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農村“交公糧”,老一輩農民終生難忘的記憶

提起八十年代的農民,最不能忘卻的回憶就是交公糧,那是個幹勁十足、各地進行比、趕、超的歲月,交公糧就是支援國家建設,就是支援工業發展,為了沒夠多打糧,農民幾乎二十四小時守在田地,抗旱排澇、施肥滅蟲、中耕除草,農民全部的時間都用在耕地上,也因此成就許多的種地能手,時至今日,每每提到以前的種地辛苦,總是能勾起曾經交公糧的影子。

80年代農村“交公糧”,老一輩農民終生難忘的記憶

記得那時,田地耕種幾乎是人力,耕地用的是牛,由於耕種時間比較集中,黃牛要提前預約,實在等不及,就託人藉手扶拖拉機,那可是要油錢功夫錢的,多數普通農民用不起,但是無論多麼困難,每年的莊稼都會及時種上,乾旱的年份,田地的機井用柴油機抽著澆灌農田,為的就是夏季的豐收。

80年代農村“交公糧”,老一輩農民終生難忘的記憶

收割麥子的日期是最難熬的半個月,由於夏季雨水多,趁著天晴趕緊收割,全家出動,無論男女老小,由於當時農業老鼠特別多,村裡有的人家嬰兒實在太小,放在家裡因無人照顧,被老鼠咬掉鼻子、手指的不在少數,這也是那個年代的悲哀,而收割麥子從凌晨到傍晚,烈日炙烤下,風裡裹著熱浪,手上磨出了泡,身上沾滿麥鏽、麥芒,面板被劃破,這都是司空見慣的現象,一塊地的麥子收割完畢,無論多晚都要當天把麥子拉回場裡,等待曬乾脫粒。

80年代農村“交公糧”,老一輩農民終生難忘的記憶

小麥脫粒也要用到黃牛,仍然需要提前預約,而且要給牛的主人煙酒茶水伺候,牛可是人家的命根子,而且牛也要休息及補養,輪到自家打場時,麥秸稈提前用叉子均勻攤在場裡,黃牛套上滾石、烙石,主人拿著鞭子,不停的吆喝著驅使黃牛在麥秸上來回走動,就這樣麥子被壓出來,下午把麥秸稈挑出來堆砌在場地的一角,而麥粒要趁著晚風揚塵裝袋,然後是連續的三天晾曬,這個時候,村幹部差不多要挨家挨戶通知交公糧了。

80年代農村“交公糧”,老一輩農民終生難忘的記憶

交公糧的時間也比較集中,輪到那個大隊,幾個村莊的人都會爭先恐後的去交,推著架子車或者用扁擔挑著,凌晨就要急急忙忙的去糧站,路上到處都是四鄰八村交公糧的農民,糧站前也是排成一個長龍陣,糧站裡的工作人員坐在一個板凳上,面前擺放一張長條桌,喊一聲進入一個,麥子能不能交掉,全屏他一句話,不幹不收,不淨不收,不好不收,有的人不得不拉回去,有時換個檢驗人也許就過了,反正那滋味不好受。

80年代農村“交公糧”,老一輩農民終生難忘的記憶

等交掉公糧,太陽已經落下西山,晚霞把給雲彩鑲上一層金邊,飢腸轆轆的推著空車回家,月牙升起來了,星星也開始眨巴眨巴眼睛,路邊的村莊不時有狗叫聲,也有大人呼喚自家孩童回家的聲音,黑乎乎的夜晚不時有幾處燈火在村莊跳躍,倍增夜行人歸家的心情,而家裡那盞煤油燈永遠亮著,直到交公糧的人回到家,掩上房門,而微弱的光仍從木框窗戶透出。

80年代農村“交公糧”,老一輩農民終生難忘的記憶

時間總是過的那麼快,80年代老一輩人已經老的像個影子,交公糧也早已經取消,換之而來的是如今的豐衣足食,可是那個交公糧的歲月,永遠也無法忘記,你們還記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