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倆都不想當皇帝,爭著當甩手掌櫃,結果甩了個太平盛世出來

從古至今,中國曆朝歷代對皇位的爭奪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不要說關外民族虎視眈眈的覬覦著,哪怕是在家庭內部,兄弟相爭、叔侄相爭,甚至父子相爭,在中國歷史上都有著比比皆是的案例。

可就有一個朝代卻反其道而行之。有著繼承權的父子二代人不但不為了皇位鬥個你死我活,反而只想著如何把這個皇位拱手讓人。反正是大家都不願意做這個皇帝。這樣的反常行為可不僅詫異到了史學家,還讓我們這些看慣了帝王相爭的宮鬥劇劇情的觀眾深深震驚了。

父子倆都不想當皇帝,爭著當甩手掌櫃,結果甩了個太平盛世出來

或許有人覺得要是連皇帝都當起甩手掌櫃,那一定是這個朝代昏庸無道、衰敗不堪,又或者是兵荒馬亂的雞飛狗跳才無法下手治理吧。但是恰恰相反,這個朝代不但不混亂,反而還是個赫赫有名的太平盛世。

那麼擁有這波神奇的操作到底是哪個朝代呢?這父子二人究竟都是誰呢?答案絕對是最出乎意料的那個。

父子倆都不想當皇帝,爭著當甩手掌櫃,結果甩了個太平盛世出來

備胎的李旦

我們先說說這位父親,他叫做李旦,也就是唐睿宗

。李旦還算是登基做過皇帝的,不過他這個皇位做的是二進二出,最後還是禪讓給了自己的兒子。為何他的帝位會有如此多的變故呢?這和他的母親脫不了干係。

唐睿宗雖然在歷史上不是什麼出名的皇帝,但是他有個相當出名的母親——武則天。武則天的威嚴自不必多做介紹。我們都知道當年唐高宗臨終前封了武則天的兒子李顯為繼位者,而武則天貴為皇后可以垂簾聽政,繼續輔佐李顯。

這李顯初出茅廬處理政務能力十分生疏,甚至都不如自己母親武則天。但是這李顯本事不大,脾氣倒還挺衝的。一言不合就和武則天吵起來,兩人

隔三岔五

的起衝突由來已久。

父子倆都不想當皇帝,爭著當甩手掌櫃,結果甩了個太平盛世出來

這李顯後來又要提拔自己皇后韋氏的孃家人做重臣,遭到自己母親的強烈反對。武則天也不是啥好惹的主,一怒之下把李顯給軟禁起來,又把他皇帝之職給廢了。

但是國家沒了皇帝也不行啊。武則天就想到自己小兒子——李旦。李旦當時年齡尚小而且膽小懦弱,但總比這個讓他糟心的大兒子好啊,況且有她這個母親在保駕護航還能怕什麼呢?也是她就改立李旦為帝以便於穩定人心。

但是武則天垂簾聽政做久了也覺得沒意思,李旦也是個扶不起來的“阿斗”,還不如自己當皇帝呢。於是處心積慮的她又開始計策,對於不服他的人統統鎮壓,為自己稱帝掃清障礙。

父子倆都不想當皇帝,爭著當甩手掌櫃,結果甩了個太平盛世出來

這太后搞政變還是頭一遭,其目的還是自己要想稱帝,實在讓人震驚。況且這其中最大矛盾體還不是自己兒子——李旦,究竟願不願意讓位給母親來稱帝?

要說這李旦還是個明事理的,當前這局勢他是看得一清二楚。武則天的心思他也深知,於其和武則天撕破臉皮,鬧得不可開交,到頭來武則天還要暗算到自己頭上。倒不如自己主動讓賢。

於是李旦成了第一個跳出幹倒戈母親一方的人,

他極力簇擁母親上位,希望他能稱帝主持大局。把母子局面改成兒子主動求母

。這樣一來,武則天的稱帝就名正言順多了。

父子倆都不想當皇帝,爭著當甩手掌櫃,結果甩了個太平盛世出來

就這樣李旦從皇位上退了下來,雖說成了舊帝,不再參與任何爭權奪利,而武則天也不會為難於他。李旦自此可以安安心心地過著自己小日子。

不過這武則天做了15年的皇帝,臨老又開始頭疼自己繼承人了。再三斟酌下她還是想把皇位傳位自己大兒子李顯,也就是當年被他廢掉的皇帝。不過李顯有皇帝緣卻沒皇帝命,二度稱帝還沒坐穩個五年,又被自己皇后、女兒和女婿合謀下毒殺害,搞起了唐隆政變。

幸虧有李顯的侄子,也就是李旦的兒子李隆基起兵鎮壓,這才奪下皇權,沒有讓他改姓換朝。那麼問題來了,現在政權落在李隆基的手裡,李隆基的父親李旦還尚在人世,並且還接管過大唐。為避免落人口舌,李隆基不敢自我稱帝,只能先擁護自己父親為帝了。

父子倆都不想當皇帝,爭著當甩手掌櫃,結果甩了個太平盛世出來

因此,這李旦和自己哥哥一樣二度稱帝,唯一不同的是他一次是被母親抬上去,一次是被自己兒子給抬上去的。

這李旦既沒啥能力也啥信心能做好皇帝,可偏偏自己的出身老是被人抬出去當皇帝。估計心裡鬱悶得很,於是就一心想著如何把“皇帝”這個燙手山芋的位置給丟擲去。

另外,他早看出自己兒子有實力有野心,是個當皇帝的好苗子。

於是他這個皇帝沒做二年乾脆找個理由,說自己年事已高,把繼承人位置順水推舟交給李隆基手裡

父子倆都不想當皇帝,爭著當甩手掌櫃,結果甩了個太平盛世出來

就這樣李旦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還沒過世就主動把皇位交給兒子的皇帝,要說他這皇帝做的也確實窩囊,老是再給他人做嫁衣,簡直和傀儡皇帝無異。但是好在他傳給李隆基是個明智的決定,因為此後就開啟唐玄宗的開元盛世,進入大唐的鼎盛年代。

禪讓的李憲

如果說李旦稱帝生涯有那麼幾分的迫不得已,那麼他的兒子李憲則是一點做皇帝心思都沒有,完全是自己讓出去的。這李憲又有著什麼樣的故事呢?話說他還是李旦當年立李隆基之中一個小插曲。

我們要知道唐睿宗育有三子,李憲是長子,李隆基都已經排到老三。按照中國的傳統習俗,立太子應該是立嫡長子為好。所以李旦當年立太子不是沒考慮過李憲,但是李隆基又有平唐隆政變的功勞。所以二者之間擇誰為佳,李旦倒是糾結了很久。

父子倆都不想當皇帝,爭著當甩手掌櫃,結果甩了個太平盛世出來

得知此訊息的李憲先跑到父親表態,說三弟有功有能力,理應立他為儲君。還說自己無德無能,沒法好好管理國家大事。

這樣捧別人貶低自己的作風還真是少見,尤其在帝王爭奪之間哪個不是鬥得你死我活的,哪有這麼謙讓的道理?只能說這李憲也許還真是瀟灑自由慣了,不惜的拿這個皇位來受累。

李隆基聽聞李憲的態度,倒是心裡過意不去了,於是又去跟父親表一次態。

說李憲是長子,理應立他為太子,自己不願去搶大哥的份額

。兄弟兩人這麼謙讓倒是稀有的事情,也不知李隆基只是客套一下,還是不想傷了他的兄弟情分。

父子倆都不想當皇帝,爭著當甩手掌櫃,結果甩了個太平盛世出來

但是不管是真心還是假意,李旦最後還是決定將帝位傳位給李隆基,由他治理大唐。此時一心促成李憲則毫無怨言。

李隆基登基後,不但有著開元盛世的境況,他和李憲的兄弟情還一如既往,身為王爺的李憲雖然搬出宮廷外居住,但李隆基常常會去看望他,和他把酒言歡,笑談風雲,絲毫沒有帝王諱莫如深,兩人手足情深直至終年。這在風雲湧動的皇室裡相當難得的存在啊。

父子倆都不想當皇帝,爭著當甩手掌櫃,結果甩了個太平盛世出來

小結:

唐朝的這對父子兩人如此禮讓皇帝之位,還真是世間難得一見的奇觀。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李旦和李憲主動放棄帝位生生地避免了一場權力爭奪賽。他們不但解除了個人安危的問題,而且更可以獲得當朝皇帝的信賴。

只能說這兩人都是聰明之人。儘管自己做不了皇帝,但是他們可以收穫父子情、兄弟情,亦可以獲得安穩的時光。

比起皇帝的重責,他們可以活得更安心、更瀟灑。況且,從歷史層面來看,李隆基的實力和能力都是有目共睹的,傳位給李隆基是個最明智之舉。若是自己來做這個皇帝,還未必能創出這樣的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