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尼亞文學史,在戰爭烈火之中,誕生後並且文明於世

引言

高聳的鬥獸場殘垣之外,西側的君士坦丁凱旋門,精美絕倫、恢宏大氣,千年逝去,已是殘跡斑斑,卻仍在風雨中,與古羅馬鬥獸場共同見證曾經的歷史輝煌。威武英俊的馬上巡警穿梭往來,古老的紅輪馬車和身著古裝的武士彷彿將讀者帶回那遙遠的古羅馬時代。

瓦拉幾亞和摩爾達維亞

在1601年“勇士米哈伊”死後,瓦拉幾亞和摩爾達維亞再次被土耳其宮廷掌控,爭取自由的鬥爭也在繼續。公國的政治生活被貴族們控制著,統治者們任何想要加強自己權威的企圖都受到阻礙。王子們靠賄賂登上王位,並且頻繁地更換,從而不斷地削弱了自己的權威,卻使土耳其宮廷日益富有。

拉杜瑟本

拉杜瑟本(統治期為1602-1611年)是“勇士米哈伊”在瓦拉幾亞的直接繼承人,並且延續同樣的反奧斯曼政策。1603年,他以哈布斯堡王朝皇帝的名義派遣軍隊進入特蘭西瓦尼亞,並廢黜了反哈布斯堡的統治者莫伊塞斯則克萊。1611年,特蘭西瓦尼亞統治者加布裡埃爾巴斯瑞又反過來進犯瓦拉幾亞,但是被拉杜瑟本擊敗了。正當兩支軍隊激戰時,土耳其入進入了瓦拉幾亞,並立他們自己的候選入拉杜米赫內亞為王。拉杜瑟本最終被迫流亡維也納。

拉杜米赫內亞

拉杜米赫內亞在1611-1616年,以及1623一1626年間是瓦拉幾亞的統治者。在1616-1623年間,他是摩爾達維亞的統治者。人們認為,他是第一個從君士坦丁堡的法納爾地區——亦即後來所知的法納爾入的聚居地——選拔希臘人到羅馬尼亞擔任高官的統治者。日後羅馬尼亞歷史上被稱為“法納爾人時期”的那個歷史階段就是從此開啟的。

希臘人逐漸成為地主,並招致了當地地主的強烈關注和怨恨,反對希臘人的起義在各州都有發生。第一次暴力反抗於1617-1619年發生在瓦拉幾亞,許多希臘地主和商人被殺。第二次起義發生在1631年,最終迫使瓦拉幾亞的統治者利昂托馬薩在7月15日發表宣告指出:

“國家所有的需要及睏乏都應歸罪於外來的希臘人,他們干涉宮廷事務,毫無憐憫地出賣我們的國家,且大肆發放高風險。”

這一宣告中下令將國內所有的希臘人驅逐出去。

摩爾達維亞的政治情況也同瓦拉幾亞的差不多,但還飽受土耳其與波蘭之間的戰爭之苦,交戰全部是在摩爾達維亞的土地上進行的。

加斯帕哥提阿尼(統治期為1619一1620年)國王與其他兩個公國聯合對抗土耳其人,但卻在雅西被兩個當地貴族暗殺了。摩爾達維亞在1699年《卡洛維茨條約》的簽署帶來和平之前,一直是波蘭和土耳其軍隊相互攻伐的戰場。

馬太巴薩拉布和“惡狼巴澤爾"

17世紀前半期出現了兩個傑出的統治者,瓦拉幾亞的馬太巴薩拉布(統治期為1632-1654年)和摩爾達維亞的“惡狼巴澤爾”(統治期為1634-1653年),他們幾乎在同一時期統治著這兩個公國。這兩個國王都成功地運用了嫻熟的外交手段和軍事才能為自己的國家爭取到了一定程度的獨立和穩定,並都大力推進文化藝術事業的發展,還為宗教建設提供了資金支援。

馬太巴薩拉布統治瓦拉幾亞時,允許地主靠暴力將士兵和外國僱傭軍變為農奴。馬太去世後,爆發了一場由士兵和大量農民發起的流血起義,後來被稱為“西米尼革命”。其最先發生在鄉村,但很快便蔓延到一些主要城鎮,包括布加勒斯特。這次起義導致了雙方大量人員傷亡,同時也使許多城堡和農莊變為一片廢墟。這場反叛最終被馬太的繼承者康斯坦丁瑟本(統治期為1654-1658年)在特蘭西瓦尼亞國王喬治洛克克茲一世的幫助下鎮壓下去。

康塔庫茲諾家族和康泰米爾家族

這兩個公國都深受內部混亂以及各大家族之間爭權奪利之若。這些競爭甚至形成了貴族間的世代仇恨,乃至引發暴力衝突。瓦拉幾亞國王格雷戈裡吉卡(統治期為1660-1664年)將康斯坦丁康塔庫茲諾殺害了,後者是馬太巴薩拉布的顧問以及拉杜瑟本的女婿。這導致了長達15年的戰爭,以及統治者的四次更替。最後康塔庫茲諾家族取得了王位,康斯坦丁的兒子瑟本康塔庫茲諾成為國王。

瑟本釆取了種種措施加強自己在貴族中的權威,並且繼續著為爭取公國的獨立與奧斯曼帝國的鬥爭。

羅馬尼亞文學史,在戰爭烈火之中,誕生後並且文明於世

在1&83年圍困維也納時,這兩個公國都曾派遣軍隊幫助過土耳其人。此後,康塔庫茲諾國王尋求同奧地利人的妥協,並與波蘭和俄國建立了聯絡,以期望建立一個巴爾幹聯盟對抗土耳其人。他最終在1688年同奧地利皇帝利奧波德-世簽訂了一個條約,奧地利承認瑟本康塔庫茲諾國王的權威及其繼承權,作為回報,瓦拉幾亞接受奧地利為宗主國。然而,康塔庫茲諾國王在其大使前往維也納最終簽署條約的路上時去世了。

1683年到1691年間,摩爾達維亞遭受了波蘭、土耳其和軸靶人的數次進攻。康斯坦丁康泰米爾(統治期為1691-1693年)在1690年與奧地利簽署了《錫比烏條約》,約定摩爾達維亞在奧地利軍隊抵達多瑙河和錫雷特河時,應立即斷絕與奧斯曼帝國的往來和軍事合作。但是奧地利軍隊從未行進到那麼遠。

迪米特里耶康泰米爾(統治期為1710-1711年)轉向俄國尋求幫助。17

11年8月24日簽訂的《盧茨克條約》承認摩爾達維亞的國家獨立,以及康泰米爾家族的繼承權。

但俄土戰爭(1710-1711)以土耳其的勝利結束,俄國人敗退。康泰米爾國王不得不逃往俄國避難,並在那裡度過了餘生。結果,土耳其政府不再相信這兩個公國當地的統治者,而開始直接任命。因為法納爾人已經擔任過許多政府高官職務,也從事過駐外活動,他們便被認為是派遣到羅馬尼亞諸公國進行管理的最佳人選。迪米特里耶康泰米爾被尼古拉斯馬瓦羅考達特所取代,後者成為第一個土耳其政府指定的法納爾人總督。

康斯坦丁班考瓦努

瑟本康塔庫茲諾在瓦拉幾亞的王位繼承人是他姐姐的兒子,康斯坦丁班考瓦努(統治期為1688一1714年)。他是瓦拉幾亞最傑出的統治者之一,總共統治了26年,這也是瓦拉幾亞歷史上統治時間最長的紀錄。在他的領導下,瓦拉幾亞的經濟和文化發展都有了顯著進步。

在對外政策方面,儘管面臨著來自各方面的擴張壓力,但他堅持瓦拉幾亞的自治,並且沒有發生軍事介入事件。

事實上,當他與俄國沙皇彼得大帝簽訂條約,以俄國的支援為條件結束與土耳其的附庸關係時,便被利奧波德一世皇帝稱為“帝國的國王”,與此同時,也被土耳其宮廷授予同樣的稱號。然而,與俄國人的協議最終給他帶來了死亡。他被康塔庫茲諾家族背叛,很快地押解到君士坦丁堡。他在那裡被囚禁、拷打,最後同他的兩個兒子和女婿一起被處死。班考瓦努的繼承者斯特凡康塔庫茲諾(統治期為1714一1715年)也在1716年被處死。於是,瓦拉幾亞的統治權被授予了第一任由土耳其宮廷指定的法納爾人,前瓦拉幾亞總督尼古拉斯馬瓦羅考達特。

文化發展

17世紀在羅馬尼亞的文化史上開闢了一個卓越的時代,包括藝術和建築上的大復興。

許多輝煌宏偉的教堂與修道院都是在馬太巴薩拉布和“惡狼巴澤爾”統治時期修建的。

羅馬尼亞17世紀建築中最具有永恆價值的成就,就是巴澤爾下令在雅西建造的三主教大教堂雖然巴澤爾是個暴君,他制定了一部《刑法典》,規定強姦犯要被強姦,縱火犯要在火裡活活燒死,但是他也在雅西捐建了大量的教堂、修道院和學校,並將印刷技術帶回了摩爾達維亞,大大促進了摩爾達維亞文學的繁榮。學校和出版社都設在三主教教堂中,起初那是一座修道院。整個教堂的外牆都雕刻著像蕾絲花邊一樣複雜的鋸齒型花飾、波浪型花飾和圓花飾。其基本設計是古典拜占庭式的,在內殿上有兩根八角形鼓形座,門廊則是摩爾達維亞風格。現在,這座教堂已經成為一座博物館,裡面有迪米特里耶康泰米爾和亞歷山德魯伊萬庫扎的石棺,後者在1859年完成了摩爾達維亞和瓦拉幾亞的統一。

羅馬尼亞文學史,在戰爭烈火之中,誕生後並且文明於世

康斯坦丁班考瓦努推動了教育與文化發展,開放學校並建立出版社。他也同樣在瓦拉幾亞建立了大量的教堂和修道院,以及其他結合東西方建築風格的美輪美奐的建築。

這一綜合的建築風格被稱為“羅馬尼亞風格”,亦即後世聞名的“班考瓦努風格”。

羅馬尼亞文學史可以粗略地劃分為三個階段:斯拉夫時期,從16

世紀中期到1710年;希臘時期,從1710年到1830年(也稱“法納爾時期”);以及現代時期,從1830年至今。

從斯拉夫語到羅馬尼亞語的轉變非常緩慢。斯拉夫語在中世紀早期就是教會的通用語言。所有的祈禱書都是用斯拉夫語寫的。第一部《福音書》是於1560年由一位叫克瑞斯的希臘正教輔祭在特蘭西瓦尼亞的布拉索夫翻譯的。他又在1570年翻譯了《佈道書》。那時羅馬尼亞語還沒有在教會中使用。

布拉索夫是那一時期羅馬尼亞最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

由於布拉索夫擁有印刷機,大量羅馬尼亞語的圖書都是從這裡傳播到所有三個羅馬尼亞公國去的,為羅馬尼亞的文學語言奠定了基礎。在“惡狼巴澤爾”統治摩爾達維亞時期(1634-1653),—家專門出版羅馬尼亞語的重要宗教書籍的出版社建立了起來。這個出版社後來被毀,但是在摩爾達維亞大主教(1610—1686年在位)多索夫泰的支援下繼續在波蘭印刷。多索夫泰同時也是一位詩人,接受過良好的教育,掌握羅馬尼亞語、希臘語、波蘭語、古斯拉夫語和拉丁語。他最重要的作品是《韻文詩篇》(1673)和四卷本的《聖徒傳》1682),這些作品都極大地推進了羅馬尼亞文學的發展。1679年,在他的幫助下,一臺新的印刷機從俄國被帶回到摩爾達維亞,多索夫泰用它印刷了第一本羅馬尼亞語的禮儀經文,他也是第一個在教會禮拜儀式中使用這些禮儀經文的主教。這些禮儀經文是由耶利米亞卡卡瓦拉1697年在雅西根據希臘語翻譯過來的。羅馬尼亞語在17世紀末成為教會的法定語言。

羅馬尼亞文學史,在戰爭烈火之中,誕生後並且文明於世

迪米特里耶康泰米爾(統治期為1693年。1710-1711年)推動了摩爾達維亞文學的發展。他自己就是一位傑出的作家、歷史學家和哲學家,並著有多部著作。他寫了第一部羅馬尼亞語小說《難解的歷史》,羅馬尼亞文為他的《奧斯曼帝國興衰史用拉丁文寫成,並在18世紀被翻譯成英文、法文和德文。1711年後,他的大部分著作以俄文寫成,這有助於他獲得廣泛的聲譽。他還曾被選為柏林科學院院士。

這一時期的羅馬尼亞語書籍都是用斯拉夫語的西裡爾字母拼寫的,拉丁字母直到1830年才開始推廣使用。

追溯到17世紀,藝術和建築上的巴洛克風格在羅馬尼亞隨處可第五羅馬尼亞諸公國(1601-1821)見。那一時期,瓦拉幾亞和摩爾達維亞的村莊數量都在增長,一些城鎮逐漸發展成為商業中心。瓦拉幾亞的布加勒斯特和摩爾達維亞的雅西成為貿易和文化的中心。

在康斯坦丁班考瓦努統治時期,布加勒斯特的人口估計已達5萬人,是當時東南歐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結語

我敬仰羅馬,作為世界第一大帝國,誕生後並且文明於世。在不斷地承受內部分裂與外部侵略的情況下還能維持千年不倒,這種堅強的氣勢是沒有帝國能與之相比。在羅馬尼亞文學史,在戰爭烈火之中,我敬仰羅馬,“條條大路通羅馬”顯示出那凌駕於歐洲眾國之上的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