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明確反對倚聲填詞作法,其深層意義在於承認詞的文學獨立性

詠史詞,首發於北宋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懷古)。自公元 960 年北宋王朝的建立,到仁宗慶曆時期,近百年的承平,一方面促進了經濟的繁榮,一方面也醞釀了國內外的危機,首先激起了身居要職的文人士大夫對現實的關心。在歐陽修、梅堯臣、蘇舜欽的領導下發起了詩文革新運動,滌除西昆末流之繁縟雕聵,以復興風雅為名,變革詩風,使詩歌從宮廷娛樂轉向社會民生,從書卷典故轉向生活感受,進而波及到以反映男歡女愛、離愁別恨為主體的詞。

王安石明確反對倚聲填詞作法,其深層意義在於承認詞的文學獨立性

王安石首先明確反對倚聲填詞的作法,其深層意義在於承認詞的文學獨立性,將文學性的詞從音樂的附庸中拯救出來,從而開拓詞的題材境界,詞中“懷古”題材的誕生即是其表徵。詠史詞從題目上看有幾種形態:一是登臨(或經行)某地,以“懷古”之題出之。

王安石明確反對倚聲填詞作法,其深層意義在於承認詞的文學獨立性

這類詞以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懷古》、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周邦彥的《西河·金陵懷古》為代表。這類詞形同詠史而更有張力。其往往將詞人自身眼前之事與古人古事結合起來,在懷古中滲透著當前的意識內容。另如柳永《雙聲子》(晚天蕭索),周邦彥的《西河》(長安道),雖未以“懷古”為題,但根據內容,很容易判斷出其屬於懷古傷今之詞。

王安石明確反對倚聲填詞作法,其深層意義在於承認詞的文學獨立性

《雙聲子》詞,寫詞人登臨蘇州郊外靈巖,“想當年、空運籌決戰”,而今“香徑沒、徒有荒丘”,看“斜陽暮草茫茫,盡成萬古遺愁。”《西河》寫詞人行於長安道上,“追思唐漢昔繁華”,卻見“未央宮闕已成灰”,“到此際”“對此景”,想當時,悲現實。再有是詠史詞中比較特殊的一類,以秦觀的“調笑令十首並詩”為代表。

王安石明確反對倚聲填詞作法,其深層意義在於承認詞的文學獨立性

調笑令也叫調笑轉踏,是北宋時流行於汴京的一種演唱形式。“它以一曲連續演唱,每一首詠一事,共若干首,詠若干事。”秦觀的十首調笑令分詠古代的十位美女。分別是王昭君、樂昌公主、崔徽、無雙、灼灼、盼盼、鶯鶯、採蓮、煙中怨(阿溪)、離魂記(倩娘)。

王安石明確反對倚聲填詞作法,其深層意義在於承認詞的文學獨立性

每一曲前有詩,是唱曲前的“致語”,相當於引子,用來介紹唱詞所要展開的故事大意。從內容上看,用於念語的齊言“詩”,比曲子更加飽滿豐富。詩中不僅交代了事件的首尾,突出了人物的處境,如登氈車、行入陰山路的描寫,而且也強調了曲子中人物的情感發展。“詩”在這裡更像是敘事文,曲子則著重唱出故事中的情感。

王安石明確反對倚聲填詞作法,其深層意義在於承認詞的文學獨立性

曲中的人物不僅有歷史上實有的王昭君、樂昌公主,歌妓崔徽、關盼盼,名妓灼灼,也有唐傳奇中的虛構角色,無雙、崔鶯鶯、阿溪與倩娘,從此可以看出唐傳奇文對詞的影響——唐傳奇為詞提供了故事背景和情感內容,在曲子的傳唱中,這些歷史上實有或虛擬的人物走出參與宋人的情感構建。

王安石明確反對倚聲填詞作法,其深層意義在於承認詞的文學獨立性

曲子中感嘆她們的明媚多嬌,感慨她們的芳華無主,詠懷她們曲折的愛情故事,雖在內容和風格基本上未脫離花間範圍,但是在故事特殊背景和歷史意味的加持下,這些來自史上的美人增添了詞人的認同和同情,在唸唱的儀式中,增加了抒情的表演性質。

王安石明確反對倚聲填詞作法,其深層意義在於承認詞的文學獨立性

當詞中以古人事蹟為典時,常常類似詠史,但實際上並不是詠史。譬如蘇軾的《定風波》(千古風流阮步兵)、《南鄉子》(不到謝公臺)以及《臨江仙》(尊酒何人懷李白)等,這些詞有明確的功利目的,而不是以“詠史”為鵠的。《定風波》是一首贈別詞,題《定風波·送元素》,詞上闕寫道:“千古風流阮步兵。平生遊宦愛東平。千里遠來還不住。歸去。空留風韻照人清。”

王安石明確反對倚聲填詞作法,其深層意義在於承認詞的文學獨立性

《晉書》卷四九《阮籍傳》中記載,及文帝輔政,籍嘗從容言於帝曰:“籍平生曾遊東平,樂其風土。”帝大悅,即拜東平相。籍乘驢到郡,壞府舍屏障,使內外相望,法令清簡,旬日而還。“千里遠來還不住”指元素守杭未久即內召,與阮籍旬日而還正相合。此處正是借阮籍處理政務清正迅捷之典讚譽元素。

王安石明確反對倚聲填詞作法,其深層意義在於承認詞的文學獨立性

詞以“謝公臺”指李公擇任所,以“髯孫”孫權善射戲指由湖州移知廬州濃髯密發的孫覺,以“短李”李紳多才戲稱由鄂州來知湖州身材矮小的李公擇,下闕中的“劉郎”句,有孫之種樹,李來乘涼之意,化原詩句中的諷刺為讚頌,以達到勸李公擇酒的效果。正如胡大雷先生所言,運用典故的目的是“據事以類義,援古以證今”,即以歷史人物代替當今人物,以歷史事蹟證明當今事蹟,因此,歷史人物與歷史事蹟在詞中是沒有獨立地位的,要緊的是替代與證明。而詠史詞則不然,詠史詞中的歷史人物是具有主體地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