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韓信當初聽從下屬的勸告,自立為王,是否能打贏劉邦?

公元202年,垓下之戰爆發,曾經縱橫無敵的西楚霸王項羽,最終被30萬大軍團團圍困。面對自己殘餘的10萬大軍,面對敵方分6個方向的洶湧進攻,項羽只能無奈的嘆息,只能對著親眼目睹虞姬死於懷中。

這場大戰終結了項羽的傳奇,卻奠定了劉邦的無上神威,不過正如項羽所說,他並沒有輸給劉邦。回顧歷史,劉邦以20萬大軍偷襲項羽,結果被打的狼狽而逃,真正奠定項羽之敗的,是最後參加的韓信。

如果韓信當初聽從下屬的勸告,自立為王,是否能打贏劉邦?

因此,關於當年那場大戰,很多人都心有疑惑。甚至大家都在猜想,假若韓信聽從鍾離昧的建議,三分天下而自立,那麼韓信是否會笑到最後呢?這個疑問很具有商榷性,結合真實的歷史,那麼答案是否會不一樣呢?

想要推演歷史結果,或許我們應該將時間轉移到公元203年,這一年是一個很關鍵的年份,整個歷史似乎來到了一個奧妙之處。

據記載,這一年韓信平定了整個齊國,他更是自稱代理齊王。

而且,結合之前他的歷史,那更是讓人觸目驚心,首先他一出山就還定三秦,殺了之前的天下第1人章邯,而後又帶兵滅項羽的聯軍,先破了魏國,然後滅了代國。之後被劉邦奪去精兵,又一老弱殘兵之力,以背水而戰之勇,以弱克強滅了趙國。

如果韓信當初聽從下屬的勸告,自立為王,是否能打贏劉邦?

因此,這一年是韓信最頂峰的一年,他的實力達到天下三強之一,而他的戰功也幾乎可以項羽媲美。從影響力和實力來看,韓信可以與項羽和劉邦並駕齊驅,此人具有瓜分天下的資格。

而且有趣的是,這一年的項羽和劉邦過得很難受。根據史記記載,當時劉邦制定策略,自己率領大軍拖住項羽主力,然後讓韓信消滅項羽的盟國。

韓信那邊自然打得順風順水,但劉邦這邊卻是長期處在失敗和壓制之中,士兵近乎崩潰,劉邦也是時常夜不能寐。

當然,劉邦尚且如此,日日進攻而不可得的項羽也是如此,他手底下的10萬大軍也是打的十分疲憊,首先是無法攻破劉邦的防禦圈,緊接著就是彭越等人偷襲他的糧道,再加上韓信一步步的消滅他的爪牙,項羽也是心急如焚。

如果韓信當初聽從下屬的勸告,自立為王,是否能打贏劉邦?

總結以上的背景,我們可以毫不客氣的說,韓信成為了最關鍵的人,他投向劉邦,那麼劉邦必勝,就如後來的垓下之戰一般,他支援項羽,那麼就會逆轉天命,劉邦恐怕要再經歷一次滎陽之戰的慘敗。

對於這樣一個局面,韓信和劉邦項羽三人都很清楚,於是項羽和劉邦都展開了積極的外交。項羽其實是最積極的一方,他趕緊派使者來到了韓信這裡,什麼都不多說,直接表示要遵行韓信為王,允許韓信與他並駕齊驅。

緊接著就是劉邦的使者,劉邦也是當即表示,不僅認可韓信為真齊王,而且反覆向他講述當年劉邦脫衣衣他,推食食他,的甜蜜過往。

面對這兩個選擇,韓信自己是猶豫不決的,此人的政治天賦可以說是很差。但韓信的手下卻反覆強調,既然左右都不好選擇,不若自立為王,待天下有變一舉奪取天下。

如果韓信當初聽從下屬的勸告,自立為王,是否能打贏劉邦?

老實說韓信的手下給出了一個最折中的建議,而且這個建議,甚至能夠讓韓信得到不可想象的權力。而這個建議,也是無數後來者希望韓信採取,並且想要推演的結果。

那麼問題來了,假若韓信採取了這一建議,是否會有不同呢?個人以為,過程可能會發生很多變化,但是結局應當不會是韓信勝利。

之所以會這麼說,首先第1個就是韓信的軍事能力能力是否是最強?如果與劉邦相比,韓信自然是遠遠超過毫無疑問,即使加上劉邦手下的大將也不行。但如果韓信與項羽比較,那可就差了一點了,其實從後來30萬大軍圍攻項羽就可以看出,韓信需要幫助。

所以,如果韓信獨立的話,他必然還是要聯合劉邦制裁項羽,最好也只能維持一個均衡局面,等到下一代來解決。如果他想要打破平衡,那麼就需要聯合項羽滅掉劉邦,在這一過程中,不管項羽怎麼消耗,恐怕也不是韓信能夠對付得了的,最終的單挑恐怕結局難料。

如果韓信當初聽從下屬的勸告,自立為王,是否能打贏劉邦?

第2點,韓信的定位。要知道,漢王劉邦對於韓信可是有真正的知遇之恩,當年黃金臺拜將更是到現在都引以為美談。試想一下,假若韓信公然背叛劉邦,甚至與項羽一起合作,韓信又將何以自處,他手底下計程車兵又何以自處?

而且最為肯定的一點是,韓信手下的大將例如曹參等人,那可是妥妥的劉邦的親信,假若韓信真的要造反,這些大將恐怕不會跟隨,手下士兵有多少人能夠最終跟隨他,這也是個未知數。

因此,韓信的定位似乎脫離不了道德的約束,他自己也只能感慨不能相背。

第3點,韓信的缺點。在史書中我們不止一次強調韓信縱橫南北打遍天下無敵手,就連項羽也對其稱讚有加。但是,韓信再怎麼厲害,他也沒有組建起一個完整的政治班底,而且他本人幾乎沒有政治覺悟。

如果韓信當初聽從下屬的勸告,自立為王,是否能打贏劉邦?

關於政治班底,這一點其實很好理解,韓信終究只是一個統兵,大將並不是一個真正的君主,所以他擅長打仗而不擅長治國,更沒有出謀劃策的軍師。沒有這些政治班底,他拿什麼來搞外交,拿什麼來合縱連橫,又拿什麼來治天下得人心?

反觀劉邦那邊,人家先是約法三章,得到了整個舊秦國勢力的支援。緊接著又是為義帝發喪,得到天下八成諸侯的支援。再後來是張良安排分封,崤山以東盡數歸天下三王,六合諸侯人人皆有賞賜。

所以,項羽可以打敗劉邦一次兩次甚至是十幾次,但劉邦都能頃刻之間聚兵幾十萬,其關鍵就在於此。

更別提具體的人才,張良有謀略和外交,蕭何有堅定不移的後勤與政治,其他的曹參,周勃,樊噲,等將領,這可是全方位人才,組成了真正的金字塔型的框架。

如果韓信當初聽從下屬的勸告,自立為王,是否能打贏劉邦?

說實話,韓信與人家相比,幾乎沒得可比性,唯有一軍事可以縱橫。但詳情可以參考一下項羽,項羽的軍事才華還在韓信之上,可依舊被劉邦分封天下諸侯,以及張良,陳平等人的智謀,圍困於垓下。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最終結論,即使韓信沒有參加垓下之戰,劉邦或許會經歷再一次的失敗,但最終的結果終歸是劉邦勝利,這是毫無疑問的。韓信想要從中左右橫跳,甚至還想要謀取不世之霸業,這終歸只是一場夢。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