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刺頭”詩人:生命要有縫隙,陽光才能照進來

羅曼羅蘭說過一句傳世名言:“人最可貴之處在於看透生活的本質後,依然熱愛生活”。

沒有誰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對於大多數人而言,苦難和坎坷是悲慘生活的寫照,但是這位唐朝的詩人來說,這些只是自己的養料,是自己生命旅途中的風景。

他跌入低谷時逢秋不悲,面對權貴時絕不低頭,與朋友交正能量滿滿。即便身處陋室,也散發著靈魂的清香。

他就是劉禹錫。

大唐第一“刺頭”詩人:生命要有縫隙,陽光才能照進來

01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劉禹錫少時登第,年僅二十一歲,可謂是志得意滿。

後來參加革新運動得罪了權貴,一生被貶數次。

長慶四年(公元824年)夏,劉禹錫被貶至安徽和州縣當一名小小的通判。

因為得罪了當地的知縣,刻意把他安置在偏僻的房子,門口還有一條大江,生活極其的不便。

劉禹錫不僅毫無怨言,反而還一臉欣喜,遂在門口寫下一句詩:

“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

知縣見此,又把劉禹錫的三間房給改成了兩間房。

可他還是笑臉相迎,提筆寫下:

“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

那知縣見此惱羞成怒,把劉禹錫安置在只有一床,一桌,一椅的陋室裡,甚至在命人在門口擺了一塊巨石擋住道路。

沒想到劉禹錫竟如獲至寶,對著大石頭嘖嘖稱奇,感慨之餘便揮墨寫下這篇傳世經典: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也正是劉禹錫如此安貧樂道、潔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與世事沉浮的獨立人格,才會讓《陋室銘》成為古詩的高地。

大唐第一“刺頭”詩人:生命要有縫隙,陽光才能照進來

02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被貶那年,劉禹錫三十四歲。見過了宦海沉浮,品過了人情冷暖,任誰都會消沉黯淡,就連一同被貶黜的柳宗元也變得鬱鬱寡歡。

往前翻閱十年,回看那個志得意滿的自己,怎麼也想不到今天落得如此境地。

貶謫是自古文人的劫數,面對這一劫難,心情暗淡,憂讒畏譏,滿目蕭然實屬正常;摔了跟頭,碰了釘子,從此學乖的也不在少數;但是像劉禹錫這麼軸,這樣毫不後退的人還是十分罕見。

《憶江南·春去也》

春去也,多謝洛城人。

弱柳從風疑舉袂,叢蘭裛露似沾巾。獨坐亦含嚬。

春去也,共惜豔陽年。

猶有桃花流水上,無辭竹葉醉尊前。惟待見青天。

當初寫下這闕詞的時候,劉禹錫年少有為,未來可期,即便前路陰雨連綿,內心也始終相信會有又再放晴的那天。

十年過去了,劉禹錫還是那個劉禹錫。

有首偶作的小詩,從被貶的朗州傳到了長安。安撫了友人柳宗元破敗零落的心,歷經千年,同樣寬慰了無數文人破碎的靈魂。

《秋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當人們替他惆悵,為他不平的時候,他的答案是“秋日勝春朝。”

杜野老眼中的秋天是這樣的: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大家固有的印象裡秋天也是蕭瑟寂寥的,那在劉禹錫眼中到底是什麼勝過了生機勃勃萬物復甦的春天呢?

是蒼茫遼闊的蒼穹?還是是直衝雲霄的野鶴?亦或是可以把一切惆悵和傷感融化掉的詩情?

勝過秋日的不是秋日,而是劉禹錫的豪情。

當苦難到來的時候,就把它變成助力成長的頑石吧。

大唐第一“刺頭”詩人:生命要有縫隙,陽光才能照進來

03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新唐書》是這麼評價劉禹錫的:

“禹錫恃才而廢,褊心不能無怨望。”

說他恃才傲物,心胸狹窄。可我還是挺喜歡這個有點小心眼的倔老頭的,且從他一生所做的兩首桃花詞就能看出來。

整整十年後,劉禹錫奉旨回朝,本來想著這次可以一展宏圖,卻沒想到因為一首詩惹了大禍。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京城的大街上熙來人往,都是剛剛從玄都觀看桃花回來的人,玄都觀裡有茂密繁盛的桃樹,都是我被貶這十年栽種的。

在劉禹錫浩如煙海的詩作中算的上是平平無奇,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於是“桃千樹”變成了阿諛奉承溜鬚拍馬的小人,“賞花人”成了趨炎附勢隨波逐流的看客。

也或許劉禹錫在寫的時候已經預示到了這首詩的後果,可他還是義無反顧,要用手中的筆去戳小人的臉。

然後,又被貶了十三年。

後來“同是天涯淪落人”的白居易問劉禹錫被貶了多少年。

劉禹錫掐指一算,滿打滿算得有二十三年。難免有點悲愴,自己的大好年華就這樣白白浪費,這放在誰身上不也得跟著哀哭幾聲。

白居易為了安慰朋友,也作了一首詩送上:

《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

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我們同飲共醉吧,你詩才卓絕,卻命不由人。放眼而望,處處風光你卻長守寂寞,滿朝文武個個升官你卻歲月蹉跎。

劉禹錫覺得難遇知音,在內心的陰霾一掃而空之後,也留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佳作: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雖然我已年邁,可是千千萬萬的年輕人已經成為這國家的棟樑,在他們的身上,我又看到了希望。

喝下這杯酒,我將重振旗鼓!

大唐第一“刺頭”詩人:生命要有縫隙,陽光才能照進來

這還不算完,千帆越過,物是人非。

五十七歲的劉禹錫在熬過了十四年磨難之後再次回到京城,去的第一個地方就是當年的玄都觀。

《再遊玄都觀》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這十四年過去了,連當朝的皇帝都換了四個,當年那些諂媚的小人早就淹沒在塵埃中了。

可是那個倔強的劉禹錫還在,他的骨氣和豪情也在。

甚至還專門為此做了一篇小序:

“重遊玄都觀,蕩然無復一樹,惟兔葵、燕麥動搖於春風耳。因再題二十八字,以俟後遊。”

年邁的劉禹錫在風中站著,眼前滿目蕭瑟卻讓人心潮澎湃。

對於苦難和坎坷,劉郎交給我們的辦法是:忘記它的存在,像一切都沒發生一樣。

這樣的劉禹錫,誰能不愛呢?

大唐第一“刺頭”詩人:生命要有縫隙,陽光才能照進來

林清玄說過一句話:

“樂也歡喜,苦也甘願。”

其實面對無常的人生,我們除了改變自身之外什麼都改變不了。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人不會一帆風順,苦難也不會一直常在,有時候苦難不過是化了妝的幸福,生命要有縫隙,陽光才能照射進來。

劉禹錫一直不肯低頭,於苦難中修行,留了無數流傳千古的佳句。點亮智慧的心燈,靈魂就會圖騰,把內心修成什麼樣的風景,你就擁有什麼樣的人生風景。

有人問我究竟怎樣才能寫出好的詩詞或者文章?

我的回答是多讀詩詞,“一個人會成為什麼樣的人?與詩詞有關,詩詞讓你溫文爾雅、謙遜有加,詩詞更能提升你的文化與素養。”

尤其是學生時代,積累了詩詞就等於積累了加分秘寶。

詩詞更能讓你在學校在社會大放光彩,在同齡人中你會更早寫出錦繡文章,在演講時更能夠出口成章。

詩詞對於人們的影響不可謂不大,在詩詞裡面,人們還可以找到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找到人生的標杆。

就拿中南大學楊雨教授來說,她作為《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的評委,對詩詞就頗有研究,他認為兒童時期就應該給孩子多讀詩詞。為此,他與同為評委的湖南師範大學教授湯素蘭一同推薦《中國詩詞大會》這套書。

大唐第一“刺頭”詩人:生命要有縫隙,陽光才能照進來

其實市面上有很多關於詩詞類的書籍,但是他們之所以推薦這套,主要是因為裡面詩詞量豐富,趣味性濃厚,看完之後還能瞭解古代歷史以及當時的地理環境,無形當中加強了對詩詞的理解和記憶。

最主要的一點就是,裡面的詩詞將一些常用的字放在一起,家長可以和孩子玩飛花令的遊戲,在玩的過程中學習詩詞,是極為快樂的,孩子也不覺得無趣。

這套書一共8本,裡面圖文並茂,還將每句詩詞的要點註明,怪不得深受好評。

讀完這些書,你會發現自己談吐與寫作和以前完全不一樣。

如果你也喜歡詩詞,不妨在閒暇之餘,讀一讀古代的詩詞,陶冶情操。書不貴,109元8本

感興趣的家長們可以點選下方連結購買:

大唐第一“刺頭”詩人:生命要有縫隙,陽光才能照進來

發B 正版8冊中國詩詞大會書籍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讀中國古詩詞

¥

109

度小店

月銷4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