姻紐結網羅之所在,故以為弘農楊氏聯姻皇室與獨孤伽羅之作用分不開。”

宇文家族專政,楊堅面對這種情況採取了什麼行動?

楊堅家族在和獨孤家族聯姻

從政治聲勢上看無疑要比其他家族更為顯赫,且獨孤家族明面上看也是因反對宇文護專政而受到排擠,從這一點來看,與楊氏家族聯姻無疑是對當時宇文護專政期間所打壓勢力的全面撥亂反正,具有新朝新氣象的表徵,昭示出武帝革新的態度和決心。此外,薛海波先生也指出,同楊氏家族之聯姻仍有著防範宗室力量的重要作用,其時宗室之中以齊王宇文憲最為威重:“時高祖既誅宰臣,親覽朝政,方欲導之以政,齊之以刑,爰及親親,亦為刻薄。憲既為護所委任,自天和之後,威勢漸隆……然猶以威名過重,終不能平,雖遙授冢宰,實奪其權也。”

宇文家族專政,楊堅面對這種情況採取了什麼行動?

齊王雖受到武帝鉗制,但為子孫後代計亦不得不安插一支力量加以制衡,加之楊堅其人“深自晦匿”,武帝又認為其止可為將耳,遂不以為意,楊氏一族逐漸崛起。至周宣帝即位後,楊家地位更為尊崇,楊堅以國丈之姿登臺輔政,又受封為上柱國、大司馬,威勢日盛,與之同時,宣帝其人卻昏暴滋甚,史載“自公卿已下,皆被楚撻,其間誅戮黜免者,不可勝言。每笞捶人,皆以百二十為度,名曰天杖。宮人內職亦如之。后妃嬪御,雖被寵嬖,亦多被杖背。於是內外恐懼,人不自安,皆求苟免,莫有固志,重足累息,以逮於終。”顯然,宣帝執政推行的是高壓政策,而這種高壓政策所反映的恰恰是宣帝對於皇權受到挑戰的應激狀態。

武帝死後,宣帝卻對元勳重臣無甚好感

如王軌,武帝在位時其曾於一次宴會上慨嘆“可愛好老公,但恨後嗣弱耳。”公然挑戰未來的君王,因此宣帝嗣位即誅殺之,又武帝近臣尉遲運,宣帝“在東宮,親狎諂佞,數有罪失誤。”運數言於武帝,卒為宣帝所忌,被出為秦州總管,此外武帝託孤重臣宇文孝伯、齊王憲等亦為宣帝斬殺,自此宣帝自斷臂膀,功勳老臣盡受屠戮,楊堅家族與獨孤家族得到了前所未有之變局與機會。但楊堅此時並未先發制人,仍舊在觀察時局、籠絡皇帝近臣,而宣帝一直以來對楊氏家族抱有戒心:“高祖位望益隆,帝頗以為忌。”因此率先找準突破口對楊家進行施壓。

宇文家族專政,楊堅面對這種情況採取了什麼行動?

初,宣帝並立五後,將楊堅之女楊麗華置於五後等位的境地,試圖樹置群戚以制壓楊堅,甚至曾不忿地告知楊麗華“必族滅爾家!”隨後,宣帝因與楊後不協遽“逼令引自決。”楊家與獨孤家面臨著極度險峻的局面,當此之際,楊堅妻獨孤氏為家族利益奮然不顧己身,“詣閣陳謝,叩頭流血,然後得免。”從而避免了獨孤家族遭受株連的命運,王光照先生進一步指出獨孤氏這一忤逆龍顏、闖宮救女的行動,“不僅對獨孤伽羅是有意義的,而且對周隋禪代及隋文帝朝若干政治都具有背景認知的意義。”顯然,獨孤氏這一舉動充分展現出其敏感的政治嗅覺,她明白宣帝表意是與楊後不相得,實際目的卻是直奔楊氏家族,楊氏家族一倒,樹倒猢猻散,獨孤家獨木難支,必然成為陪葬品。

獨孤氏這一舉動減緩、衝擊了宣帝

針對楊氏家族日盛的削弱與打擊行動,楊氏家族得以喘息之機會。至大象二年五月,宣帝因內鬥不成,又欲將楊堅外放,出之為揚州總管,又被楊堅以足疾託遲緩行,不久宣帝竟暴死,宮中形勢變得微妙起來,宣帝近臣“內史上大夫鄭譯、御正大夫劉昉以高祖皇后之父,眾望所歸,遂矯詔引高祖入總朝政,都督內外諸軍事。”楊堅卻有些猶豫不決,獨孤氏便勸勉道:“騎獸之勢,必不得下,勉之!”遂承旨輔政,總覽大權,“置直蕩府,總周朝六衛並廿四軍”,又分命親信掌管中央禁軍,自此,楊氏家族總掌北周軍政大權,楊堅且盡殺宇文氏宗親,後雖有尉遲迥、宇文胄之亂,因宣帝此前強幹弱枝之策,周室宗族勢力大減,並未能撼動楊氏家族之統治,由此武帝亡故僅三年,周室即為楊隋嬗代,楊氏家族躍升至權力巔峰,獨孤家族亦得復興,楊氏家族與獨孤家族聯合演繹了北周末年奪位之變局。

宇文家族專政,楊堅面對這種情況採取了什麼行動?

結語:

綜上所述,獨孤信死後,獨孤家族一時沉寂,北周政局由宇文護主導,宇文護繼承了宇文泰留下的政治遺產,一邊打壓異己力量,同時又不斷培植、扶持忠於自己的勢力,對於穩定周初時局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卻也由此引發主相之爭,三任周室帝王與之進行著明爭暗鬥,終而失道寡助的宇文護被迫退出歷史舞臺,以身死名裂而告終。與此同時,取得獨孤信政治遺產的楊氏家族趁機崛起,此前楊氏家族同獨孤家族聯姻大大提升了楊氏家族聲望,然在宇文護執政期間由於政治上對立,楊氏、獨孤氏只能韜晦自存。周武帝逐殺宇文護後,楊氏以其聲勢威重,成為武帝平衡各方勢力的重要支點,遂得與周武帝聯姻,從而以外戚之姿登上政治舞臺,獨孤家族由此亦得到重新振興的機遇,二者聯合聲勢共同進退,最終完成了周隋之嬗代,楊氏家族成為最高統治者、獨孤家族也再度興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