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錢學森人生故事全集》中學教育

錢學森是我國的航天之父也是導彈之父。他的名字如雷貫耳,但是他的故事我知道的卻並不多。於是我翻開了這本蘇建軍的《錢學森人生故事全集》,從中看到了一個科學家波瀾壯闊的一生。

他的故事深深地感動著我,也激勵著我。我覺得這就是我們走近科學家的一種很好的方式。

錢學森出生在書香門第,他的家族中自古就傳承下來一套完整的家訓。

他們是吳越國王錢繆的後裔。可以說,在他的家族中是很重視教育的,所以,他們錢家出了這麼多的院士和各行各業的大家。讓人覺得生在這樣的家族天生就多了一層文化底蘊,這著實讓人羨慕。

而看了錢學森的故事之後,我又感慨:他確實是很幸運的,在不同的時段都遇到了好老師,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從《錢學森人生故事全集》中學教育

家教

書中我們看到錢學森在很小的時候,他的媽媽每天上午帶他背唐詩看幼兒讀物,下午寫毛筆字,畫畫,而且從未間斷過。這樣的家教是很好的,不僅有學習,而且還有堅持。他三歲時就能背誦很多唐詩宋詞,以及啟蒙讀物如《增廣賢文》,《幼學瓊林》,而且還能心算加、減、乘、除。

錢學森從小就愛讀書,慢慢地家裡給他買的讀物已經不能滿足他的需求了,他開始把目光投向了他爸爸的書櫃。看不懂的他會向母親請教,他媽媽就給他挑選了一些他能看懂的書,還耐心地給他講解書裡那些精忠報國的故事。

而錢學森的爸爸本身就是一個懂教育的老師,愛好國學和文史,愛看書。他成天專注地研究古書,這給幼小的錢學森做了好榜樣。

書中講到,錢學森看了《水滸傳》之後問他爸爸,是不是所有的大人物都是天上的星星下凡變的?他爸爸說,這裡面的故事是人們編出來的,但是真正的大人物、大英雄,像諸葛亮、岳飛,孫中山等這些都是普通人。但是他們從小就有大志向,又愛學習,後來就做出了大事業。錢學森聽了很受鼓舞,於是他說:“英雄如果不是天上的星星變的,那我也可以做英雄了!”他爸爸非常高興:“你也能做英雄。可是,必須好好讀書,努力學習知識,貢獻社會。”

錢學森也跟現在的孩子一樣,學習了很多藝術課。但是他爸爸讓他學畫畫,音樂,只是給他有機會接受藝術的薰陶。他並不考級拿證書。因為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興趣廣泛,充滿靈性和活力,這樣才富有創造力。錢學森當時畫畫很好,他的畫畫老師是國畫大師高希舜,他的畫得到了高老師的稱讚,他爸爸會把他的畫送給親朋好友或者裱好掛在客廳。

少年時,錢學森跟爸爸遊香山,看到一隻大鳥在天上飛,錢學森說他也想變成一隻鳥,到天空去遨遊。於是,他爸爸用他能聽懂的方式講解了莊子的《逍遙遊》。啟發他學習莊子要有遠大的志向。不僅如此,他爸爸還跟他討論風雨雷電的形成,討論大樹之間對太陽光的競爭。

由此可見,錢學森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的父母都很擅長從生活中各方面去引導他。

那他的學校又是怎樣的呢?

從《錢學森人生故事全集》中學教育

國內的學校教育

錢學森說他的中學時代和研究生時代是他的人生兩大高潮。

他在北師大附中學習了6年,那裡有卓越的師資隊伍,當時的老師就有林琴南、錢玄同等名家。而他當時的校長是著名教育家林勵儒。他們學校自定課程,自編教材,學校營造了一種民主,創新的氛圍。

特別的一點是,當時他們學校的考試風氣跟今天的截然不同——”臨考之前決不緊張備考“。他們的教育理念是重在理解而不是背誦,所以,無論什麼時候考,都能考出優秀成績。學校提倡同學們多看課外書,擴大知識面。

每天中午午飯後,他們就在教室裡討論國家大事和感興趣的科學知識:數學,物理,化學。老師還給他們編“礦物硬度歌訣”。而這種簡單的歌訣,他一直都記得。他還有注重鍛鍊學生動手能力的生物老師,一心奉獻、把自己比做泥土的語文老師。

他覺得學校裡有一種“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學習氣氛。老師樂於奉獻,學生知識面廣,求知慾強,享受學習,而且師生關係密切。

正是在這裡,錢學森形成了要為國爭光的人生觀。也是在這裡,他聽說了愛因斯坦,看到了《相對論》,這激發了他對科學的興趣。然而,在他面臨大學專業的選擇時,家長和老師們都給他提供了不同的選擇方案。語文老師讓他學文,將來當個大作家,數學老師讓他學數學,媽媽希望他子承父業,爸爸要他學工程學、用實業救國。最後他報了上海交大機械工程系,他想學習火車製造專業。

錢學森以第二名的成績進入了上海交大。他調整自己迅速適應了新學校的學習氛圍。他刻苦用功,幾乎年年得優秀,更厲害的是,他能把一本《分析化學》從頭背到尾。而他的書寫也是有名的整潔漂亮,連等號都像是用尺子畫出來的,可見他對學習是多麼用心。

西安交大檔案館還儲存有他的一份水力學試卷,以及他當年的成績單。那張試卷承載著一段師生佳話:當時,老師給他打了100分,因為全部都答對了。但是錢學森拿到試卷後,一檢查發現有一個公式推導的地方把Ns寫成了N,所以他找老師說明錯誤,老師給他扣了4分。後來,水力學老師金愨教授一直珍藏著這張試卷。

雖然他學的是工科,但他並不是理工男那種型別。他在大學裡還參加了各種社團,如樂隊、詩社、口琴會等等。當他拿到獎學金之後,他會去欣賞交響樂,以放鬆身心。他還寫過《音樂與音樂的內容》這樣的文章釋出在《浙江青年》上。由此可見,他是一個很活躍的人,藝術在這時候不僅讓他放鬆,有時還帶給他靈感。

當初,他選上海交大時,是想要當一名火車設計工程師,發展國家的交通事業。但是上學期間,他接觸到了更多的東西,眼界也更開闊了。他了解到美國已經成了世界科技中心,特別是美國的航空工業,讓他很感興趣。於是他畢業時又考取了清華大學第二屆公費留學生,他想要去學飛機制造,出國前他先在清華大學進修了一年航空專業知識。

他去美國之前,清華導師王士卓對他說:”要記住,不論你走到哪裡,都不要對自己的祖國說三道四。要知道,不論哪一個國家的人民,都把自己的祖國奉為至尊。祖國富強,人民光彩;祖國落後,我們臉面無光……“

他爸爸還讓他帶上《老子》、《莊子》、《墨子》、《孟子》、《論語》、《綱鑑易知錄》等典籍。因為他說:“任何一個民族的特性與人生觀均具體體現在它的歷史中。精讀史學的人,常常是對祖國感情最深厚、最忠誠於祖國的人。”

當錢學森出發時,他爸爸給他的禮物是一張寫了字的紙條:“人,生當有品……”

而錢學森當時的願望是:要把科學技術學到手,為國爭氣,為中國人爭氣,早日學成歸來,報效祖國。

從《錢學森人生故事全集》中學教育

國外的學校教育

1935年8月,他來到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攻讀航空系碩士學位。

他發現這裡的學習方式與上海交大得很不一樣。這裡是很寬鬆的學習環境,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學習主動性。而他自己正是有這樣的特點,他能保持獨立思考,也特別地勤奮刻苦。他的學業成績也很突出。

有一次,一個教授給他們出的考卷上全是偏題怪題。很多學生不及格,他們認為教授這是故意刁難他們,於是他們去找教授抗議。結果在教授辦公室門上,他們看到了錢學森的試卷,不僅全對,而且卷面整潔舒適,完全是一口氣答出來的感覺。教授在他卷子上的大A前面還加了三個+號。這些學生看到後都呆住了,再也不提評理抗議之事。

雖然他的學習很優秀,但是,他也遇到過傲慢無禮的美國人。一次,一個美國學生當著他的面恥笑中國人吸鴉片、裹腳。他當即向那美國人挑戰:“我們中國作為一個國家,是比你們美國落後;可是作為個人,你們誰敢跟我比一比。

這之後,周圍的美國學生都不敢再小看中國人了。

1936年8月,他就取得了碩士學位,他只用了一年的時間,而且成績還是最好的。按學校的辦學原則,接下來錢學森應該到飛機制造廠去實習,然而,美國的雙標來了,他們的飛機制造廠只接納美國人。這讓錢學森感到祖國的強大是多麼的可貴。航空工程是學不了,於是,他決定去學航空理論。

他來到了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找到了馮·卡門教授,並向他說明緣由。馮·卡門教授當即出題考察錢學森,而他也反應敏捷,對答如流。教授很滿意,馬上答應了他攻讀博士學位的要求。

那麼馮·卡門是何許人也?為什麼錢學森會找他?馮·卡門是航天航空領域的科學奇才。他是匈牙利猶太人,但由於希特勒對猶太人的迫害,他不能回自己的祖國,於是留在美國,在加州理工學院組建了航空系。他組織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架超音速飛機,被稱為”超音速時代之父“。

馮·卡門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的學生遍佈五大洲。而他的中國學生就有錢學森、錢偉長、郭永懷、林家翹等等,都是著名的科學家。美國當局曾有人對他收這麼多外國人做學生感到不滿,問他為什麼招這麼多外國人,而不多招些美國人。卡門教授回懟道:”難道你讓我專門招收美國土著印第安人嗎?“

卡門教授善於與各層面的人打交道,無論貧富,他都一視同仁。

而卡門教授在教學上也有自己獨創的一套方法。他善於啟迪學生的創新思維,而不是照著大綱灌輸知識。他也極少考試,只在期末的時候考一次,以致很多學生怕這僅有的一次考試會很難透過,有的學生就去找教授要複習大綱,結果教授把考題都給了大家。然後他說了他的觀點:工程技術問題沒有百分之百的正確答案,他看重的是創新的解題方法。

卡門教授每週會組織一次學術研討會,這項活動強調的是民主,平等,大家盡情發表自己的學術觀點。而有一次,錢學森就與參會的一位長者發生了爭論。後來卡門教授告訴他這人是當代力學權威馮·米塞斯。而另一次,錢學森和卡門教授也發生了爭論,卡門教授當時很生氣,但是第二天他一上班就找錢學森來道歉了。這說明當時這個學校的學術氛圍濃厚,學生可以挑戰老師,挑戰權威,不同的學術觀點都能夠正常地表達,更說明卡門教授胸懷寬廣。

錢學森雖然學的是航空專業,但是他的老師鼓勵他去聽各種有用的課程,他當時聽了數學系,物理系,化學系,生物系的課。還與其中一些教授成為了好友。錢學森說:“在這裡,拔尖的人才很多,我得和他們競賽,才能跑到前沿。”

當年錢學森曾以高速空氣動力學為課題進行研究,而這個課題中有一個難點,這個難點需要數學和力學的知識,錢學森為了攻克這一難關,連續三年埋頭鑽研,他決心讀完現有的所有力學著作。他每天堅持12個小時以上的研讀時間,力求掌握這門科學。而他也把自己這種方法稱為“三年出貨”。他認為:做工程研究,基礎必須要打牢,以後才能舉一反三。

後來,錢學森和馮·卡門教授合作取得了很多成就,成為美國科技界的佳話。而馮·卡門教授也說是錢學森發現了他,而不是他發現了錢學森。

從《錢學森人生故事全集》中學教育

錢學森受教育的故事就講這些。從這些故事中,我們能感受到他從小就受到父母的薰陶,愛學習,能專注。加上他父親的啟發和引導,他從小就立下了大志:要做大英雄,大人物,後來選擇上海交大,想要以實業救國。後來又因時局的影響,而選擇出國深造。他的目標也一直都很明確:要把科學技術學好,到時回國效力。為了學到更多東西,他還提出了“三年出貨”這樣的觀點。

最後,作為一個年輕人,我們可以向他學習,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全身心地花上幾年時間撲在學術上。作為家長,我們可以學習錢學森的父母,給孩子做好榜樣,從各方面去引導孩子。作為老師,我們也可以看看錢學森的老師是怎麼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