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觀音:納蘭性德敬重的女子,貌美才高又貴為皇后,卻被誣陷致死

蕭觀音:納蘭性德敬重的女子,貌美才高又貴為皇后,卻被誣陷致死

蕭觀音:知情一片月,飛燕入昭陽

契丹遼國是個很神奇的國度,雖然現在早已沒有契丹民族,但我一直是想象為同蒙古差不多的地域範圍,其實有些小瞧了,遼國最強盛之時的疆域可真是遼闊,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外興安嶺,南至河北中部的,都是由它掌控的。

自唐末始,遼國便開始了其崛起歷程,及五代戰亂時,大批中原人為避禍亂北遷,人口大增,及至同北宋王朝對壘之時,已是一個當時能影響中原的超級大國了。

由於漢人的湧入,遼帝國受漢人的影響極大,很多制度是從漢人這裡習過去的,不僅官行南北之制,而且逐漸由遊牧向農耕方面發展,一時呈興旺之勢,遼人亦不無得意地自詡道:“吾修文武彬彬無異於中華。”

蕭觀音:納蘭性德敬重的女子,貌美才高又貴為皇后,卻被誣陷致死

不過,最後享國祚219年的大遼王國,幾乎與北宋同時,亡於勃興的後金之手。

也許是受唐朝影響,遼國女性的地位一直很高,在契丹建國後,不說那彪悍蕭燕燕,讓宋人想起就頭疼,還有聰慧過人的蕭瑟瑟讓人懷念,至少還產生了多位對後世產生影響的皇后,而唐宋之時的文學又深深地滲入其中,所以,在這一眾女性中,也為我們留下了一位皇后詩人,她叫蕭觀音。

六宮佳麗誰曾見,層臺尚臨芳渚。露腳斜飛,虹腰欲斷,荷葉未收殘雨。添妝何處,試問取雕籠,雪衣分付。一鏡空濛,鴛鴦佛破白萍去。

相傳內家結束,有帕裝孤穩,靴縫女古。冷豔全消,蒼苔玉匣,翻出十眉遺譜。人間朝暮。看煙粉亭西,幾堆塵土。只有花玲,綰風深夜語。

蕭觀音:納蘭性德敬重的女子,貌美才高又貴為皇后,卻被誣陷致死

這首名為《齊天樂·洗妝臺懷舊》詩,作者是大名鼎鼎的清代詞宗納蘭性德,看著有些生澀,原來裡面不僅用了大量的典故,而且還多處使用了契丹語,難怪有些拗曲難解,這在他的詞作中是很少見的,而他抒情的物件,正是這位“詞意並茂,有宋人所不及者”的蕭觀音。

蕭觀音,遼道宗耶律洪基的第一任皇后,生太子耶律浚,後因諫獵秋山被疏遠,又遭奸佞誣陷與伶官趙惟一私通,被道宗賜死,年僅35歲,其屍送回蕭家,其及孫天祚帝上位,追諡為宣懿皇后。

她家世高貴,男性不是名將便是駙馬,女性不是皇后便是王妃,說來讓人吃驚,她的家族有6人被封為皇后,是遼國最顯赫的貴族,她14便嫁與耶律洪基並深受寵愛。

蕭觀音:納蘭性德敬重的女子,貌美才高又貴為皇后,卻被誣陷致死

蕭觀音從小眉宇間便氣質不凡、清新脫俗又才華橫溢,相貌穎慧秀逸,姿容端麗,因酷似觀音菩薩而得名。

她肯定是遼朝歷史上最有才華的皇后,不僅詩詞歌賦,書曲樂舞都樣樣高於凡人幾多,而且還是一位審美情趣極為豐富之人,她喜歡自己設計服飾,改裝車鑾,每到皇帝出遊之時,那簇擁著華麗車駕及宮人豔美的裙裳,無不出於其手。

她精通韻律,自制歌詞,善彈箏,尤以琵琶為最,稱為當時第一,史書記載為“姿容冠絕,善談論。工詩,善琵琶,能自制歌詞,才思敏捷。”而且,她作詩填詞,天賦異稟,是中國女性文學史上排得上位的詩人。

蕭觀音:納蘭性德敬重的女子,貌美才高又貴為皇后,卻被誣陷致死

虞廷開盛軌,王會合奇琛;

到處承天意,皆同捧日心;

文章通谷蠡,聲教薄雞林;

大宇看交泰,應知無古今。

這明顯是一首應制唱和之作,這自然是歌頌夫君的頌歌,但與普遍的女性詩人溫婉風格不同,她的詩寫得是豪邁激昂,大氣磅礴,如果不看註釋,還以為是初唐的那些朝堂閣臣們寫的應制詩一般。

蕭觀音表面上貌美溫順,但骨子裡卻是有著北方女性特有的粗獷和豪放,而契丹民族豪健尚武的氣質,使得她的作品中呈現著“大丈夫”的氣象,這點其實同與她差不多同時期的李清照有著相同之處。

蕭觀音:納蘭性德敬重的女子,貌美才高又貴為皇后,卻被誣陷致死

史載:“上獵秋山,後率妃從行所在,至伏虎林”,耶律洪基率群臣射獵完畢,令後賦詩一首,她當即寫道:

威風萬里壓南邦,東去能翻鴨綠江;

靈怪大千俱破膽,那教猛虎不投降!

耶律洪基看罷大喜,出示群臣並說道:“皇后可謂女中才子!”這樣的詩,豈是一個普通女子能為?其中透出的那沖天般的豪氣,與易安那“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相比,也是不落下風的。

但是,身為皇后,肯定有著旁人所難以感受的情感,皇帝身邊美人眾多,爭風吃醋,俱想專寵,而“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所以,為人正直,多才多藝,才高又貌美又端莊賢淑的她,必定會陷於這後宮爭鬥的旋渦中心。

蕭觀音:納蘭性德敬重的女子,貌美才高又貴為皇后,卻被誣陷致死

皇后被冷落,本是尋常事,如同漢武帝同陳阿嬌一樣,當年的卿卿我我,隨著皇帝周邊女人的增多,必定會隨風而逝,金屋藏嬌這些誓言對皇帝來說,聽那麼一耳朵也就是了,當不得真的,真要執拗起來,必定是慘遭冷宮之禍。

這蕭觀音也是如此,當皇帝的熱忱已過,尋歡其他嬪妃時,她感到無比的委屈,與陳阿嬌的撒潑犯渾不同,蕭觀音只是含淚作詞,將自己的幽怨寫在詩中,以抒自己的惆悵之情,她希望夫君看到這些詩詞後,能回心轉意,再次回到自己身邊。

蕭觀音:納蘭性德敬重的女子,貌美才高又貴為皇后,卻被誣陷致死

掃深殿,閉久金鋪暗;遊絲絡網空作堆,積歲青苔厚階面。掃深殿,待君宴。

拂象床,憑夢借高唐;敲壞半邊知妾臥,恰當天處少輝光。拂象床,待君王。

這是《迴心院》十首中的前兩首,寫得是思念滿滿,情致纏綿,十首中雖然全無一句對夫君怨恨的言語,是她深宮獨居,傷心寂寞之餘的心聲,但是,當你讀完這十首詩後,定能體味出蕭觀音筆下那和著淚的期盼之情,便讓你能感到,那彩箋之上,必浸染著如桃花般的斑斑淚痕。

蕭觀音的失寵原因其實是多方面的,男人多情,喜新厭舊自是主要根由,其次當然也有著其他嬪妃爭寵進讒之事,但蕭觀音不厭其煩的規勸,以期夫君能遠離小人也是重要原因。

蕭觀音:納蘭性德敬重的女子,貌美才高又貴為皇后,卻被誣陷致死

耶律洪基喜田獵,每每帶著眾臣和一幫嬪妃外出,旬月不歸,於是,蕭觀音作《諫獵疏》呈上,以引用周穆王和夏太康遊獵誤國的故事,希望夫君能汲取前車之鑑,勤勉國事。

這當然引得耶律洪基的不滿,作為道宗皇帝來說,惹不起躲得起,眼不見心不煩,所以,夫妻失和便是必然之結果了,蕭觀音也為她後來悲慘的結局埋下了伏筆。

“張鳴箏,恰恰語嬌鶯。一從彈作房中曲,常和窗前風雨聲。張鳴箏,待君聽。”從這一組詞中,我們一方面能從這哀怨聲中讀出她內心的悽苦,另一方面,亦能體味出蕭觀音詞風的多樣性,這婉約的辭句中,與當年那“哪叫猛虎不投降”的豪放,是完全不同的風致。

蕭觀音:納蘭性德敬重的女子,貌美才高又貴為皇后,卻被誣陷致死

俗話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蕭觀音在不經意間,得罪了一位叫耶律乙辛的權臣,這也是一位文臣,當然,在文學聲名上他是遠遜聰慧的皇后,忌妒心使然,他便處心積慮地想構陷蕭觀音,以滿足自己陰暗的心理。

耶律乙辛雖達不到王莽曹瞞左右朝堂之地步,但卻也是一手遮天之人,他作用親信,排斥異己,拂其意者或貶或殺,皆遭不幸,史載其為“凡阿順者蒙薦擢,忠直者被斥窳。”

蕭觀音懂律善曲,常作詞曲教伶人演奏,其中有位叫趙惟一的宮廷樂師,因技藝高超且能度曲而與她甚是投緣,二人常在一起研習,於是便有人認為這裡面有故事。

蕭觀音:納蘭性德敬重的女子,貌美才高又貴為皇后,卻被誣陷致死

於是,耶律乙辛便串通同樣對皇后有怨恨的婢女,故意將據說是宋朝皇后所寫的《十香詞》呈上,讓蕭觀音“御書”,也就是讓她謄錄一遍,以完成“詞書雙絕”藝術傑作。

蕭觀音善書,書藝定是精妙絕倫,否則不會援筆了,也許是久未弄墨揮毫,也許實在是閒得心慌了,也許是久沒聽到這阿諛之詞了,一時技癢,竟也就重新抄寫了一遍,並即興還寫下了一首詩,聊抒自己的寂寞之情。

宮中只數趙家妝,敗雨殘雲誤君王;

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窺飛燕入昭陽。

這首詩一看便知,是借漢朝成帝時的趙飛燕借喻當前事,都說趙飛燕以美色魅惑君王,致其荒政誤國,其實,這個中真實緣由幾人識,她實際上是替趙飛燕打抱不平,而從飛燕那入昭陽的一片月中,投射的是蕭觀音自己無奈的身影。

蕭觀音:納蘭性德敬重的女子,貌美才高又貴為皇后,卻被誣陷致死

不過,這打著宋朝皇后的名頭所寫的《十香詞》,格調實在不是太高雅,直可用低俗二字來形容,它是描寫女人身上十處體香而合名,如“鳳靴拋合縫,羅襪卸輕霜;誰將暖白玉,雕出軟鉤香。”

這樣香豔的詞出自宋朝皇后之手還能流出,打死我也是不信的,更要命的是,蕭觀音所作詩中,隱隱地有著“趙惟一”三字,於是被耶律乙辛借題發揮,大加詆譭,而道宗亦輕信讒言,對趙唯一和蕭觀音施以酷刑,結果是二人屈打成招,承認有私情。

蕭觀音:納蘭性德敬重的女子,貌美才高又貴為皇后,卻被誣陷致死

皇帝被戴綠帽,後果很嚴重,趙惟一慘死並被滅族,蕭觀音被賜一條白綾,被逼自殺身亡,兒子耶律延禧被廢后遇害,這突如其來的禍事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嗟薄祐兮多幸,羌作麗兮皇家;

承昊穹兮下覆,近日月兮分華;

託後鈞兮凝位,忽前星兮啟耀;

雖釁累兮黃床,庶無罪兮宗廟;

……

蕭觀音臨死前,神色如常,叩謝皇恩,只求能見夫君一面被拒絕,遂作了上面這首《絕命詞》後,“望帝所而拜,盡除冠冕首飾,敬捧白綾,從容自縊,諸傳旨太監恭祝昇天,蕭後亦一一回禮”。

蕭觀音:納蘭性德敬重的女子,貌美才高又貴為皇后,卻被誣陷致死

好一個有骨氣又優雅的大遼皇后,這段記述讓我想起了法國大革命期間,被處死的法國路易十六和王后瑪麗引頸受戮時的情景,當時,瑪麗王后對劊子手道歉,因為,她不小心踩到劊子手的腳了,一句“對不起,要知道我不是故意的”,引起後世多少人揮淚。

儘管如此,道宗恨猶未消,將蕭觀音服飾褪盡,葦蓆裹身地退回其孃家,以解心頭之恨,可憐才高美豔的一代賢后,如三國時的甄宓一樣,生遭冤屈,死被羞辱,一縷香魂散消於蒼茫的天際間。

直到耶律洪基去世,孫子天祚帝繼位,方才給祖母蕭觀音平反,與祖父合葬,並將已死的耶律乙辛開棺戮屍,為祖母和父親報了血海深仇。

蕭觀音:納蘭性德敬重的女子,貌美才高又貴為皇后,卻被誣陷致死

蕭觀音是否與伶人私通,這是一樁當時轟動的公案,她死後議論也是多多,但對她這事件記述最多,最為詳實的,是來自遼國狀元王鼎的《焚椒錄》,就書的觀點來看,他是覺得蕭觀音有些冤枉,有為其鳴冤之意,但事實的真相為何,誰也說不清楚的。

不管此事的是真還是假,蕭觀音的遭遇都引起了後世極大的同情,如清朝詞人和學者朱彝尊就曾作詞以悼:

層闌不厭波光冷,明霞遠捎魚尾。細草含茸,圓荷倚蓋,猶與舞衫相似。揉藍片水,曾簇蝶湔紅,影蛾描翠。錦石秋花,當時穩貼皂羅髻。

春城幾番士女,縱嬉遊元夕,沙界煙寺。黃面瞿曇,白頭宮監,也說千年遺事。迴心院子。問殿腳香泥,可留蕭字。懷古深情,焚椒尋蠹紙。

蕭觀音:納蘭性德敬重的女子,貌美才高又貴為皇后,卻被誣陷致死

人間事,白雲蒼狗般地讓人捉摸不定,遠古情,野馬塵埃般地飄飄揚揚,那迷失在賀蘭山下的恩恩怨怨,短短長長,都化作遙遠天邊的歌謠。

而往昔大遼國的美女佳人,芳韻流散,曾經的帝王貴胄,幾抷黃土,皆蜷縮在發黃的故紙堆中無人識,唯有這馨鬱的蕭觀音,彷彿午夜風鈴,藉著她的詩歌,隨風細述著那一段悽美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