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後的一次戰爭:袁崇煥單騎出關,放下一句話:我一人足守此!

明末,後金在努爾哈赤的帶領下,連下廣寧、瀋陽、遼陽等軍事重鎮,劍指山海關。大明朝廷震動,對於如何抵擋後金軍,分裂為兩派:一派主張退守山海關,倚地勢據敵;一派主張寸土不讓,在山海關外和敵人死戰。時任寧前兵備僉事的袁崇煥,單騎出關考察地勢,回來後放下一句話:予我軍馬錢穀,我一人足守此。朝廷賞其忠勇,令其與孫承宗等將領守寧遠城。寧遠城位於山海關外100公里左右,在1428年(宣德三年)才設“衛”。全城呈正方形,共四個門;周長六里八步,高二丈五尺;池深一丈,寬二丈,周長七里八步,只不過比“所”稍大一點而已。孫承宗和袁崇煥督率軍民,在關外辛勤經營四年,繕城修堡,造炮製械,設營練兵,拓地開屯,勞績顯著,大見成效。

明朝最後的一次戰爭:袁崇煥單騎出關,放下一句話:我一人足守此!

1626年,努爾哈赤率精兵六萬來犯。此時的寧遠城,前有強敵,後無援兵,朝中還有魏忠賢閹黨亂政,孫承宗已被罷免。寧遠,已成一座孤城。袁崇煥臨危不懼,召集諸將議戰守,組織全城軍民共同守城。他在眾將士面前刺血為書,誓與寧遠共存亡,兵民為之感奮。袁崇煥旋以總兵滿桂、副將左輔、參將祖大壽、副將朱梅分守城東、西、南、北四面,自與滿桂提督全城。動員城廂商民入城,盡焚城外房舍、積芻,讓後金軍露處嚴寒野外,堅壁清野。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不世出的絕代名將,以13具甲冑起兵,迅速統一女真部落,建立後金,之後經過薩爾滸之戰、廣寧之戰等大小戰役,攻下明朝遼東地區70餘城。其下精兵,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俗話說:女真不過萬,過萬不能敵。此時努爾哈赤率八旗精兵,每旗7500人,總兵力已逾6萬。此番前來,就是要攻入山海關,意與大明共分天下。眼前小小一座孤城,守兵不足兩萬,守將袁崇煥無名之輩,下城指日可待。

明朝最後的一次戰爭:袁崇煥單騎出關,放下一句話:我一人足守此!

正月二十三日,後金軍進抵寧遠,離城五里橫截山海大道,安營佈陣,切斷寧遠與關內的聯絡,在城北扎設大營。努爾哈赤遣被擄漢人入城勸降,被袁崇煥嚴辭拒絕。正月二十四日晨,努爾哈赤發動攻城,命後金軍推楯車、運鉤梯,步騎蜂擁攻城西南角,萬矢齊射城上,城堞箭鏃如雨注,懸牌似蝟刺,寧遠城危如累卵。此時袁崇煥祭出了秘密武器——紅衣大炮。紅夷大炮是歐洲在16世紀初製造的一種火炮(原名小佛朗機),明代後期傳入中國,改進後稱紅夷大炮,也稱為紅衣大炮。大炮長3米左右,口徑110-130毫米,重量在2噸以上。

在冷兵器時代,此等重型火器堪稱大殺器,而此時的寧遠城內,就有紅衣大炮11門。袁崇煥充分利用紅衣大炮的守城優勢,並輔以火攻,銃炮齊發,藥罐、雷石齊下,軍民縛柴澆油並摻火藥,用鐵索垂至城下燃燒;又選健丁五十名縋城,用棉花火藥等物將抵近城下的後金戰車盡行燒燬。後金軍雖勇,但死傷無數,寧遠城仍然屹立不倒。最後努爾哈赤本人也被大炮所傷,不得已恨恨退兵。不久之後,努爾哈赤舊傷發作,遺憾而終。

寧遠之戰使得袁崇煥聲名大振,守城之時,袁督師親自擔土搬石,堵塞缺口,血染戰袍,仍鎮定自若,取得了最終的勝利,挫敗了努爾哈赤的不敗神話,明朝抗金的信心大振。之後袁崇煥又取得寧錦大捷等多次對後金戰役的勝利,使得努爾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極恨得牙癢癢,卻始終入不得山海關。袁崇煥因此也受到朝廷重用,被任命為兵部尚書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官至二品大員。然而同時,袁崇煥性格上的缺點也暴露出來,其面見崇禎帝時候,曾誇下海口,稱“五年內可收復遼東失地”,最終卻未能實現。其人事關係也處得不好,先後與手下大將滿桂、同僚孫承宗、王之臣鬧僵。然而導致其最終悲劇的,確是擅自議和和私斬毛文龍兩件大事。

明朝最後的一次戰爭:袁崇煥單騎出關,放下一句話:我一人足守此!

彼時努爾哈赤去世之時,袁崇煥曾私下派使者付敵營弔唁,同時祝賀皇太極登基,而這一切,明朝朝廷並不知曉,此後袁崇煥又與皇太極有書信來往十次,似乎求和之心確之鑿鑿,難怪崇禎對袁崇煥頗為猜忌。

如果說議和有可能是袁崇煥麻痺對手的手腕,還有回還餘地,那麼私斬毛文龍則是確定無疑的“矯詔”,這點即使最忠實的袁粉也不等不承認。毛文龍,明末著名將領,曾率197人深入後金敵後,建立根據地東江鎮,成為後金背後的一個楔子。然而袁崇煥竟然自恃朝廷信任,手裡有尚方寶劍,就私下將毛文龍斬了。要知道毛文龍當時官居一品,比袁崇煥還高一級,而且手裡也有尚方寶劍,(有點類似於四川省長未請示中央,就把成都軍區司令殺了)你袁崇煥未做請示,就行此僭越之事,你讓崇禎作何感想?就客觀事實而言,毛文龍一死,東江鎮很快陷落,三個月後,消除了後顧之憂的皇太極率十萬精兵繞道內蒙古,由喜峰口攻陷遵化,直迫明都北京。

崇禎二年(1629年)十一月,後金主皇太極舉兵數十萬分別進入龍井關、大安口,繞過山海關,直襲北京,史稱“己巳之變”。袁崇煥聞後也回軍救主,雙方几乎同時抵達京城城下,因此朝廷有人猜測,後金軍乃是袁崇煥故意放進來的,崇禎此時對袁崇煥也猜忌日甚,因此袁崇煥提出軍隊入京的請求,也被斷然拒絕。無奈之下,袁崇煥只得在城下列陣,拼死抵抗後金軍。戰鬥打響,袁督師身先士卒,策馬迎敵,甲冑上佈滿箭鏃,如刺蝟皮一般,皇太極亦為之心驚,面對這個殺父之仇的人,再次飲恨敗退。

明朝最後的一次戰爭:袁崇煥單騎出關,放下一句話:我一人足守此!

得勝之後的袁崇煥,想要入京之時,沒想到大門緊閉,後來城上用繩子吊一個筐子下來,袁崇煥就坐在筐子裡被提到城上。堂堂大明兵部尚書、薊遼督師,居然不能從城門進去,要縋城而入。袁崇煥孤身入朝之後,被崇禎以叛國之名下獄,很快被凌遲處死。據稱,袁崇煥總共身受3000多刀凌遲之苦,每割下一塊肉,就扔給周圍百姓,百姓恨袁崇煥入骨,無不爭相生啖其肉。望著自己終身保衛的大明江山與百姓,卻視自己如叛國賊,不知受刑之時的他,作何感想?據說袁崇煥留下一首絕命詩:

一生事業總成空,

半世功名在夢中。

死後不愁無勇將,

忠魂依舊守遼東。

可惜的是,袁崇煥之後,再無名將,明朝最終也未活過崇禎一朝。

關於袁崇煥的爭議甚多,有人認為他是不世出的名將,明末最後的長城;也有人認為他是千古罪人,叛國之名屬實。史料混亂至極,很難有定論。我竊以為,袁崇煥即使不足以成為與岳飛、于謙比肩的民族英雄,性格也確有乖張之處,卻怎麼也不至於真的投敵叛國。有史記載,袁崇煥受刑之時“劊子亂撲,百姓以錢爭買其肉,頃刻立盡。開腔出其腸胃,百姓群起搶之,得其一節者,和燒酒生齧,血流齒頰間,猶唾地罵不已。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盡。”每每讀史至此,實有不忍,有愴然淚下之意。本文也並無為袁崇煥正名的想法,上下五千年,漫漫中華史,諸多歷史真相,也許永遠無法證實,唯有相信:公道,自在人心。

明朝最後的一次戰爭:袁崇煥單騎出關,放下一句話:我一人足守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