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孚真是曹魏的一朵白蓮花嗎?

眾所周知,司馬家在歷史的名聲一直不是很好,甚至都不能用“不是很好”形容,直接說“非常惡劣”也不為過,這主要源於司馬家終曹魏一世基本上都是“嘴裡喊忠,手上砍頭”的典範。司馬懿不用說,一輩子攢人品到了高平陵一次性敗光,從國之棟樑一躍成為奸佞典範,好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一個廢帝一個當場殺皇帝,幾乎是開創了篡位並且撕破臉皮的典範。理論上說這樣一家子人中你很難找到一個可以拿得出手說幾句的人物,不過凡事總有例外,司馬家就是有這麼一個人,是少有的那種“你怎麼看都像是帶善人”的角色,並且風評也非常不錯,甚至可以稱得上時代楷模。

更重要的是,雖然全家人都背叛了曹魏,但只有他把自己對曹魏的忠誠貫徹到了最後,這個人就是司馬孚,那麼我們就會很好奇,在司馬家滿門人渣中,真的會出現這麼一朵白蓮花嗎?

司馬孚真是曹魏的一朵白蓮花嗎?

要談司馬孚,不能避開他哥司馬懿。

其實嚴格說來司馬家雖然號稱“八達”,也就是說他們八個兄弟的風評都很不錯,但真正有所作為的,也就大哥司馬朗,二哥司馬懿和三弟司馬孚三人。其中司馬朗早年因為瘟疫去世,所以就屬司馬懿和司馬孚兄弟兩個最親密,最開始兄弟兩個人貫徹了大家族中分開下注的處事原則,司馬懿跟了世子,也就是後來的魏文帝曹丕混,司馬孚則去投奔了曹植,在曹植麾下做個秘書,其實這件事本身也很正常,無非就是亂世中存活的基本方式而已。

司馬孚真是曹魏的一朵白蓮花嗎?

但一個奇怪的點出現了,曹丕最後當上皇帝后,不僅沒有想辦法處理曾經跟自己弟弟關係密切的司馬孚,反而加倍重用了他,再聯想到司馬孚跟隨曹植期間,曹植頻頻出錯最終失去了成為世子的可能,而司馬孚勸諫曹植要跟自己的兄長和睦相處這件事流傳於朝野中,大家都稱讚司馬孚品德高尚,不由得會讓人聯絡起來:司馬孚會不會是曹丕派到曹植手下的臥底呢?當然這件事查無實據,僅僅是推測而已,而且從曹丕後來建立魏國的角度來看,說司馬孚是大魏忠臣,忠於魏文帝,其實也沒什麼毛病。

司馬孚真是曹魏的一朵白蓮花嗎?

後來在很長一段時間,魏文帝直到魏明帝死的十幾年間,司馬孚的官職一直穩步抬升,一路做到了財政部長的位置。沒什麼大問題也沒大業績,跟自己老哥在邊境的表現沒辦法比,但朝廷裡的官員也沒幾個能跟司馬孚比的。可以說司馬孚深得其老哥的真傳,當孫子和韜光養晦是超一流水平。事情的轉機發生在高平陵事變,這個時候司馬孚與自己的侄子司馬師一起堅守住了洛陽城的司馬門,為司馬懿能夠成功發動事變起到了關鍵作用,而在後來司馬懿成功擊潰曹爽,並捕殺了曹爽全家三族人時,司馬孚跟啞巴了一樣,一句話都不說。

司馬孚真是曹魏的一朵白蓮花嗎?

這件事就很耐人尋味了,你身為大魏忠臣,哪怕是你老哥發動的政變沒問題,但違反了規則將對方全家清理掉這件事,典型就是破壞政治生態的惡劣行為,難道你不應該出來說一句這個事不行嗎?要知道真正的老臣如蔣濟、高柔都出來勸阻司馬懿,差不多得了,別把事做的這麼絕,你司馬孚為啥裝痴賣傻呢?如果這事還不能說明問題,那麼後來到了你親侄子司馬昭當場把皇帝高貴鄉公劈死在大街上的時候,你在做什麼?皇帝要親自發動政變,你作為老資格的曹魏重臣不會不知道吧?為什麼等到皇帝死了,才過來秀一番忠誠,哭天搶地,是不是表演的過度了呢?

司馬孚真是曹魏的一朵白蓮花嗎?

當然有人可能會說,司馬孚如果真的都在表演,但是沒必要等到司馬炎禪位的時候還來一句自己是“大魏純臣”吧?那個時候曹魏的支援早就沒了,司馬孚這不是等於打司馬炎的臉找死嗎?其實這個問題也很容易解決,那就是司馬孚跟司馬懿的子孫後代之間也有矛盾,他一直覺得能夠繼承他哥事業的是自己,無論是資歷還是能力,但沒想到司馬師和司馬昭兄弟兩個人更快一步把住自己家的事業不鬆手,自己失去了能夠成為二代權臣的機會,所以想了這麼一個招數,自己秀忠誠噁心兄弟兩個,其實也說得過去。

司馬孚真是曹魏的一朵白蓮花嗎?

總而言之一句話,便宜從來不少佔,還要給自己留個“忠臣”牌坊的司馬孚,根本算不上個忠義之輩,不過是精緻利己主義者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