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王之戰:加拿大土地上的英法爭奪殖民地大戰

威廉王之戰:加拿大土地上的英法爭奪殖民地大戰

關鍵詞

:第三次法國與易洛魁人的戰爭、安妮女王之戰

前因:

第三次法國與易洛魁人的戰爭

1687年,法國在北美殖民地與當地土著易洛魁人爆發戰爭,雙方的斡旋持續了數年之久,最終達成和平,易洛魁人回到故鄉,法國力量遭到削弱。

威廉王之戰:加拿大土地上的英法爭奪殖民地大戰

▲法國與易洛魁人的戰爭

後果:

安妮女王之戰

1702年,英法爆發第二次爭奪北美殖民地的戰爭,這場戰爭持續了十餘年,最終英國取勝,打破了北美與法國分庭抗禮的均勢,確立了在北美殖民地的優勢。

威廉王之戰:加拿大土地上的英法爭奪殖民地大戰

▲安妮女王

過程始末

一、威廉王之戰爆發

1688年,英法兩國爭奪哈德遜海灣的貿易戰引發區域性衝突。這些衝突最終導致了兩國在加拿大的第一次大規模戰爭,即威廉王之戰。戰爭持續了十年之久,最終,因為印第安人的介入,雙方的戰鬥草草收場。

威廉王之戰實際上是歐陸“奧格斯堡同盟戰爭”在北美的延伸。這事兒還要從1688年英國光榮革命說起。眾所周知,光榮革命後荷蘭國王威廉入主英國,成為英國國王,與妻子瑪麗共同執掌英國。

威廉王之戰:加拿大土地上的英法爭奪殖民地大戰

▲威廉三世

二、法國先動手

但是法王路易十四不想讓英國這麼快進入和平發展快車道,與其爭奪霸權。於是就不承認威廉的合法地位,繼續支援流亡在外的詹姆斯二世復位。威廉就不幹了,聯合瑞典、西班牙等國組成奧格斯堡同盟,共同抗擊法王。

戰火很快也把北美殖民地給點著了。兩國在哈德遜海灣和雷尼爾湖貿易點的商人和商業公司之間因為搶地盤搶生意引發衝突。

這些零星的衝突最後就跟歐陸的“奧格斯堡同盟戰爭”攪合在一起。因為英法是主要對手,他們在北美的矛盾越來越尖銳,最終演變成了一次大規模的殖民地戰爭。

1690年,法國先動手了。新法蘭西總督弗隆特納克兵分三路,對新英格蘭的斯克內克塔迪等3個邊疆城鎮發起襲擊。英國人一看法國發起挑釁,也不甘示弱。威廉·菲普斯爵士率軍從海上出發進攻法屬阿卡迪亞的羅亞爾港。

威廉王之戰:加拿大土地上的英法爭奪殖民地大戰

▲路易十四(1638年9月5日-1715年9月1日)

三、法軍戰敗

威廉·菲普斯爵士率領的700餘名新英格蘭士兵不到2天就擊垮了該地鎮守的法軍,佔領了羅亞爾港。但是不久後,法軍又搶回了該港。此後4年時間內,新英格蘭人三次征討阿卡迪亞。雙方該地打得不可開交。

同時,雙方在魁北克、哈德遜海灣戰場等地進行了交戰。1690年初,新法蘭西聯合當地的印第安人部落不斷攻擊英國移民。

法國人的挑釁行為引起了新英格蘭各地殖民代表的極大憤怒。於是,加拿大境內的英國殖民地代表聚在一起,同仇敵愾,兵分兩路向魁北克和蒙特利爾發起了進攻。

1690年初秋,菲普斯率領2000餘名英國遠征軍,在30餘艘軍艦的護衛下,沿聖勞倫斯河而上,開赴魁北克。這次,菲普斯的這次行動有些遲緩,河上的航行不是很順利,兵臨魁北克的時候已經快要入冬。

嚴峻的氣候,成了英國人最大的敵人。加上法國人早知道了英國人的動向,加強了魁北克的防守力量。菲普斯及其部下嘗試克服這些困難,奪取魁北克城,最終也沒能成功。

英軍在蒙特利爾的行動更加不幸。溫斯羅普將軍和他率領的民兵部隊在遠征中遭遇了天花,整個部隊很快不戰而敗。

威廉王之戰:加拿大土地上的英法爭奪殖民地大戰

▲威廉王之戰

四、簽訂《里斯維克條約》

哈德遜海灣戰場雙方主要在爭取優勢搶奪對方的貿易站,以獲取更多的商業利益。法國在此地深耕多年,有很多的貿易點。他們跟當地人的關係也處得比較好,獲得印第安人的擁護。戰前,英國人透過哈德遜灣公司搶佔了眾多的貿易資源。

但是,在這場戰爭中,法國人擊沉了英國的三艘艦船,還搶了英國人的一些貿易站。但是法國人始終未能打敗哈德遜灣公司。

就這樣,在將近10年的時間裡,雙方一直在互相爭搶地盤、搶佔貿易點,甚至屠殺對方的殖民地移民,放火燒房,“禮尚往來”地互相報復。最終,雙方都沒能爭出個高下。

1697年,歐陸的戰爭結束後,英法雙方簽訂《里斯維克條約》,對哈德遜灣進行了劃分。就此,雙方在北美的戰鬥草草結束。

威廉王之戰:加拿大土地上的英法爭奪殖民地大戰

▲哈德遜灣

結論:

威廉王之戰是英法在北美殖民地的第一次大規模的全面戰爭。因為與雙方在歐陸的對抗攪合在一起,打得曠日持久,最後雙方誰也沒佔到便宜,未能打破在北美的均勢。

【參考資料】《中外戰役大辭典》《大英百科全書》《世界歷史大辭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