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期統治黑暗,農民不堪重負紛紛起義,朱元璋滅元建明

引言

元朝後期,帝位爭奪糾紛不斷。從1308年至1333年,6年間就換了5個皇帝。每一次帝位爭奪,往往導致整個統治集團成員捲入,結果造成內部的分裂和政權的動搖,也常使政權落入權臣之手。仁宗時鐵木迭兒把持朝政,文宗時燕鐵木兒獨掌政務;順帝時伯顏專權,中書省、樞密院官員多出其門下,上朝時,視其臉色行事。每散朝,一擁而退,朝廷為之一空。

元末農民大起義

武宗以後各個皇帝荒淫昏庸,揮霍浪費,政治十分黑暗。新皇帝即位,照例大肆賞賜,動輒百萬鈔,田數千頃。仁宗時政府歲人鈔280萬錠,支出達2000萬錠,其中大部分用於賞賜蒙古貴族。泰定帝祭祠禮佛,歲用鈔數千萬錠。武宗隨意把官職作為禮物送人,1307年,他不經中書省而直接給予官職者800餘人。順帝賣官論價而沽,監督官職皆購買而得。

民謠曰:

“天高皇帝遠,民少相公多”。

這些官員到任後貪贓枉法,橫行無忌,以致元后期“數十年來風俗大壞,居官者習於貪,無異盜賊。已不以為恥,人亦不以為怪,其間頗能自守者,千百不一二焉”。官吏貪錢,名目繁多,部屬參拜要“拜見錢”,逢節要“追節錢”,生辰要“生日錢”,辦事要“常例錢”,無事要“撒花錢”,迎送要“人情錢”。

元朝末期統治黑暗,農民不堪重負紛紛起義,朱元璋滅元建明

大批蒙古貴族、官僚透過受賜、佔奪等方式轉化為大土地所有者。漢族地主階級也大肆兼併土地,福建崇安縣六分之五土地集中在地主手中。他們以極苛刻條件租給農民。武宗一個近臣佔江南田地1320畝,平均每畝收租4石,高於當時地租率1倍。燕鐵木兒承包平江官地500頃,每畝向政府交租2鬥,而以當時地租率一般每畝2石計算,一轉手獲利9石。

蒙石貴族還利用權勢勒索佃戶,淮南王在揚州的家人時常縱騎下鄉“索債徵租,驅迫農民,剽掠麥禾”。

漢族地主對佃戶的剝削,同蒙古貴族一樣兇狠。江南各地的地主除徵收地租外,還強行向佃戶徵收絲料、附加糧,甚至強迫佃戶代服差役,干預佃戶男婚女配,將佃戶隨田典賣。不僅漢族農民在如此殘酷壓榨下倍受痛苦,就是名義上享有特權的漠北蒙古人民也普遍陷於貧困。1308年和林一帶南下的流民達80多萬戶,不少破產的蒙古人出賣子女給色目人、漢人為奴婢,甚至還有破產的蒙古人被販運到印度、阿拉伯出賣的。

元后期,政府人不敷出,一方面加緊蒐括,一般稅收,包括商稅增加了50倍,另一方面又濫發紙鈔,奸人又乘機印造偽鈔,惡性通貨膨脹引起物價飛漲,大都市場上10錠鈔買不到1鬥粟,社會經濟陷入嚴重的危機。

由於政治腐敗,水利常年失修,致使黃河經常氾濫,中原又連年災荒,人口存亡相半。據統計,1329年全國有饑民800多萬人,朝廷竟視而不見。不幾年,廣東、河南、四川、福建、東北、西北、湖廣等地不斷髮生暴動。正如元末社會流傳的一首散曲所說:

“堂堂大元,奸佞當權,開河變鈔禍根源,惹紅巾萬千。”

以伯顏為首的部分蒙古貴族企圖以加劇民族壓迫矛盾來瓦解人民的反抗。

元朝末期統治黑暗,農民不堪重負紛紛起義,朱元璋滅元建明

下令廢科舉,禁漢人學蒙文,以堵塞他們的仕途,並揚言殺盡張、王、劉、李、趙5姓漢人,還企圖廢順帝另立皇帝。伯顏所作所為如火上澆油,使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極度激化,小規模起義遍及全國,僅京南地區就達300多起。這些起義預示著農民大起義風暴已經來臨。

1351年政府徵集25萬民工治理黃河。監督治河的官兵,鞭打民工,剋扣口糧,民工怨聲載道。白蓮教首領劉福通看準了機會,預先埋了個獨眼石人在即將開工的黃陵岡(河南蘭考東)河道上,並隨即廣為散佈流言:

“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

。當民工挖出石人,見刻的字與流傳的民謠相合,群情激昂,劉福通趁勢領導農民在穎州起義,託言起義首領韓山童為宋徽宗八世孫。

義軍頭纏紅巾,叫紅巾軍。不料事機不密,韓山童被害。劉福通衝出官軍包圍,率眾攻下穎州,開倉濟民。接著攻佔亳州(安徽亳縣)、真陽(河南正陽)、確山(河南確山)、汝寧(河南汝南)、息州(河南息縣)、光州(河南潢川)等地,從者10多萬。劉福通領導的紅巾軍主要活動在今安徽、河南、河北一帶,是為北方紅巾軍。

在南方,也有利用白蓮教從事反元活動的紅巾軍,他們以徐壽輝、彭瑩玉為首。彭原是表州(江西宜春)慈化寺和尚,善於治病,在群眾中有很高威信。後來避難淮西,彭推布販徐壽輝為首領,1351年攻下蘄州,很快又攻佔了武昌、安陸(湖北安陸)、沔陽(湖北沔陽)、江州、饒州等地。與紅巾軍起義同時,1348年浙東方國珍起義,1353年泰州張士誠起義。方出身佃農,張為私鹽販,他們領導的反元鬥爭,牽制了部分元軍壯大了紅巾軍聲勢。

元朝末期統治黑暗,農民不堪重負紛紛起義,朱元璋滅元建明

劉福通攻佔潁州後,元政府十分恐慌,急派也先不夫率30萬大軍進剿,但懾於紅巾軍聲威,士兵怕與紅巾軍作戰。一天晚上,元軍驚呼義軍劫營,盡棄輜重逃走。1355年劉福通奉韓林兒在亳州稱帝,國號大宋,中原各地義軍盡皆歸附。1357年,劉福通分兵三路北伐,東路軍一度打到大都附近的通州,元順帝曾打算北逃,中路軍人江西,經大同,1358年攻下上都,燒燬蒙古宮殿;西路軍攻佔長安、四川、甘肅、寧夏等地。與三路軍進軍的同時,劉福通攻佔汴梁並以汴梁為都。這時紅巾軍的勢力西至甘肅,南過閩廣,北抵幽燕,東逾齊魯,達到了極盛時期。

方國珍一直活動於浙東臺州、溫州等沿海地區,是元末擁軍割據的一支實力,但他屢次降元,最後投降了朱元璋。張士誠自泰州起義後南下,據有今江蘇南部的蘇州、湖州及杭州等地,

投降了元朝,後為朱元璋所滅。

劉福通領導的北方紅巾軍建都汴梁後,逐漸處於不利形勢。北伐三路大軍事前無精密佈置,軍令不統一,彼此間不能配合,且相互傾軋,又慣於流動作戰而無根據地,前方勝利,後方又遭敵人攻擊,因此三路大軍分別被元軍鎮壓。與此同時,汴梁也遭到元軍圍攻,韓林兒、劉福通撤退到安豐。

劉福通被張士城部將所殺,韓林兒後來溺死,北方紅巾軍至此失敗。韓、劉領導的紅巾軍雖然失敗,但反元鬥爭13年,大小數百戰,給予蒙古貴族和漢族官僚地主以沉重打擊,從根本上摧毀了元朝的統治。

元朝末期統治黑暗,農民不堪重負紛紛起義,朱元璋滅元建明

就在劉福通穎州起義的次年,投奔濠州郭子興紅巾軍的朱元璋,由於作戰勇敢,足智多謀,深受郭子興器重,招為女婿。後來,成為這支義軍的領袖。朱元璋吸收地主階級知識分子李善長、劉基、朱升等為謀士,並採納朱升“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實力不斷壯大。1356年攻下建康,並以此為根據地,很快據有皖南、蘇南及浙江大部分地區。朱在東南地主階級支援下,注意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生產,多次蠲免田賦,又注意民兵訓練,故其統治區內人民生活安定,軍隊給養也有保證。

朱治軍有法,知人善任。徐達、常遇春二人才勇相當,皆深受朱信任。朱反覆比較二人長短處,常遇春作戰勇敢,不免爭強好勝,容易輕敵。徐達有勇有謀,遇事冷靜,治軍嚴明,所部將士從不騷擾百姓。因此,後來在北伐中,他以徐達為統帥,常遇春副之。

朱元璋佔浙東之時,北方劉福通紅巾軍正與元軍鏖戰。南方紅巾軍首領彭瑩玉犧牲,徐壽輝為部將陳友諒所殺。陳心比天高,他勾結張士誠,欲順流而下,東西夾擊朱元璋根據地建康。結果,陳友諒中了埋伏,張士誠懾於形勢未敢出動。不久,陳友諒又敗,許多部將投降了朱元璋。1363年陳竭盡全力,與朱在洪澤湖大戰36天,陳友諒中流矢死,其子降。朱進佔武昌。1365年朱元璋攻張士誠,蘇州城破,張自縊死。勢單力孤的浙東方國珍投降。朱元璋乘勝派兵南下攻佔閩廣,奄有東南半壁。

元朝末期統治黑暗,農民不堪重負紛紛起義,朱元璋滅元建明

朱元璋從此獨樹一幟。本為韓林兒左副元帥的朱元璋次年趁劉福通兵敗被殺,派人去瓜布江中沉殺了韓林兒,並在討伐張士誠檄文中辱罵白蓮教是“妖言”、“妖術”,汙衊紅巾軍“焚蕩城郭,殺戮士夫,茶毒生靈,無端萬狀”這時的朱元璋徹底背叛了農民軍,完全轉化為地主階級的代理人了。

與此同時,元代統治者更加腐化墜落,宮廷政變不斷髮生。掌握武裝的擴廓帖木兒、孛羅帖木兒與漢族官僚李思齊等彼此攻殺,到處掠奪,給人民帶來深重苦難。

結語

1367年朱元璋決意北伐。討元檄文中提出了“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口號,又指責擴廓帖木兒、李思齊等人“假元號以濟私,持有眾以要君”還保證蒙古人、色目人雖不是漢族,只要“願為臣民者”皆與中原人同等對待。徐達、常遇春率25萬北伐大軍勢如破竹,先後在山東、汴梁、潼關等地擊敗擴廓帖木兒、李思齊、張思道的軍隊。1368年連下臨清、德州、通州,元順帝率眾臣北逃。8月,北伐軍進佔大都,元亡。同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改元洪武,是為明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