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走出“舒適區”,逗留在“學習區”,別硬逼著去“恐慌區”

一、媽媽,是我偷走了您的耐心嗎?

讓孩子走出“舒適區”,逗留在“學習區”,別硬逼著去“恐慌區”

媽媽,自從我上了小學,您在輔導我做作業的時候,總在我身後咆哮如雷:“你是豬嗎?!這麼簡單都不懂!”打我腦袋的時候,還常常把我的眼鏡打落在地上。這時,我害怕極了,渾身發抖,根本聽不清楚您說的話,因為我一直防備著著你的巴掌,不知什麼時候又要落在我背上。有的時候,我看著您發怒的眉毛擰到了一起,眼睛裡迸發出一道道刀一般鋒利的光,我手足無措,我不知道是看題好,還是看您好,因為當我看題開始寫字時,我特別

以前,您對我是那麼好,帶我去蓮花山搭帳篷,帶我去遊戲廳開賽車,帶我去日本吃壽司。現在,只要一輔導作業,您就變了,變得那麼狂躁,那麼可怕。我感覺,是我偷走了您的歡樂,是我偷走了您的溫柔,是我偷走了您的耐心!可,我不是小偷!

媽媽,我不是豬,也不是小偷,我們可以回到過去那樣嗎?

讓孩子走出“舒適區”,逗留在“學習區”,別硬逼著去“恐慌區”

二、龍生龍鳳生鳳,是對的嗎?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這句話是對的嗎?

生物學家高爾頓就此專門做過研究,他發現,身高特別高(矮)的父母生的小孩並不會特別高(矮),而是會“均值迴歸”,就是比正常略高,到孫子輩就幾乎沒有特別的了。個人成就也體現了這個“均值迴歸”的趨勢,特別有成就的父母,生的小孩成就往往只有36%的機率還是高成就,到孫子輩就降到9%的機率了。

這麼說來,“富不過三代”,還是有科學依據的。但是,明明很多“富二代”混得比我們好啊!其實,這不是他本身的成就,而是他利用了資源、利用了工具、並在其父母的頂級顧問團隊安排下(採用家族信託等工具),才取得的“成就”。一旦脫離這些資源,他們和我們身邊的同學還真的沒有太大區別。所以,強制家族繼承的企業或組織,長期下去,是幹不過挑選出來的職業經理人的。

讓孩子走出“舒適區”,逗留在“學習區”,別硬逼著去“恐慌區”

三、“天才”和“人才”之間差一個“二”字

你罵小孩是“豬”,估計自己是屬於比較有成就的,那麼,看完高爾頓的研究結論,也應該服氣了。如果,你自己本來就是屬於一般的普通人,你還指望小孩特別聰明,最好是個天才。“天才”和“人才”之間差了一個“二”,你靜下心來品品。

你靜下心來,想想這幾個月,你做成功了幾件事?說不定,除了每天看到“支付成功”,其它也夠嗆。

人的一生可能會有三大發現:

發現自己父母是普通人;

發現自己是普通人;

發現小孩也是普通人。

世上諸多事情,都符合正態分佈,68%的人都是普通人,高人只佔13。6%,“豬”也只佔13。6%。華為考核結果“A”的比例強制性是10%,估計也是這樣來的。

讓孩子走出“舒適區”,逗留在“學習區”,別硬逼著去“恐慌區”

四、媽媽們,不要那麼焦慮,畢竟20年後都要一起跳廣場舞

認識到小孩是普通人,那就隨意,聽之任之嗎?

非也。

讓孩子走出“舒適區”,逗留在“學習區”,別硬逼著去“恐慌區”

平時,要陪伴小孩,讓他走出“舒適區”,逗留在“學習區”,但是不要硬逼著小孩長期去“恐慌區”。恐慌區,真的只有像蜘蛛俠一樣的人,才能飛簷走壁,其他人在蜘蛛俠面前,就成了“風口的豬”,隨時都會掉下來。

學習和練習,比如:每天10個新詞語,3道奧數題,30分鐘鋼琴,簡簡單單的要求,持續下去,就會不停地擴張舒適區和學習區的範圍,幾年後,一定會收穫一個意外的小孩,看著比較像自己生的。

有個老師告訴我,根據他多年的觀察總結,能把課本上的題目掌握的同學,正好可以滿足大學本科的分數要求。

讓孩子走出“舒適區”,逗留在“學習區”,別硬逼著去“恐慌區”

想想自己的小孩,大機率最終只能上一般的大學,真的“價值迴歸”了,是不是還很心塞?

希望媽媽們不要攀比,不要那麼計較,畢竟20年後都要一起跳廣場舞。

五、媽媽們,重新成為小孩的好朋友吧

很多人是第一次做父母,第一次輔導小孩作業,把桌子拍爛的,把櫃子踢跨的,把自己搞成抑鬱的,甚至心臟病發作的,簡直把一生的憤怒都發洩出來了。而小孩,也被自己嚇得唯唯諾諾,缺乏自信,思維混亂,說不定小小的心靈從此留下陰影。

勇敢地去改變吧,從今晚做起,回到過去,重新成為小孩的好朋友!

讓孩子走出“舒適區”,逗留在“學習區”,別硬逼著去“恐慌區”

讓孩子走出“舒適區”,逗留在“學習區”,別硬逼著去“恐慌區”

老師是閱人無數的,看看老師的評語,多麼淡定!

讓孩子走出“舒適區”,逗留在“學習區”,別硬逼著去“恐慌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