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在地理方面最大的一個紕漏

看過《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的人,應該或多或少地都瞭解這兩部著作在地理上存在的一些錯誤,比如《水滸傳》裡武松從河北滄州回河北山東交界的清河縣,他跑到魯西南的陽穀縣去幹什麼。還有,楊志從河北大名府,也就是現在的邯鄲押運生辰綱去河南開封,直接一路往南,不遠,他怎麼可能繞到山東鄆城。沒辦法,當時別說導航,民間連地圖都很難見到。出一些地理上的誤差,也是十分正常的。

《三國演義》在地理方面最大的一個紕漏

所以今天這一期並沒有挑毛病,貶低名著的意思,純屬就事論事。《三國演義》地理上的問題,比較公認的是關二爺千里走單騎,今天說的是我發現的另一個小錯誤,這錯誤挺有意思的,提出來跟大夥兒聊聊。

這段兒就是劉備過江招親,然後回荊州的時候。他跟孫夫人商量好了,大年初一,以和劉備一起到江邊祭祖為名,就此跑路。他們出發的地點是南徐,也就是現在的江蘇鎮江。當天早晨走的,那天孫權正舉行迎新春團拜活動,當天晚上孫權手下文武得知劉備逃跑的訊息,想要報告孫權,但是孫權喝大了,怎麼叫也叫不醒,一直到五更天。然後原文說“次日,孫權聞知走了玄德,急喚文武商議。”這應該是年初二的上午。然後孫權前後連續派出兩撥人馬追趕。

《三國演義》在地理方面最大的一個紕漏

劉備的行程,書裡是這樣說的“卻說玄德加鞭縱轡,趲程而行;當夜於路暫歇兩個更次,慌忙起行。看看來到柴桑界首。”也就是說夜裡休息了四個小時,然後第二天,也就是大年初二,就到了柴桑。

問題就在這兒,柴桑是現在的江西九江。各位,從江蘇鎮江到江西九江,居然只用了一天一夜,而且劉備的五百兵應該還是步兵,腿著的,後面帶追兵的蔣欽說:“他終是些步軍,急行不上。”我查了一下列車時刻表,鎮江到九江還沒有開通高鐵,目前就有兩趟慢車,一趟是中午13:37,22:20到,將近九個小時。另一趟是下午15:11,第二天凌晨1:48到,十個半小時,這是坐火車,而劉備的兵腿著大約也就不到三十個小時,就到了,太厲害了。

更有意思的是,追兵也夠快的,當天上午就追上了,半天時間就從鎮江追到了九江,比火車還快。還有有意思的,孫權派的兩隊追兵,先是陳武潘璋,後是蔣欽周泰,這中間只隔了程普的一句話,等於是前後腳出來的。但是到達的時間差了半天兒,原文裡後隊的蔣欽周泰追到了,問前面這四位(有前面攔著的徐盛丁奉,他們本來就在柴桑駐守),這四位說:“早晨過去,已半日矣。”後面這二位,前後腳出發,晚到這麼多,怎麼回事兒?是修路還是堵車啊?

《三國演義》在地理方面最大的一個紕漏

這還沒完,東吳三路人馬,六員大將,很快就要追上劉備。劉備到哪兒了呢?劉郎浦,這劉郎浦現在還真有這地名,也還真跟劉備有關。不過是先有劉備娶親,後有這個地名。歷史上劉備就是駐兵在這兒,迎娶的孫權的妹妹,然後這地方就叫劉郎浦了。不過在《三國演義》裡這個地名提前有了。

這個地方在現在的湖北石首市,也就是說,後面帶領騎兵的六員大將,先放了劉備半天時間,然後再追,這段距離,騎兵追上步兵,大約也就是半天時間。打點兒富餘量,給他二十四小時,這幫神兵又從江西九江到了湖北石首。那幫騎兵也不慢,最多也就十來個小時,也從九江到了石首。

《三國演義》在地理方面最大的一個紕漏

我又查了一下列車時刻表,石首還沒有火車站,得從荊州下車,九江到荊州也沒有直達的,需要從武漢或者黃石、鄂州轉車,倒是有高鐵了,最快四個鐘頭能到,拋去轉車繞路的因素,高鐵大約三個小時從九江到荊州,高鐵三個小時,這幫步兵不到一天也到了,速度太快了。

這一段我覺得是《三國演義》在地理上最大的紕漏,超過了千里走單騎。千里走單騎勉強還能圓上,至少差得不遠,這個實在是過於神奇了。

《三國演義》在地理方面最大的一個紕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