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宮廷飲食之得,奶製品攝入充足

中醫典籍《醫宗必讀》中曾提到,“腎為先天之本,脾胃為後天之本”,其意思是由脾胃運化的水谷精微,是人體氣血津液生化的重要源泉。也就是說飲食是保持身體健康的重要物質基礎,是維持自身生命最基本的要素。

飲食與人體健康的關係是許多中醫學者,及西醫營養學家共同研究的課題。

張利依據中國社會穩定與戰爭分裂情況,把歷史分成了九個階段。從被稱為中國第一位皇帝的秦始皇算起,到清朝末代遜帝溥儀為止,把有準確生卒年月記載的,326位皇帝的平均壽命進行了統計。縱觀滿清一代,皇帝的平均壽命為53歲,達到了歷代皇帝平均壽命的最高值。

這個結果當然是與極為講究的宮廷飲食密不可分。

清代宮廷飲食之得,奶製品攝入充足

一、奶源供應充足

御茶房負責為皇帝供備每日所飲用的茶、乳等,關於調製奶茶及茶點製作原料的牛乳來源,即奶牛頭數在《欽定總管內務府現行則例》中有著嚴格的分例規定。皇帝每日分例用乳牛五十頭,每頭牛每天交乳二斤,共一百斤。值得注意的是,

除皇帝以外,皇太后、皇后、貴妃、妃、嬪、皇子及福晉,每天也有乳牛分例的規定。

以確保她們每日享用不同分量的新鮮牛乳。皇太后二十四頭,皇后二十五頭,皇貴妃六頭,貴妃四頭,妃三頭,嬪二頭,阿哥(皇子、皇孫)娶福晉後八頭。為保證牛奶的平穩供應,

康熙皇帝還創立了用七十五頭奶牛,輪流為御茶房供應的制度。

清代宮廷飲食之得,奶製品攝入充足

不僅宮廷日常飲食有奶牛供應,就連皇帝出巡遠行之時,也會隨隊帶著數量不等的奶牛與奶羊,以保證帝后每日乳類攝入。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春,康熙帝在平定三藩之亂後,率隊北上,舉行第二次重要的“東巡之旅”。

這次行程最遠處到達打牲烏拉,隨行人員也比第一次東巡更多。

由於路途遙遠,歷時八十餘天,所呼叫與備辦沿途膳食用品的品種、數量眾多。此行程除了備有日常膳食所需用到的米、面、肉、菜、油等食材外,特意提及御膳房需備擠奶乳牛五十頭、隨行七十頭供用。

在乾隆皇帝南巡期間,也有隨隊奶牛等相關記載。

清代宮廷飲食之得,奶製品攝入充足

二、奶茶飲品

光祿寺備有11名來自蒙古專門負責熬奶茶之人,主要承接朝廷大型筵宴所需奶茶的熬製工作。在每場大宴進餐前,都要有皇帝賜奶茶的儀式,此時奶茶便成為顯示皇恩浩蕩的載體。

乾隆在一篇詩注中寫到“國家典禮,御殿則賜茶,乳作汁,所以使人肥澤也。”。

皇帝賜入宴者奶茶這項“進茶”儀式,在宮廷所舉辦的最高等級宴席如元旦、萬壽、冬至這三大節期間,作為固定禮儀出現。此外在太和殿大宴、保和殿筵宴、春節家宴、千叟宴、文華殿經筵宴、皇帝大婚筵宴、宴請蒙古王公筵宴、外藩貢使筵宴等

宮廷大型宴席中,也必有皇帝賜奶茶之舉。

清代宮廷飲食之得,奶製品攝入充足

乾隆時期,每日供應的牛乳,按規定交給上茶房與茶膳房。帝后等皇室成員日常飲用之奶茶,多在御茶房、茶房中加工,或自行確定加工處。慈禧太后也常飲奶茶,

為慈禧繪製過畫像的西洋女畫師卡爾,記錄了在頤和園德和園戲樓看戲時,慈禧賞賜群臣加了杏仁的甜味熱奶茶

宮廷供不同人群飲用奶茶的配製方法是相同的,其原料由光祿寺統一提供。所用奶茶不是用開水沏兌的,而是需要經過煎煮、熬製等一系列複雜的過程,而且茶、牛奶、鹽的配比也十分講究。

據資料記載,製作一小桶奶茶所需原料有:牛乳三斤半,黃茶二兩,乳油二錢,青鹽一兩以及水。

清代宮廷飲食之得,奶製品攝入充足

熬製奶茶所使用的茶葉是青磚茶,從現代營養學角度看,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單寧、兒茶素、咖啡鹼、氨基酸、蛋白質等,人體需要的營養成分。這些成分與牛奶的蛋白質和脂肪相結合,能幫助人體消化攝入過多的肉類。

茶中的揮發油成分還具有解羶去腥,清除人體內熱的功效。

三、含奶製品的主食與菜餚

據膳底檔記載,乾隆二十四年(1758年)四月七日早膳有奶子飯,乾隆三十年(1764年)一月十六日在黃新莊行宮的晚膳,有奶酥油野鴨子,乾隆四十一年(1775年)一月二十六日,在同樂園晚膳有蒸肥雞,奶酥油炸羊羔攢盤。

清代宮廷每日隨膳及大宴時,食用的餑餑是滿族一種傳統的麵食。

清代宮廷飲食之得,奶製品攝入充足

宮廷製作的餑餑種類眾多,而其中一類稱為“孫泥額芬”,意為奶子餑餑。

孫泥額芬白糕在乾隆膳單中經常出現,如乾隆四十八年(1782年)正月十二日至二十八日,在圓明園十七天的早膳之中,出現了八次之多,乾隆五十三年(1787年)七月七日早膳、七月十七日早膳,乾隆六十年(1794年)一月一日早膳。

乾隆六十四年(1798年)一月一日早膳均連續出現,可見乾隆皇帝對這類奶製品的鐘愛。值得注意的是,在主菜之外,宮廷每頓正餐均有不等數量的副食,稱為“額食”,主要以餑餑、奶子、祭神肉片、盤肉為主。乾隆四十八年(1782年)正月十二日至二十八日,

這十七天額食中奶子的數量之多,幾乎每餐必有一定數量的奶子。

清代宮廷飲食之得,奶製品攝入充足

清人李鬥在《揚州畫舫錄》卷四“新城北錄”中,曾記載乾隆皇帝南巡時,隨從官員所烹五等飲品中有奶子茶、杏酪羹、牛乳餅羹、奶子餅酒,也從側面反映了滿族人對於奶製品的喜愛。

滿族人對奶製品的食用習慣,一直延續到晚清。

除每餐額食包含的奶子外,膳單內菜品也還會出現奶製品。

如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六月九日晚膳的奶酥油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正月初一的早膳、晚膳、晚用以及六月二十六日早、晚膳均有奶子雞蛋膏這道菜品。西洋女畫師卡爾以及德齡,在各自的回憶錄中都提到慈禧的簡單早餐,只有牛奶和餑餑。

慈禧在會見美國的康格夫人時,提供的茶點中也有奶餑餑和烏茶。

清代宮廷飲食之得,奶製品攝入充足

醇賢親王奕譞第七子愛新覺羅·載濤,也提到滿洲貴族喜食牛奶製品,如酪乾(把殘牛乳熬膏成幹)、烏塔(滿語,意為軟奶子餑餑)、奶捲(奶皮子中卷以芝麻鹽及蜜糕)、夏季節令食用的乳酪(以牛乳加糖,放入冰箱內結成)等等。

清代宮廷乳製品攝入充足這一優點,在帝后身體健康中有所體現。

例如乾隆帝在晚年時身體依舊硬朗,仍可以進行騎馬狩獵等劇烈體育活動。據文獻檔案記載,乾隆85歲那年巡幸避暑山莊時,沿途全程騎馬沒有坐轎,並且在帶著晚輩在圍場打獵時,還能自行張弓擊射獵物;

乾隆在其86歲時,仍繼續在避暑山莊附近開展狩獵活動,並且還身手敏捷地用火槍將園中一隻野鹿擊斃。

清代宮廷飲食之得,奶製品攝入充足

馬戛爾尼使團來華的喬治·斯丹東,談到乾隆“走起路來堅定挺拔”,根據這一客觀描述可以推定乾隆在老年時期,並未發生明顯的駝背等骨質疏鬆症狀,可以說這得益於滿族對奶製品攝入的傳統。預防骨質疏鬆,已成為如今老年醫療保健的重要課題之一,

發生骨質疏鬆意味著海綿骨大量流失,骨皮質變薄,骨骼無法承受人自身重量的負荷。

脊椎骨易出現受壓塌陷、變形、發生駝背,此時即使發生輕微的跌跤也會引發骨折,清代宮廷的奶製品食用習慣,很值得我們今人借鑑。

清代宮廷奶製品攝入充足,這一優點也與現代營養學的健康膳食概念不謀而合。

清代宮廷飲食之得,奶製品攝入充足

我國權威醫學專家制定的《居民營養膳食指南》,提供有每日食品攝入的推薦量,其中每人每天推薦的奶類食品攝入量為100克。之所以這樣要求,是因為牛奶所含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及無機鹽,均對人體健康有益。據現代科學研究顯示,

其所含蛋白質包含維持人體健康所必需的氨基酸,屬於優質蛋白,而且消化吸收率很高。

這些蛋白質被人體吸收後可以形成高密度脂蛋白,其具有將體內膽固醇轉化、代謝以及排出的作用。牛奶所含的乳脂肪極易被人體消化,很難在體內沉積;

其含有的亞油酸是人體生命活動所必需的營養物質;含有的乳清酸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

清代宮廷飲食之得,奶製品攝入充足

牛奶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成分是乳糖,其擁有其他常見糖類分子所不具備的特別優點,可以促進人體對於鐵、鈣、鋅等,多種微量元素的吸收,

促進腸道內如乳酸菌、雙歧桿菌等有益菌的形成,改善腸道健康狀況。

四、總結

首先宮廷的奶源供應十分充分。為了保障宮廷乳製品供應,清朝政府在紫禁城外設立了多家機構,專門負責宮內日常飲食及大宴所需的奶牛畜養及牛乳採備,如內牛圈、外牛圈、三旗牛羊群牧處、慶豐司等。

其次奶茶作為宮廷的一種日用飲料,在膳底檔中也經常出現。

乾隆甚至為奶茶這一飲品寫過一首御製詩,“酪漿煮牛乳,玉碗擬羊脂”。作為佐餐飲品的同時,奶茶也被引入到筵宴場合。

最後除日常飲品外,宮廷對奶製品的食用更體現在菜餚和主食中。

其中牛奶所含的鈣元素等礦物質具有減少膽固醇吸收的作用,此外還可以預防及輔助治療高血壓及心腦血管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