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忠路發現神秘之物,還原鮮為人知的傳奇往事

6月17日下午,筆者陪同媒體朋友去忠路鎮補拍一宣傳片鏡頭。在鎮政府大院裡,碰到了下鄉歸來的忠路鎮黨委書記覃徵操。覃書記勤勉務實,一心想為忠路的產業發展增加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遂邀請利川訊主編唐旭和我去參觀楊家坡茶園和主壩貢茶山。

利川忠路發現神秘之物,還原鮮為人知的傳奇往事

在主壩貢茶山,我們一行有了意外發現。原來,在茶林深處,赫然出現了兩座空門古墓。由於墓口常年被茂密的茶樹遮擋,故很難被人發現。兩座墓室皆由當地上好的青砂石建成,內有花紋雕刻,儘管刻意低調,但也難掩主人當年的顯赫地位。

據當地老者介紹,此地叫“生基”,墓室裡面並沒有埋過人。兩座空墓背後,隱藏著一段鮮為人知的神秘往事。

利川忠路發現神秘之物,還原鮮為人知的傳奇往事

古墓修建者原是忠路境內一位著名土司。那些年,土司不但位高權重,更擁有平頭百姓幾輩人都掙不到的豐厚家產。這位土司很有心計,生怕死後有人盜其墓中財物,遂修建了48座一模一樣的同款墓室。待出殯那天,土司後人組成48支送葬隊伍,抬著棺木分別前往各自的埋葬點。其中只有一處墓室埋有土司真身,其它皆為衣冠冢。在這種迷魂佈局下,盜墓者根本就無從下手,如此一來,就達到了防盜護墓的終極目的。為了死後求得安寧,該土司主真是煞費苦心。

儘管墓碑上沒有時間記錄,但依照忠路土司的歷史推算,此墓至少已有三百年之久。

除了宋朝曾為龍渠縣城外,忠路還擁有近400年土司歷史。公元1357年,施南宣慰使覃川龍次子覃大旺首任忠路安撫使。由此,忠路便進入土司時代。據光緒版《利川縣誌》載:“忠路溪舊有場,其西曰舊司壩,忠路土司初治此。”由此可見,最初的土司府在今天的舊司壩一帶。

利川忠路發現神秘之物,還原鮮為人知的傳奇往事

土司實行軍政合一,司主乃境內最高的行政和軍事長官。司民平時耕作漁獵,多從農事;閒時則習練武藝,有序操練。一旦戰事來臨,只要司主一聲令下,大家則“聞角聲而聚”。

忠路土司設立11年後,元朝正式被明朝代替。明太祖朱元璋有意打壓土司,故採取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整治措施。此舉引發施州土司集體不滿,繼而爆發大規模反叛。隨後,涼國公藍玉派出軍隊將其鎮壓,忠路司亦被廢除。

鄂西地區山高路遠,交通不便,明王朝難以直接管理。自永樂元年(1403年)起,朝廷做出調整,重新恢復了土司政權。之後,忠路土司主動上朝納貢,得以世代承襲安撫司。至嘉靖年間,忠路土司達到了鼎盛時期,成為施州衛最大的土司之一。

清雍正時期,皇帝著力於廢除土司制度。他最先把雲南、貴州、廣西三省作為試點,獲得成功後,隨後就在湖廣地區推行。

雍正十三年(1735)冬,忠峒土司田祖光聯絡忠路等十五土司齊集武昌總督衙門,自請改土歸流。緊接著,清廷設定了施南府。自此,有著近400年曆史的忠路土司便正式落下帷幕。

利川忠路發現神秘之物,還原鮮為人知的傳奇往事

作為一段真實歷史,土司文化一直被後人廣泛研究。2015年7月4日,第三十九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在德國波恩召開。會上傳來重磅訊息,“中國土司遺產”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專案。此後,土司文化逐漸走向國際舞臺。

不可否認,龍渠故里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文化遺蹟,值得我們去用心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