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疑雲:如何配合客戶的“隨便看看”?

日常的銷售活動中,往往有兩大疑雲:1、客戶的“隨便看看”;2、客戶的“考慮考慮”。客戶的“考慮考慮”是客戶對銷售工作的一種含糊性評判,問題可能在於客戶自身的情況,也可能在於某個不漂亮的銷售動作。這需要銷售人員有不錯的反思能力,回顧總結自己的整個銷售過程,從而得到客戶“考慮考慮”的真實原因。

銷售疑雲:如何配合客戶的“隨便看看”?

常常聽到銷售人談到對“隨便看看”這類客戶的評價。“這多半是同行市調”,“他多半是來躲雨、躲太陽的”,“他就是來比比價格”,“就他一個人,根本不像是買東西的人”等等。所以得出結論:這個客戶不太重要。任何到店的客戶都是十分精準的潛在客戶,而所有的結論都應該是銷售動作完成後得出的。難道在銷售尚未開始時,你就憑個人感覺完成了對客戶的篩選?還是,需求、金錢與決策人根本就沒有在你的銷售漏斗裡嗎?只有完成了銷售流程,才能篩選、成交客戶。

很多銷售人員對客戶的“隨便看看”頭疼不已,不知道如何應對這類客戶,沒有一套明確的銷售方針。還有一些銷售人員,不太在意客戶的“隨便看看”。到店的“羊”,就是嘴邊的肉。滿臉都寫著“接受我的推銷,讓我成單”,而往往功敗垂成。

銷售疑雲:如何配合客戶的“隨便看看”?

如何配合客戶的“隨便看看”?

一、請給客戶倒一杯茶。

客戶的“隨便看看”表明了,“我隨時可以走,我來看看的時間或許會很短”。那麼,請給客戶倒一杯茶。

1、給客人倒茶,本就是中華禮儀,銷售人員依舊不卑不亢,甚至會散發出自身的魅力。

2、客戶會產生一種回報心理,在主人服務客人後,客人會更加願意敞開自己的心扉,與銷售人員談談自己的想法,至少,整個銷售過程的氣氛會趨向融洽。

3、倒茶、續茶會增加客戶的在店時間,更有利於雙方的成交。

當然,有時給客戶倒茶後,客戶會說不喝。那麼,銷售員就不需要再次向客戶請茶。此時,客戶的防備心理依然十分強,再次請茶會讓客戶的內心世界有種被脅迫、侵犯的感覺,甚至會懷疑銷售人員在故意討好他,非奸即盜。按老規矩講,再三請茶,就是下逐客令。即使沒有這層意思,客戶也可能會被你嚇跑。面對這種情況,只需要對客戶說,“那我把你的茶放在這裡吧”,位置不近不遠。

二、保持社交的安全距離

客戶的“隨便看看”表明了客戶有較強的防備心理,不太願意銷售人員對自己太過熱情。過於熱情,會令他們有一種被侵犯的心理感受。那麼,請在銷售過程中與客戶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不宜過近。當然,也不能遠到你聽不清客戶在說些什麼。隨著雙方交談的深入,銷售人員再考慮拉近與客戶之間的距離。

三、“歡迎歡迎,買東西就是要多看看”

1、同理心。站在客戶的角度去幫助他思考問題,誰家買東西不需要多看看呢?會讓客戶有一種認同感,這有利於營造舒服的聊天氣氛,也唯有彼此的認同才會造就成交。

2、同頻。既然客戶說“看看”,銷售人員就讓客戶“多看看”。這種語言的重複也是對客戶的一種認可,同時,切換到與客戶相同的語言模式中,客戶在不知不覺中會覺得很舒服,也會表達的更多。而這種語言模式的關鍵是用詞、語速和語氣。

銷售人員的工作是逐步解決彼此的信任問題。而信任問題的建立,來自於銷售人員的一系列動作。這一系列的動作是需要從理解、認可、同頻等方面為起點開始的。

銷售疑雲:如何配合客戶的“隨便看看”?

四、你是看看a呢?還是b呢?

1、不斷提問。銷售的過程本就是一個幫助客戶明確需求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一系列的問題來完成。客戶“隨便看看”,但他需要告知銷售人員,他是看衣服還是帽子,因為衣服和帽子放在不同的地方。這樣也會縮小探尋客戶需求的範圍。

2、增強互動性。客戶在銷售人員一個個封閉式問題的追問下,總會答出a或b。這本就是一種互動,一種逐步構建聊天氣氛的過程。銷售人員的提問即是服務,客戶在被不斷服務的過程中,會產生回報心理,樂於與銷售人員聊得更多。於是互動被一步步增強,信任被一步步加深。

五、你看這款怎麼樣,他的亮點是a,這款賣得比較好。

1、是時候推出鎮店之寶了。為了降低客戶的決策難度,節約客戶的時間,讓客戶看看最有價值的東西。當然,多數時候,首款產品會淪為“炮灰”,任何客戶在沒有對比的情況下,就直接相中首款產品的機率還是比較低的,尤其是那些高價、重決策的產品。

2、如果客戶覺得還不錯,那就帶他看看類似的產品,最終形成3擇1事件、2擇1事件。如果客戶說,“哦,不,我喜歡灰色”,那就帶客戶去看灰色系列的吧。慢慢地,客戶的需求將會一步步出現。

銷售疑雲:如何配合客戶的“隨便看看”?

客戶在場,這“茶”就一直在場。不見得所有的客戶都能成交,因為,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歡這一杯茶。最重要的是每一個銷售動作都應該是有序的、合理的。任何一次情感互動、價值傳遞都是銷售,而生活處處皆銷售。